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8年的某一天,毛主席的办公桌上摆了一份来自前线的消息。这消息里头,不光说了说打仗的事儿,还提到蒋介石身边的红人康泽被咱们抓住了,然后问毛主席,这康泽该咋整。得知康泽被抓住的消息,毛主席心里头立马浮现出这家伙对共产党、那些追求进步的人,还有普通老百姓干的那些坏事,真是让人恨得牙痒痒。不过,毛主席琢磨了好大一会儿,最后还是发了话:“别杀他,赶紧给我送过来......”说起康泽,毛主席以前讲过“这家伙不能放过”。但奇怪的是,康泽被抓住后,毛主席却说不能杀他。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咱们得从头看看康泽的经历......【蒋介石心腹】大家都知道,蒋介石身边有两个得力助手,一个是戴笠,另一个叫康泽。戴笠作为国民党的情报大佬,可以说是名声在外。但康泽这个人,大家可能就不那么熟悉了。说起来康泽这家伙,在国民党里头,不论是家世背景还是自身的资历——他是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的——都算不上亮眼,简直就是平平无奇。可奇怪的是,就这么个看似“没啥本事”的康泽,咋就能让蒋介石看上眼,还成了老蒋身边的红人呢?1904年阴历七月头上,康泽在四川安岳县双龙铺的一个山沟沟里的农民家里呱呱坠地。他7岁那年,老爹因病去世,家里头就靠老妈一天到晚手工织布织布维持生计。康泽这孩子学习特别用工,上中学那会儿,年年考试都是班里的尖子生。受到孙中山先生革命理念的深刻影响,加上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后,军阀们为了地盘打得不可开交,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景象,康泽心里头渐渐种下了救国救民的种子。1924年,康泽完成了他在中学的学习后,听说孙中山先生在广东黄埔岛那边搞了个培养陆军军官的学校,心里头就痒痒的,想去试试身手,于是就跑去报名考试了。到了1925年,康泽成功考进了黄埔军校的第三期,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他被蒋介石给盯上了。在黄埔军校那会儿,康泽学习可拼了,就算是放假,他也不往外边跑,就呆在教室里头一个劲儿地啃书。星期天那天,康泽像平常那样,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全神贯注地整理校长的讲话笔记。突然间,他听到有脚步声靠近,扭头一看,原来是校长蒋介石在教官的陪同下走进了教室。康泽见状,赶紧放下笔站了起来。蒋介石直接走到康泽跟前,拿起他的笔记本翻了翻,然后问:“你叫啥名儿?咋不去休息呢?”没等康泽开口,旁边站着的教官就直接介绍:“这家伙叫康泽,读书特别拼。”蒋介石瞅瞅面前这位年轻小伙子,心里头挺满意,轻轻点了点头。打那以后,康泽在蒋介石眼里就成了“得力门生”。
之后,康泽加入了国民党里那些支持右边立场的学生弄的一个叫“孙文主义学会”的团体,因为这个,蒋介石也开始看重康泽了。康泽黄埔军校一毕业,蒋介石就推荐他去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进一步学习。1927年10月,康泽回到国内,蒋介石让他做了北伐军总司令的随军参谋。没多久,他又被调去当总司令部在江西的“反共”宣传队头头。其实啊,早在他在莫斯科学习那会儿,康泽就对马列主义不感冒,他觉得共产主义那套在中国行不通。所以,搞“反共”活动他特别在行,也因此深得蒋介石的赏识和信赖。在那之后的日子里,蒋介石特别看重康泽,康泽能变成蒋介石身边的红人,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复兴社的创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全国上下抗日爱国的浪潮是一波接一波,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中心都被这股力量给撼动了。那会儿,蒋介石心里头慌得不行,但就算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他也没琢磨着怎么带领军队和老百姓一块儿打鬼子,反倒是琢磨着咋样才能更牢地抓住手里的权力。于是,他琢磨出了个“新招儿”。所以,蒋介石琢磨了一阵子后,把康泽、贺衷寒等十多个亲信叫到一起开了个会。会上,他叹了口气,满脸愁容地说:面对当前的困境,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如同沉重的乌云笼罩在我们头顶,而国内共产党的某些做法,也似乎让我们的革命之路布满了荆棘。