券商研报不如媒体报道?

政经风云 2022-05-15 13:58:43

2018年10月15日晚,一篇名为《康美药业究竟有没有谎言》的自媒体文章在网上悄悄发酵,10月16日另一家自媒体在微信公众号上发了另一篇文章《千亿康美药业闪崩!大存大贷大现金大质押哪个是坑?》,引起轩然大波。

随后各路媒体纷纷跟进,由此揭开了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财务造假案,最后证监会查明康美药业多项违法事实:

2016年至2018年期间,康美药业累计虚增货币资金886.8亿元,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91.28亿元,累计虚增营业利润41.01亿元,累计多计利息收入5.1亿元。

财务造假上千亿元!让人不得不惊叹造假之人“艺高胆大”。但是,惊叹之余更让人惊奇的是在这起长达三年财务造假中,竟然没有一家会计事务所、基金公司、投行券商发现其中蹊跷之处。

就在案发前夕还有7家券商发布了12篇研报力荐康美药业,中银国际证券在2018年5月份、6月份、7月份连续三个月分别发布《从中药的一枝独秀到制造流通服务的一树繁花》、《多线业务齐头并进》、《高粘性C端商业模式日益清晰》的三篇报告。

在研报中,中银国际证券如是说道“康美药业账面资金充裕得益于提前储备,未来进入经营质量持续提升的阶段……”。

在7月份的这份研报中,中银国际证券更是 “大胆”预测,康美药业2019年PE35倍,合理市值水平为2348亿元,合理股价水平为44.1元,维持“买入”评级。而当时康美药业的股价仅在20元左右。

同一时期唱多康美药业的券商还有民生证券、东兴证券、西南证券等,甚至还有券商在康美药业已经陷入财务造假的舆论漩涡之中时,依然坚持看多,比如华泰证券在给康美药业三季报点评中,仍给予公司增持(维持评级)的投资评级。

最后康美药业用“实际行动”狠狠的扇了这帮券商一记“耳光”。但这绝不是孤例,在中国财务造假案基本上都是由新闻媒体,或者是民间高手发现,而不是券商投行或会计审计机构。

01

2019年5月17日,成立仅两年的瑞幸咖啡登陆纳斯达克,号称是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然而仅仅半年后就被华尔街之狼浑水盯上。

2020年1月31日,浑水发布了一份长达89页的做空报告,直指瑞幸咖啡数据造假,浑水在报告中说道:“在瑞幸6.45亿美元的IPO之后,该公司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捏造财务和运营数据,已经演变成了一场骗局”。

起初瑞幸否认了所有指控,作为瑞幸上市的联席主承销商中金公司也在2月4日发表了一篇名为《匿名沽空指控缺乏有效证据》的关于瑞幸咖啡的研究报告,对浑水提出质疑,声援瑞幸咖啡。

但仅两个月后就被“打脸”了,4月2日,2020年愚人节这一天瑞幸“自爆”公司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间,伪造了22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财务造假落下实锤。

至此,浑水又成功狙击了一家财务造假企业,在此之前浑水已成功押中过绿诺科技、辉山乳业。

纵观海外资本市场,成功发现财务造假行为的往往是浑水、香橼这一类投资机构,而新闻媒体只是起着打打下手的作用,像曾经轰动全球的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也是被一家投资机构的老板发现的。

尽管这些做空机构热衷于揭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目的本身也是为做空牟利,但客观上打击了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

而做空机构往往一套成熟的打法,首先找到一些可能在财务上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做空者在高位做空,调查公司出具负面报告,媒体摇旗呐喊,股票暴跌,集体诉讼……对做空机构而言,做空报告是他们征战资本市场的利剑。所以,在海外资本市场做空报告司空见惯。

但是,在国内市场几乎看不到做空报告,哪怕仅仅只是下调评级也非常罕见,直到2019年中信证券发布一份名为《财险龙头,但A股显著高估》的研报,给中国人保“卖出”评级,华泰证券建议“卖出”中信建投,市面上才时不时会有几份“卖出”评级报告。

但是相对于“吹票”的研报,“卖出”评级报告只能算是九牛一毛。而A股市场是典型的牛短熊长市场,大多数股票在大多数时间里都处于下跌之中,但是券商研报不顾市场涨跌,一阵“尬吹”,显然不合逻辑。

即便是有券商会给“卖出”评级,但基本上只会针对股票价格,更别说是揭露财务造假行为。比如中信证券给中国人保“卖出”评级时,首先肯定了中国人保的财险龙头地位,然后再谈其股票价格高估。

所以,在中国揭露资本市场“假恶丑”的重担基本落在媒体肩膀上,不过当媒体被资本俘获时,基本上也会沦为资本的附庸。所以,很多财务造假行为连续多年也没有被发现。

02

券商投行、会计事务所、审计机构、律所等本是社会精英云集的地方,但是极少发现财务造假行为,甚至有的机构沦为财务造假“帮凶”。

在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中,康得新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并通过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产品运输费用方式虚增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等方式,在2015年至2018年的年报中分别虚增利润23.81亿元、30.89亿元、39.74亿元、24.77亿元,合计虚增达119.21亿元。

但是在康得新2015年至2018年的连续4份年报中,瑞华对2015年、2016年、2017年年报均出具了“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只有2018年年报出具的是“无法表示意见”,不过此时康得新已深陷财务造假质疑危机。

实际上早在2013年的时候,就有媒体刊登了《康得新上市三年总资产增近10倍 涉嫌财务造假》一文,但是直到五年后,康得新财务造假才坐实。

而在此期间,券商研报“尬吹”康得新的不在少数,中信建投的研报中甚至把康得新比作中国的3M,还有华创证券、财通证券等券商纷纷唱多康得新。

康得新的财务造假手法并不复杂,但是这么多中介机构竟然没有发现,根本上是因为这些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穿一条裤子”,缺乏职业怀疑精神。

还是饭统戴老板总结的好,很多毕业于顶尖高校的精英,面对企业里的人精毫无抵抗力,而且越是履历光鲜,越是容易被骗,分辨力连散户都不如,被60后的董秘忽悠地团团转。

对此一位退休董秘说道:“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1 阅读:199
评论列表
  • 2022-05-16 07:12

    关键人家还没退市,你敢信,什么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都是骗小孩的[大笑]

  • 2022-05-15 23:13

    集体向右

  • 2022-05-16 00:31

    券商的研报都是用来害人的,90%研报是不真实反映公司,都是以吸引眼球,收实散户为目的

政经风云

简介:探索社会治理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