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是年龄的原因,其实卫青很年轻。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其确切的生年,但依几种史料可以大致推测他的年龄范围。
前139年,18岁的刘彻在平阳侯府做客,此时卫青的三个姐姐均未出嫁,依汉律规定,女子过15不婚者需交重税,平阳侯是不太可能为自己的女仆交税的,即便侯府有免税名额。

卫子夫与刘彻
另外,她们作为王侯私产,婚育本身就是在增加主人财富。即便三女都超过婚龄,也不会过大,三姐卫子夫至多也就在14-16岁之间。而卫青是卫媪丈夫死后和郑季私通所生,至少比卫子夫小1-2岁。
《史记》载,“青壮,为侯家骑”(此处的壮意为大一点儿),古代贵族“童骑”,年龄都不大。所以,保守估计建元二年(前139年),卫青“给事建章”时约12—15岁;元封五年(前106年), 卫青逝世时至多45—48岁。

骑奴卫青
卫青之所以给人以年老的感觉,仅是因为他是霍去病的亲舅舅,建功早。
卫青首次带兵出征,即龙城大捷时,是在元光六年(前129年),年仅22—25,霍去病更年轻,17封侯,22封狼居胥,去世时年仅24虚岁(前117年),这时的卫青年龄也不大,仅34—37岁。
所以,霍去病死后卫青再无战功,并没有年老体弱的因素。那么正当壮年的他在此后的11年中,为何失去了往昔锋芒,是被汉武帝雪藏了吗?

大将军卫青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西汉军事体系的变革卫青和霍去病活跃时期,正是西汉军事体系变革的关键阶段。之前,汉军主要以车兵、步兵为主,骑兵虽已存在,但尚未成为战争的主导力量。
为应对匈奴的侵扰,汉武帝组建了大规模的骑兵军团,骑兵的装备、训练和战术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卫青作为最早一批适应并引领这种变革的将领,在对匈作战中,创造了一系列辉煌战绩。比如奇袭龙城、漠南、漠北之战都是指挥骑兵长途奔袭、大军团对冲取得的大捷。

汉武帝
霍去病更是将骑兵战术发挥到了极致。他不拘泥于传统战法,敢于大胆深入匈奴腹地,不要后勤,以闪电战的方式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匈奴后方。这种作战风格对西汉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军中年轻将领无不效仿。
霍去病死后,西汉军事体系虽在表面上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在实际运作中却面临着调整和适应的问题。霍去病所代表的那种高度灵活、大胆深入的作战方式,对将领和士兵的素质要求极高。他的离世使得这种战术体系在传承和发展上出现了断层。军队需要时间来培养锻炼适应这种新战术的年轻将领。

霍去病封狼居胥
而卫青作为一位成熟的将领,他的作战风格相对稳健,难以迅速适应新的战术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出现在一线战场的次数。
另外,卫青作为最高军事统帅,汉武帝也有意把他打造成汉军的不败战神,旗帜,不想让他有所损伤,坠了汉军兵威。
二、政治环境的变化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不仅是军事将领,更是政治舞台上的新星。卫青凭借着卓越的战功和与武帝的姻亲关系,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地位尊崇,威望极高,其家族成员也在朝廷内外担任重要职务,形成了庞大的政治势力。

皇后卫子夫
霍去病的迅速崛起,虽在军事上与卫青遥相呼应,但在政治上却对卫氏势力产生了一定冲击。汉武帝为平衡各方势力,有意扶持霍去病,以制衡卫氏家族势力。这种政治格局在霍生前就已初现端倪,例如在漠北之战中,汉武帝就将最精锐的部队交给霍去病指挥,而卫青所率部队则相对较弱,计划对上的也不是匈奴主力。再比如漠北之战后,武帝设大司马,霍去病与卫青皆加此职,且霍的骠骑将军秩禄与卫的大将军等同。这无疑给人感觉,霍的骠骑将军是实,卫的大将军偏虚。
霍去病死后,这种政治平衡被打破,汉武帝对卫青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一方面,是担心卫青一家独大,对汉廷统治构成威胁;

卫青
另一方面,随着战争的持续和国内经济压力增大,汉武帝也开始有意调整对外策略,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主动地发动大规模战争,尤其是在北方,匈奴西走之后,十余年间再无大的战事,仅有的几次对外用兵,还是对小小的东南越和朝鲜半岛。比如,元鼎五年,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十余万汉军击南越,置九郡;如元鼎六年,遣横海将军韩说击东越,尽迁其民;再比如元封三年,派左将军荀彘征朝鲜半岛,置汉四郡。