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不禁感叹,我们的党是否已失去了往日的锋芒?革命的未来又在哪里?然而,我坚信,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与挑战,我们都不能轻易放弃希望。历史告诉我们,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追求自由和解放的脚步。苏联的政治保卫局组织,虽然有其独特的背景和存在意义,但并不能直接照搬过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每个国家、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需求,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寻找出路。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真正的力量来源于人民大众,来源于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只有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我们才能共同抵御外敌的入侵,战胜内部的种种挑战。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反思和学习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以更加成熟稳健的姿态迎接未来的考验。
蒋介石一拍板,国民党很快就搞起了个“格柏乌”,这事儿是由康泽、贺衷寒他们几个挑大梁。说到给这组织起个啥名儿,贺衷寒说叫“力行社”挺好,康泽呢,他觉得“复兴社”更合适。俩人把想法跟蒋介石一说,蒋介石琢磨了琢磨,最后还是选了“复兴社”,还亲手写了四句话:“赶走小日本,让中华复兴,土地要平分,革命要搞成”,就拿这当“复兴社”的行动口号了。不过对“复兴社”来说,那个政治纲领只是嘴上讲讲,没当真。到了1932年,复兴社才成立一个月,蒋介石就另外弄了个宣传标语:“要想对外抵抗,家里得先安稳,家里安稳就得先除匪。”康泽后来提起这事儿说:“……复兴社啊,它的核心就是那几条宣传标语。”“复兴社”搞起来以后,就分成了三摊儿。一摊儿是贺衷寒管的“政训”那块儿,一摊儿是康泽带的“别动队”,还有一摊儿是戴笠负责的“特务处”。说起那段历史,大家都知道后来恶名远扬的“军统”一开始叫“特务处”。而康泽管的“别动队”,实力也不比“军统”差。这“别动队”手上沾了不少鲜血,跟共产党更是结下了深仇大恨。1933年那会儿,蒋介石为了对付共产党,在“别动队”里头专门搞了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这个班就是专门培养那些反共的小军官的。蒋介石自己当上了校长,还选了康泽来当这个班的头头。在康泽的带领下,没过多久,这个训练班就变成了一支装备挺好的武装特务队伍。那时候,“特别行动队”是直接听命于蒋介石的,他们主要负责的任务就是被拆分成多个小组,悄悄潜入苏区搞反共行动,对红军战士和那些支持革命的群众进行打压。尽管那个“特别行动组”人数挺少,但他们一个个都学了不少反共的东西,还经过专门训练,个顶个的心狠手辣,破坏力大得很。他们走到哪儿就拼命诋毁共产党,还跟反动的人勾结起来,到处搜捕共产党和那些进步的人。一旦抓到了,他们就把人偷偷审问,接着就下手杀人。这么一来,不少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都被他们给捣毁了。在康泽的指挥下,“特别行动小组”每次出手都让蒋介石大为赞许。因此,蒋介石还特别指示:为了确保特别行动小组能顺利完成紧急任务,所有车子都得给他们开绿灯。从这事儿就能瞧出来,蒋介石特别看重康泽和他的“别动队”。有了蒋介石的撑腰,康泽简直就成了个杀人不眨眼的职业屠夫。他手下的人命,共产党人、进步分子、红军家属,还有无辜的老百姓,多得数都数不清。更过分的是,他还搞了个“无人区”,硬是把成千上万的村民从村子里赶了出去。为了证明自己是“好人”,每家人都得找四户人家给自己担保,还得发誓不跟敌人勾结,要是发现“敌情”不报,那就得全家遭殃,一个不留,全给枪毙了。慢慢地,“行动小组”走过的地方,家家户户都变得冷清,比如在闽西的连城还有江西的兴国这些县,仅仅两三年光景,就变成了几乎没有壮丁的城池。蒋介石和康泽的那些举动,主席都瞧在眼里,记在心底。后来主席聊起康泽,直言不讳地说:“苏区垮掉,两大罪魁祸首,头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便是康泽。康泽这家伙,绝不能放过。”
