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刚到延安时5张年轻照,1张未公开发表,1张70年后惊喜发现

清风徐来之地 2025-03-20 15:20:48

从1935年长征落脚陕北开始,一直到1947年3月份撤离延安,这漫长的13年里,毛主席都在延安度过,他在那里生活、奋斗。在延安那会儿,他从42岁走到了55岁,那真是一段不容易的日子。那时候,条件挺苦的,但还是有好多国内外的记者给毛主席记录下了不少珍贵的历史时刻。美国大牌记者埃德加·斯诺抓拍的那张《毛泽东在保安》照片,真的是超赞的一张。美国有名的大文豪兼新闻工作者斯诺,1936年漂洋过海,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延安。他是首位到延安进行实地采访的西方媒体人。他的书《中国红星闪耀》在1937年到1938年间,先在英国后在美国问世。他头一回把咱们党和军队的事儿讲给了全世界听,让延安这个名字走出了国门,被世人所知。1936年夏天,7月的中旬,毛主席头一回在保安这个地方,跟斯诺还有那位美国大夫马海德碰了面。这张照片啊,是斯诺和马海德准备上前线去做采访之前,专门跑去跟主席道个别时照的。那时候,毛主席的头发挺长的,而且他没戴帽子。斯诺见状,立刻把自己头上刚戴的、挺新的那顶八角帽摘下来,递给了毛主席,让他戴上,好把长头发盖住。

1937年1月份,毛主席的这张照片出现在了美国的《生活》杂志上。这可是头一遭,咱们这位伟大头领的模样被海外的人瞧见了,一下子就在全球范围内炸了锅。场景设在毛主席曾住过的老土窑里,他穿着补丁衣服,头戴一顶新帽子,眼睛闪亮有神,鼻梁挺直,脸颊上的颧骨很明显,眉头微微皱起,整个人显得威风凛凛,这就是那会儿红军风采的最佳体现!这红军样式的八角帽,毛主席仅仅试戴了几分钟,随后就转手给了斯诺。斯诺对这帽子宝贝得不得了,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在自家。

1972年2月,斯诺离开了人世。后来,他的妻子和儿女就商量起那顶帽子的归属问题,大家都觉得,这帽子还是应该留给中国。斯诺夫人自己把帽子递给了邓颖超,让邓颖超帮忙把帽子送到北京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去。革命纪念馆的伙伴们做了一顶跟原来超像的红军八角帽,送给斯诺一家,让他们留个长久的纪念。这顶帽子,上面镶着颗耀眼的红星,永远铭记在历史长河里!【这一张是没发表过的,比斯诺拍的还早一点】

毛主席在1936年7月3日那天,从瓦窑堡搬到了保安县城。这个县城挺小,人口也就一千来号人,他在这儿一住就是半年。7月15号那天,我头一回见到了斯诺和马海德,接下来在16号、18号、19号还有23号,毛主席连着五个晚上都跟他们见了面。这张照片拍摄于1936年7月快结束的时候,就在毛主席平时住和工作的那个地儿。拍摄照片的是军委里的两位年轻干部,他们是钱昌鑫和邹毕兆。后来,钱昌鑫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钱江,并且在1955年获得了少将军衔。钱江这张照片也是在那会儿拍的,说不定比斯诺那张还要早些,可就是一直没见它发表出来。我也是头一回瞧见,瞧见年轻时候的毛主席,感觉特别稀罕,特别宝贵。【童小鹏无意间拍到毛主席】

童小鹏,生于1914年,离世于2007年。他走完长征到达陕北后,有段时间给毛主席当过秘书。到了1936年西安事变以后,他就一直在周总理身旁工作了整整40年。1936年冬天12月份,童小鹏跟着周总理去了西安,处理西安事变的相关事情。在红军设在西安的联络点,那里有个叫李克农的处长,他因为眼睛有毛病去上海看病了。回来的时候,他带了一架德国做的照相机,让童小鹏帮忙收着,还手把手教他怎么用。李克农特意交代,让他多拍点有价值的照片。之后,童小鹏在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干活,很少有机会能见到毛主席,他心里头老惦记着给主席照张相。

1937年5月份,童小鹏回到了延安。有一天,他拎起一台照相机,就往延安的凤凰山走去。他趴在山丘上,调整好相机的对焦,正准备找个好角度拍照。就在这时,有个人影猛地出现在画面里。童小鹏定睛一瞧,原来是主席。童小鹏连忙按下相机按钮,头一回给主席拍了张从头到脚的全身照,还有张上半身的照片。这张只照了上半身的照片,跟美国记者斯诺拍的那张戴着八角帽的照片感觉很像:不管是姿势、表情还是穿的衣服,都差不多一个样。在这张全身照片里,主席脚踏一双布鞋,裤子看起来有点短,上衣口袋里鼓鼓囊囊的,装着他的烟荷包。这一幕,让人真切感受到主席日常生活的朴实无华。【70年后,惊喜发现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张毛主席和白求恩的合影】

白求恩,生于1890年,离世于1939年11月12日,他是加拿大的一名共产党成员,也是个国际主义斗士,更是知名的胸部外科手术专家。1938年,他远赴中国,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可惜在一次手术后,不幸被感染,进而引发了败血症。结果在1939年11月12日早上,他就离开了人世,去世时年仅49岁。1938年春天,4月头一天,战火纷飞的延安迎来了一个新组织——陕甘宁边区专门对抗敌人的电影团队。那时候,看电影在中国可是件挺新潮、挺有科技感的事儿。有一天,延安首次放映了有声电影,这消息一传开,整个城里的人立马都知道了,到处洋溢着激动和盼望的情绪。白求恩接到了参加的邀约。尤恩写了本叫《1932到1939年,我跟白求恩大夫当护士的日子》的书,里头讲了他们被中宣部请去看电影的事儿,一块儿去的有白求恩大夫、布朗大夫,还有就是她自己。那次是在户外搞的一场电影放映,放的是苏联的《夏伯阳》。电影放完后,毛主席简单说了几句,给大伙儿介绍了两位新大夫,白求恩和布朗。

白求恩不光是位顶尖的胸外科大夫,他还兴趣广泛,热衷拍照、写文章、画画。他到中国之前,入手了一台新款的莱丁娜相机,这相机配备的是柯达镜头。看电影那会儿,白求恩悄悄安排人用那部相机,给他和毛主席拍了个合照。瞧瞧那照片,毛主席看起来压根儿没意识到有人在拍他。后来,白求恩要离开延安,去晋察冀根据地,那时候他写了封信,还把和毛主席的合照一起寄了出去。照片背面写着1938年5月1日这个日期,他一并寄给了远在加拿大的好朋友莉莲。2013年的时候,我意外得知有这么一张合影存在。多亏了当时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的会长李超林帮忙,李深清才有机会跑到广州去见铁原,并且顺利拿到了那张照片的复印件。铁原和比尔是铁哥们,比尔呢,是莉莲的娃。经过一番波折,到了2015年,就是咱们中国庆祝抗日战争胜利,还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那会儿,白求恩老战友的后人,也就是比尔,他决定给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送个大礼,把世界上独一份的,毛泽东和白求恩一起看电影的合照,给无偿捐了。白求恩大夫在中国奋斗了一年半,他全身心投入到抗战事业中。毛主席赞扬他,说他是个品德高尚、纯粹无私、有道德底线的人,他从不追求低俗的乐趣,而是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人!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