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志愿军打到三八线,美国突然提出和谈,为何被我军拒绝?

清风徐来之地 2025-03-20 15:19:50

1950年12月份,志愿军发起了第二次大战役,联合国军被打得节节败退,最后只能放弃好多防线,跑到三八线以南去了。

当志愿军赢得重大胜利的时候,美国那边冷不丁地提出要谈判。但我军没理会这一套,不光没停下脚步,还直接跨过三八线,打算把剩下的敌人给一举消灭掉。为啥我国领导人决定要趁热打铁继续打?为啥我军不跟美国谈停火?咱得琢磨琢磨,为啥咱国家的领导人会拿定主意,要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继续往前冲呢?还有啊,为啥咱的军队对美国提出的停火建议不买账呢?这背后肯定有原因。领导人肯定是看到了啥咱们没看到的局势,觉得现在是个扩大战果的好时机,所以不能停下来,得接着干。至于为啥不跟美国谈停火,那可能是觉得他们的条件不合适,或者咱有更大的目标和计划,不能被停火给拖住了后腿。总之,这些决策都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肯定是有深思熟虑和周全考虑的。【是战?是和?】1950年10月25号那天,中国志愿军走进朝鲜战场,正式开始了对抗美国援助朝鲜的战争。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咱们部队行动起来快如闪电,一连打了两场大仗。这两仗,不光打破了美军想在感恩节发动的攻势,还在清川江两边和长津湖周围,狠狠教训了敌人一顿。联合国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只好慌忙往南逃跑,把三八线以北的地方全都丢下了。

到这个时候,志愿军真的是赢得了大胜利,把朝鲜从快要灭亡的边缘给拽了回来,跟西方阵营在半岛上又重新形成了对立的局面。局面打平以后,咱们从里头和外头两个角度来看,对新中国而言,可能喊停、暂时撤退是最妥当的做法。从内部情况来看,那时候新中国刚刚站稳脚跟,到处都需要重建和发展,国内经济正在慢慢恢复元气。如果这时候我们被朝鲜战争拖住后腿,那肯定会对咱们搞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不少麻烦,影响进度。说到外部情况,就在志愿军刚开始进入朝鲜那会儿,美国的手下们早就忙活开了。他们通过媒体大肆宣扬,硬是把新中国说成是侵略者,还嚷嚷着说新中国违背了联合国的原则。这样一来,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可就遭殃了,志愿军进朝鲜也背上了沉重的国际舆论包袱。

另外,经过前两次战役的失败后,美军靠着日本作为他们的补给站,已经在三八线以南重新聚集力量。说实话,要是想把联合国军完全从朝鲜半岛赶走,光靠中国和朝鲜的军队,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所以,那时候,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人站出来赞成和平谈判。1950年12月,美国那边给出了想要和谈的暗示。他们通过联合国,拉拢了包括缅甸、阿富汗、埃及在内的13个亚洲国家,一起弄了个停战协议草案,目的就是想让中美两边赶紧别打了,省得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闹起来。停战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中美两边得赶紧停手,把兵都撤回去。美国的第七舰队得离开台湾海峡。南北朝鲜的武装得解除掉,然后让联合国派些维和部队过去,维持一下朝鲜的秩序。等停火六个月之后,再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重新搞一个朝鲜政府出来。

这份合约瞧着挺公平的,连在前线指挥的彭老总都专门问了北京那边,看能不能接受这个停火合约。但毛主席态度很明确:“咱们的队伍,必须跨过三八线。”毛主席眼光独到,一下子就瞧出那停战协议,其实就是美国人搞的障眼法。【美国的障眼法】毛主席是个大军事家和战略高手,他一辈子都在跟帝国主义较劲。对于美国那些小把戏,他心里明镜似的,一清二楚。毛主席有个看法:美国佬特别霸道,碰到能耍赖的时候,他们绝对不会跟你讲道理,要是哪天他们稍微讲点理了,那也是实在没办法,被逼到这个份上了。这次,美国因为抵挡不住志愿军的猛烈攻击,没办法才搞了个13国停战协议,想暂时缓一缓局势。

说到这事儿,你瞅瞅两个关键点就明白了,美国压根儿就没想跟咱谈和。首先,那个13国达成的协议,其实存在一大堆问题。按照周总理的吩咐,外交部对那些主张停战协议的13个国家提出了这样的反问:想当初美军大举进驻朝鲜半岛,那时候你们在哪?怎么没见你们喊停火?现在美国佬打了败仗,正急着喘息调整呢,你们这13个国家倒开始跳出来喊和平了?你们这么做,不就像是故意在偏袒一方嘛。这个协议存在不少问题,就拿第一条来说吧,它提出要让战火停下来,但却让中国军队撤出朝鲜,还规定我们不能在中朝边界再集合军队,可对美军那边,却一点限制都没有提到。换句话说,美国撤兵的前提是“得等志愿军全走了,美军才会跟着撤退”,这种玩心眼儿的文字把戏,明摆着美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真心和谈。