【被俘】康泽那会儿可是风光无限,这种势头一直带到了抗战那会儿。等抗日战争一打完,国共两边开始坐下来谈,全国老百姓都喊着要打倒特务。蒋介石没办法,只好把得力助手康泽打发到国外去干活了。1946年那会儿,蒋介石挑起了全国范围的大战。到了1947年开头,康泽回到了国内。虽说康泽有好一阵子没在蒋介石手底下干活了,但蒋介石还是挺看重他。康泽刚回来没多久,就被挑去做了立法院的立法委员,紧接着,他又当上了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常务委员。1948年的时候,咱们解放军已经在全国好多地方把国民党的攻势都给打退了,开始大反攻。基于这个情况,中共中央就开了个政治局的大会,商量了一下,决定要跟国民党来场大的对决。刘、邓的主力部队从大别山转移到中原地区后,看看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局,好好盘算了一番,最后决定先把襄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襄樊这块地方,从古至今都是打仗时大家都要抢的地盘。国民党连连吃亏的时候,蒋介石下定决心,让从没指挥过打仗的康泽去当襄樊第十五绥靖区的头儿。在蒋介石心里,康泽虽然没上过战场,但他是自己的铁杆心腹,靠得住。要是换个人去,他心里还真不踏实。
康泽接到蒋介石的提拔,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不过,从他一脚踏进襄樊那地界儿开始,他就一直紧绷着神经,没敢有半点的松懈。1948年6月份,华东野战军吹响了反攻的号角,大战一触即发。看着国民党在解放军那灵活多变的打法下连连吃瘪,康泽整天心惊胆战的。他的手下见状,就琢磨着给康泽提前过个44岁的生日,好让他放松放松,提提神。他们打算借这个机会,给康泽打打气,让他精神点。当手下提出那个建议时,康泽一开始心里是不乐意的,他清楚现在战场上局势紧张。但手下人一再劝说,康泽最后也就勉强答应了,不过他特地交代,千万别搞得太大声张,就悄悄地跟几个亲信聚一聚算了。生日那天,康泽终究没能挡住手下们的吹捧,一高兴,他又张罗起了一场大酒席,还特地请了戏班子来助兴。可大伙儿正乐呵着呢,突然有人跑进来报告说:共军进攻老河口,战斗打得热火朝天,这阵仗可不像是共军的小股部队干的。康泽一听,过生日的心情立马就没了,宴席也只能匆匆结束。一看人民解放军就要打过来了,他赶紧找来副司令官郭勋祺,还有绥靖区管作战和情报的处长,一起商量该怎么办。商量办法时,康泽的手下心里明白,康泽指挥大战不太在行,于是他们就换了个说法提议,说不如搞个前线指挥部,让副司令官郭勋祺来当这个前线的头儿,而司令官呢,就瞅准机会往外冲。听到那个提议,康泽却摆摆手说:“我呀,都听总统的,不会自己瞎跑,离开该待的地方。”于是呢,国民党为了提振军队的斗志,就开始到处宣扬说:康泽将军既能文又能武,他镇守在那里,让土匪们吓得像见了老虎一样。这次打仗,咱们肯定能赢,信心满满。从7月9号到13号晚上,咱们解放军那是一路高歌猛进,赢了一场又一场,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康泽一看这架势不对,赶紧下令使用黄磷弹,还放火烧了樊城北边的好多民房,想用这个办法来挡住解放军进攻襄阳城的脚步。另外,他还连忙向蒋介石和白崇禧发信求救,让他们赶紧来帮忙。蒋介石和白崇禧接到求助消息,立马给康泽发电报指示:赶紧撤离樊城,别耽误,赶紧把人马都悄悄集结起来,一股脑儿守住襄阳,就等着援军来。咱们得咬牙挺住,一直坚持到7月22号那天,说啥也不能放弃。康泽一接到指令,马上就带着队伍飞奔回襄阳,死守在那儿等着援军。打那以后,襄阳城就成了解放军主要攻击的目标,直接处于他们的火力之下。
7月15号那天,王近山收到了命令,得赶紧去打襄阳。到了晚上八点半,红色信号弹一下子就把天给照亮了,攻城战也就这么开始了。大家打了一宿,到了16号早上,解放军已经稳稳地把襄阳城给拿下来了。攻城队伍汇合一块后,把第十五绥靖司令部给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时候,刘伯承司令员琢磨着康泽干的那些坏事,实在是罪大恶极。他立马给王近山打了个电话,直截了当地说:“康泽这家伙,咱们得活捉他,可别把他给打死了,我要活的!”没多久,“抓住康泽”的呼喊声,就在第六纵队里传开了。王近山随即下令部队发起最后的冲锋,当咱们的解放军战士冲到碉堡最深处,发现康泽正趴在地上,他身体右边被火烧到了,但伤得不厉害。康泽就这么被带到了六纵司令部。一见到王近山司令员,他立马就问:“你们这儿有大夫没?我可不想落下残疾啊。”王近山一开始还琢磨着他会不会想不开,但当他听到对方竟怕自己成了残废,立马咧开嘴乐了起来:“你放心,我们会全力给你医治的,保证你完好无损。”康泽这么一搞,王近山他们算是领教了,蒋介石身边的心腹们说起“要么成功,要么豁出去”这话,那可是真有两把刷子,不是随便说说的。康泽被抓以后,怎么处置他成了个大问题。毛主席一收到前线发来的消息,说康泽被逮住了,他立马就重视了起来。接着,他赶紧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发电报说:赶紧留住他的性命,直接给我送过来,再安排些信得过的保镖,戴上脚镣手铐,确保安全送到。
