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16126-圭亚那

文对潇潇雨幕留 2025-04-07 22:50:46

圭亚那 Guyana

拉丁美洲国家。全称圭亚那合作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北部。北濒大西洋,东接苏里南,西界委内瑞拉,南邻巴西。

海岸线长约378千米。面积214969平方千米(包括现在圭亚那管辖之下、与委内瑞拉有争议的约15.9万平方千米土地,不包括与苏里南有争议的1.7万平方千米土地)。

人口约75万(2004年),90%生活在沿海地区。居民中印度人占43%,黑人占30%,混血种人占17%,印第安人、华人和其他人种占10%。英语为官方语言。居民28.8%信奉印度教,17.9%信奉基督教,7.3%信奉伊斯兰教,8.19信奉罗马天主教。全国分为10个区。首都乔治敦。

全境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沿海平原和丘陵,是主要农、矿业区;南部和西部为高原,西部边境的罗赖马山海拔2810米,为全国最高峰;西南部为热带草原。境内主要河流有埃塞奎博河、德梅拉拉河、伯比斯河等。多瀑布,以凯厄图尔瀑布最著名。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4~32℃。

凯厄图尔瀑布

矿藏有铝石、金、钻石、锰、钼、铜、钼、钨、镍、铀等。森林面积为16.4万平方千米,树木品种1000多个。水力资源丰富。

最早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498年C.哥伦布第三次远航美洲时发现圭亚那海岸。16世纪初,荷、英、法等国探险家前往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国”。1581年荷兰人开始在圭亚那定居。1621年荷属西印度公司取得对圭亚那地区的殖民特许权。18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831年始称英属圭亚那。1966年独立。1970年2月23日成立圭亚那合作共和国,现为英联邦加成员国。

1980年10月6日生效的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总理为总统助手。议会为一院制,任期5年。总统为议会多数党领袖,并有权解散议会。主要政党有人民进步党、人民全国大会党、联合力量党、劳动人民同盟和变革联盟等。

铝土、蔗糖和大米为圭亚那经济主要支柱。

工业主要有铝土采掘和加工、黄金和钻石开采、碾米、制糖、木材和水产品加工以及酿造、卷烟、制砖、纺织印染和小型船舶修造等。

农产品主要有甘蔗、水稻、玉米、香蕉、木薯、柑橘、椰子、咖啡等。

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加拿大、欧盟和加共体国家等。主要出口蔗糖、铝土、黄金、大米、虾、木材和朗姆酒等,进口食品、燃料、化工产品和机械设备等。

独立后,圭亚那实行发展民族经济和保护本国资源的政策,逐步将大部分外资企业收归国有。经济发展长期迟缓。外债总额超过年国内生产总值。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重债穷国”之一。1991年圭亚那经济开始回升,并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2005年,由于受水灾、油价上涨和私人投资低等因素的巨大冲击,圭亚那经济发展一度出现倒退。2006年以来,圭亚那政府继续执行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加强公共设施的投资,并进行大规模的糖业改造。货币名称为圭亚那元。

乔治敦

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多,但旅游业欠发达。交通运输以公路和水运为主,公路长7970千米,内河航道约5900千米。铁路约187千米,仅供矿区专用。乔治敦和新阿姆斯特丹为主要港口。1个国际机场,每周有从加拉加斯经乔治敦到西班牙港和苏里南的航班。

国内民族众多,有“六族之国”的雅称。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呈多样化。独立后政府实行教育 “圭亚那化”。6~15岁少年儿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1991年9月起,政府对中学、专科和职业学校学生实行收费。成人识字率90%。有1所大学——圭亚那大学。主要报刊有《圭亚那纪事报》、《圭亚那报》等。圭亚那新闻社为官方通讯社。圭亚那广播公司为官方电台。另有两家私人电视台,转播美国等卫视节目。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积极发展与欧美等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往来。作为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的创始国之一,积极推动加勒比一体化运动。2006年1月,正式加入加勒比单一市场。重视开展经济外交,呼吁发达国家在共同承担责任和国际相互依赖的原则上政治解决债务危机。提出建立“全球人类新秩序”的主张并作为议案于2000年提交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与委内瑞拉和苏里南均有领士争议。1972年6月27日圭亚那与中国建交。双方签有经济技术合作、文化和科学技术合作、互免公务旅行签证协定以及外交部官员会晤机制、医疗合作议定书等。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第8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0 阅读:0

文对潇潇雨幕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