更离奇的是,协议提出的国家里头,竟然还有菲律宾和印度这两个,它们可都是联合国军的一份子,这明显跟国际规矩对不上号。第二,美国不光没想和谈这回事,还打算把战争越闹越大。1950年12月16号,就在志愿军打响第二次战役那会儿,美国总统杜鲁门对着全美国老百姓进行了广播,说国家现在进入紧急状况了,得拿出打二战那股劲儿来对付朝鲜战争。接着,杜鲁门总统下令重建了二战时期的国防动员机构,打算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给军队增员一百万,并且打算让飞机制造量翻五番,坦克制造量增四倍。此外,他还打算实施一系列战时政策,比如管控工资和物价。另外,为了让大家明白朝鲜战争不仅仅是小打小闹,杜鲁门故意摆出一副大阵仗,把艾森豪威尔提拔为北约的头儿,打算在欧洲跟苏联较量一番。

第二次战役美军惨败后,杜鲁门受到麦克阿瑟的怂恿,竟然声称要在朝鲜战场上使用核武器,打算一举消灭志愿军。美国政府的一系列举动清楚地显示,和谈不过是他们玩的一场把戏,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打算正视自己的错误,更别提为失败负责了。【宜将剩勇追穷寇】在拒绝了那13个国家提出的停战协议后,为了表明新中国希望半岛和平的正当愿望,咱们国家的外交部门就通过苏联,给美国送去了一个新的停战提议。这提议里头说了些啥呢?就是要求“所有的外国军队都得从朝鲜撤走”,“美军得离开台湾岛和台湾海峡”,“半岛上的事情,得由朝鲜的老百姓自己说了算”。1950年12月11号那天,咱们国家提出的想要停战的协议,被送到了美国政府的面前。可没想到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那边,连想都没多想,就直接把这协议给拒绝了。

美国政府后来的行动,跟毛主席早先的预判简直是一模一样。在13国协议还没浮出水面的时候,毛主席就点明了,美军要是打不下去了,肯定会先撤回到三八线以南,那是大家伙儿都知道的南北分界地儿。然后,他们就会找个理由说要谈判停战,其实就是想多拖点时间,好喘口气,准备再干一仗。美国佬的想法挺直接:只要我撤回到三八线南边,你就得守着规矩,别越过这条线来招惹我,乖乖等着我把队伍整顿好。毛主席肯定不会买这套无赖说法的账,他直接告诉在前线的彭老总,必须再打一场大战,让志愿军全力往南推进,把大家心里那条“三八线”给彻底抹去。斯大林对毛主席的决定表示了坚定的赞成,他同样觉得,要是中朝联军跨过三八线,不管是从政治角度还是军事层面来看,都会更有好处。为了助力第三次战役的推进,苏联那边还慷慨地提供了两千辆汽车,专门给志愿军用来保障后勤工作。

1950年年底最后一天,咱们志愿军带着6个军,再加上朝鲜人民军的3个军团,加起来有31万大军,一块儿冲过了三八线,朝着联合国军的防线发动了大规模攻击。在我军灵活多变的深入穿插战术打击下,装备人数都远超我们的联合国军溃不成军,李奇微没办法,只能把防线往回收,往南逃跑。同时呢,1951年1月4日那天,我军也顺利拿下了韩国的首都汉城。到1951年1月8号那天,我们部队就不再往南追了,这也意味着第三次战斗正式落幕。第三次战斗大获全胜,直接戳穿了美国那边“先熄火,再商量”的假话,让中朝军队的战果更上一层楼,在半岛的局面上,咱们手里有了更多说话的分量。这场仗打完,美国政府就不演了,干脆把假面具给摘了。

1951年1月15号那天,杜鲁门又一次通过广播讲了话,他说美国不排斥谈判,但绝不会对“侵略”行为服软,更不会放任苏联的势力威胁,对其视而不见。20号那天,美国跑到联合国那里,提交了个提案,说啥要把中国给定义为侵略国家。人们常说:“要是对手一个劲儿地跟我唱反调,那往往意味着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美国那边急得直跳脚,正好说明了当时“不跟他们啰嗦,直接过了三八线,把快输的敌人往死里打”的决定真是太对了。与此同时,在前线的彭老总并没有因为眼前的胜利就变得飘飘然。身为联军的一把手,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那几十万大军虽然一路势如破竹,逼近了三七线,但其实隐藏着不少麻烦。现在,后方的物资供应线已经延伸到好几百公里之外了。要是再继续往南走,后勤补给的问题就会成倍增加,前线战士的物资也会变得越来越紧缺。

到时候,那支已经筋疲力尽的军队,战斗力肯定会大幅下降,别说想再往前冲,就连保持防线不垮都异常艰难。所以,彭老总毅然决然地忽略了苏联和朝鲜方面的不同意见,下令部队分批向北方撤退,并在三八线周边建立起防御工事。彭大将军的决定赢得了毛主席的赞同。主席明确表示,战事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想迅速取胜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朝两国的军队得有个心理准备,这场仗可能会再拖上一年,甚至几年。只要咱们能咬牙挺住,敌人到最后自己就会垮掉。实际情况验证了毛主席和彭大将军的预测没错。到了1951年7月,恢复元气的联合国军队对中朝联合部队发起了多次大范围的进攻,不过这些尝试都没能取得多大成果。打完第五次大战后,朝鲜那边儿的仗就僵住了。

1953年7月份,打了快三年仗后,美国实在是撑不住了,只能放弃他们的骄傲,在和平协议上盖了章。中朝两国老百姓靠着顽强的毅力,在这场拉锯战中赢得了胜利,这实实在在地告诉世人,那些帝国主义不过是外强中干的家伙。只要我们敢于站出来,一直斗争下去,终归能赢得自由,获得独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