康泽是蒋介石特别看重的手下,襄阳一丢,蒋介石心里琢磨,康泽八成是跟襄阳一起完了,他还觉得康泽肯定牺牲了,这简直就是“烈士”的典范啊。于是,国民党那边就放出消息:“第十五绥靖区的司令官康泽将军,在襄阳打仗的时候,已经捐躯了。”哎,说到底,“康泽牺牲”只是蒋介石自个儿的想法。康泽被抓没多久,中共新华社的广播电台就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么一件事:国民党那边,第十五绥靖区的头头,中将司令康泽,在襄阳那一仗里头被抓住了。这事儿没多久就溜达到了国民党那边,蒋介石一听,那叫一个吃惊,整个人都变得手忙脚乱的。【改造】康泽在被俘虏后,经历了一段低迷的时期。他内心深知,自己的双手曾沾染了众多共产党人的鲜血,与共产党之间有着难以化解的深重仇恨。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从未幻想过自己落入共产党手中会迎来怎样的转机。可康泽压根儿没想到,他身为蒋介石身边的红人,二十来年都在跟共产党作对,是个大名鼎鼎的国民党特务头头。但共产党没说要他的命,反而对他挺好,就像对待俘虏那样。他被关到功德林去接受教育,在那儿,他的伤和病都得到了治疗。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刘伯承元帅还抽空见了他一面,跟他好好聊了聊,两人毕竟都是四川人嘛,聊得也挺投机。毛主席以前提到过:“对于康泽这家伙,咱们是不能轻易放过的。”但奇怪的是,康泽被抓以后,毛主席却没有下令处置他,这让不少人心里直犯嘀咕。一直到1956年,在毛主席写的《论十大关系》里头,这事儿才算有了个说法……在《说说十个重要方面》里头,毛主席是这样讲的:他提到了好多关键点,说白了就是讲咱们国家面临的十大关系。哪种人咱们不处置呢?就像那个被抓的宣统皇帝,还有康泽这类战犯,咱们也没动他们。不是说他们没犯下死罪,而是杀了他们没啥好处......不砍他们的头,那就得管他们饭吃。对于那些反革命的人,咱们都应该给他们条活路,让他们有机会改过自新。这么做,对咱们的事业,还有在国际上的名声,都挺有帮助的。
康泽以前对蒋介石那是深信不疑,崇拜得很。但毛主席的宽宏大量,加上共产党的教育改造,让他渐渐看清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不同。他的想法也就这么一点点变了。他开始主动找解放军干部要马列的书,还有毛主席的著作,看得特别认真,还写了好些自我反省的笔记。后来,他又陆陆续续写了《复兴社回忆录》这些交代罪行的材料。康泽写的认罪材料特别多,在功德林里头,那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听说康泽的态度变了之后,毛主席特地去看了他的认罪书。看完,毛主席满意地点头,第二天开会时就说:“康泽认罪认得那叫一个彻底,真心实意的。把一个特务头子改造成这样,跟把一个末代皇帝改好了一样重要啊......”1963年4月9号那天,康泽被人民政府最高法院给特赦了。当他用双手接过那张沉甸甸的“特赦令”时,眼眶里已经装满了泪水。获得大赦后,康泽心里头那个高兴劲儿,压根儿藏不住。一看到沈醉专程跑来恭喜他,他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忍不住就开了腔:“真没想到,我做了那么多错事,居然还能得到赦免。共产党这肚量,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大!”没多久,康泽就被派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当上了文史专员。在这个新岗位上,他不仅要检查稿子,还自己动笔写了《复兴社是怎么来的》这些回忆文章。他把自己亲眼见到的、亲耳听到的都记了下来,给后人留下了好多宝贵的历史资料。事实证明,毛主席真是有远见,手腕也高明。一开始,康泽对蒋介石那是深信不疑,但经过共产党的教育改造,他的想法完全翻了个个儿,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不是。后来他被特赦了,就一门心思扑在为国家建设出力上,真是使出了老劲儿。这么做,可比直接枪毙一个国民党战犯有意义多了。
1967年的时候,康泽因为以前的病又犯了,结果就这么走了,享年68岁。看看康泽这一辈子,前半截他死心塌地跟着蒋介石,当了个铁杆的“刽子手”。被抓起来以后,多亏了毛主席和共产党的大度,没跟他计较太多。这让他开始反思自己做过的错事,重新找到了活路。估计到他快不行那会儿,心里头应该是挺高兴和踏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