汉武帝安边图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卫青很难再获得像以前那样大规模出征的机会,自然也就难以立下新的战功。
此外,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也对卫青产生了影响。一些大臣为迎合武帝的心思,开始对卫氏家族进行打压。卫青在朝中的处境变得愈发艰难,他不得不小心行事,避免卷入政治纷争。这种政治上的羁绊使得他束手束脚,既不敢主动请命,也不愿再立新功。

卫青
三、个人因素的影响卫青和霍去病虽然都是杰出的军事将领,但他们的个人性格和军事风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卫青为人谦逊、沉稳,行事谨慎,善于谋略。他在军事指挥上注重稳扎稳打,讲究战术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霍去病则性格张扬、果敢,充满冒险精神。他在作战中敢于大胆突破常规,以奇袭和快速穿插战术取得胜利。他对战场形势判断敏锐,常常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

霍去病射杀李敢
霍去病的离世对卫青产生了巨大影响。两人不仅是军事上的拍档,更有着深厚的情谊。霍的早逝不仅让卫青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更是在精神上给了他沉重打击。这种情感上的创伤也使得卫青在军事上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下降。
四、匈奴战略的调整霍去病和卫青在对匈作战中取得的一系列胜利,使匈奴的实力受到了极大削弱。匈奴被迫调整战略,改变了以往与汉军正面交锋的方式。
为避免与汉军进行大规模决战,他们开始将军队分散,化整为零,采取游击战术,这让汉军难以捕捉到他们的主力。霍去病死后,汉军也曾多次出塞,但基本都是劳而无功。

匈奴左贤王
而对于卫青来说,他以往所擅长的大规模骑兵作战在应对匈奴的游击战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在面对匈奴分散的小部队时,很难发挥出优势。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就不需要卫青挂帅,正所谓杀鸡焉用牛刀。
另外,卫青也需要时间来研究和适应匈奴的新战略,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在霍去病死后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这也导致他在战场上难以取得新功。
卫青的评价低了,我个人认为卫青的军事能力大于霍去病的,因为卫青开始时西汉骑兵根本不能用,霍去病时骑兵已经成熟
卫青是中军主将,霍去病属于机动作战的先锋刀尖,当然得把精锐全部给霍去病,不然茫茫大草原霍去病的奇兵不就是成了去送死?![裂开][裂开]年轻时候的汉武帝雄才伟略,哪里会有对卫青、霍去病有什么功高震主的猜忌!?只是到了老来,老而不死是为贼,才搞得乌七八糟自断国怍!看历史人物,不能太被光环、身份迷惑,也得多注意年龄变化对人物的影响
怕外戚专权呗,太子都立了。不要忽略了汉武帝成长的背景,窦太后给他的阴影,要不死前会赐死钩弋夫人。
卫青是中流砥柱,霍去病锋芒毕露(还未大成)。 卫青是国防部长一类的大才,并非只会打仗,飞将一出,头铁的匈奴人都去见上帝了
匈奴没有了还需要卫青打谁,问这个问题的就跟完全不懂90年代大裁军是为了什么一样
英雄少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霍去病将军
霍去病是怎么死的,象他这样跋扈的将军谁敢写,敢为舅舅出头,射杀打伤卫青的李广三子李敢,武帝讳之说被鹿角触死,还有手下士卒面有菜色,这个生书倒是记的清楚,胆大包天,天下还有他干不出来的事,既然是匹烈马,上不了笼头,那你说该怎么着?暴卒,反正没有因,只有果!史书写到这,想象的空间太大了,大到可以往好里想,也可往孬里念…
没人可打了!卫青又有伤病,一个大将军怎么可能什么角色都要他上吧。
卫青很清楚功高震主是什么后果。
你有百亿家产了,还需要拿百亿去赌一亿吗?
霍去病是怎么死的,象他这样跋扈的将军谁敢写,敢为舅舅出头,射杀打伤卫青的李广三子李敢,武帝讳之说被鹿角触死,这个鹿忒厉害,是畜牲中的楚霸王?还有手下士卒面有菜色!这个史书倒是记的清楚,胆大包天,天下还有什么他干不出来的事,既然是匹烈马,上不了笼头,那你说该怎么着?暴卒,反正没有因,只有果!史书写到这,想象的空间太大了,大到可以往好里想,也可往孬里念…
怕汉武帝忌惮卫家外戚,巫蛊之祸很难说不是汉武帝为了剪除卫家势力借江充的手,毕竟汉景帝汉武帝吃够了太后和外戚的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