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极物
盼望着,盼望着,过年之前最长的假期,马上就要来临!
当圆如银盘的大月亮遥遥挂在天上,不光心底开始想家,就连舌尖也开始发馋,口水滴答滴答,真恨不得化身可爱的月兔,一跃就飞回了家。
趁着中秋国庆“双节”齐聚,家里也要热闹起来了。同一屋檐下,我们开火、做饭,在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中,盛下金秋丰盛的食材,用风味书写人间。
你瞧,各家各户的餐桌上,五花八门的食材罗列,原来,是中国一场盛大的宴席——中秋宴,即将开席啦。
图|物道 ©
你知道吗?其实在唐代之前,既没有月饼,也没有中秋。
直到皇帝突然开窍,大手一挥,才将八月十五正式定为佳节,也让我们有机会将它过成盛大的美食节。
图|图虫创意 ©
宋代《东京梦华录》里就写,古时一到中秋,你走在路上,那是张灯结彩,家家门面上挂上了彩布。酒楼上写着“醉仙”两个大字的旗子,在风中飘啊飘,吸引着路人午后来此小饮几杯。直到月光落肩,化为一身暖霜。好友三两,才微醺而归,沉沉睡去。
古人远比我们会享受,有了酒,还得有东西下酒。正巧秋日鲜活膏肥的螃蟹“横行”,厨子们便用它做出一道道中秋家宴。不料,却引出了不少故事。
▲宋 赵佶《文会图》
如今大家看着李白以螃蟹就酒,越喝越有,觉得中秋吃蟹是一件容易事儿。
但在当时,这是只属于贵族的风流。在没有wifi和快递的时代,螃蟹不光没办法送货上门,还价值千金,堪称古代版美食“刺客”。
▲宋 赵佶《文会图》
首先被“刺”的是宋仁宗。
话说有一日,他在宫里吃饭,刚准备下筷,就被盘子里的螃蟹惊住了,一盘里竟有28只!
他马上唤来侍从,语气深沉地问“这一碟蟹多少钱?”
侍从扑通跪倒,颤巍巍地说“每只一千钱”。
空气突然凝固,宋仁宗望着蟹,内心在流血。作为一个厉行节约的皇帝,此时,他的脑海里不是蟹有多么美味,而是这道菜够普通百姓生活一年有余。于是他怒斥道“说了多少次不要太奢侈,我这一筷子下去就是28贯,不忍也”。便将螃蟹放在旁边不吃,以此作为众人的警示。
瞧见没,皇帝都因蟹贵而不忍食,可见当时蟹之贵。
▲宋 佚名
古人吃蟹,也讲究“海蟹吃肉,湖蟹吃膏”。初秋正是湖蟹繁殖期,在古代吃蟹难,要想吃上正宗的大闸蟹,更是不易。
宋代的傅肱就专门写了一本《蟹谱》,夸赞阳澄湖大闸蟹“特肥大”。而明代美食家李渔,爱吃大闸蟹到了极致,直接上演《爱是你的名字》。
家里的缸叫蟹缸,思念的婢女因为“勤于事蟹”,得名蟹奴,自己的肚子则叫“郭索(大闸蟹)居”。还认为其他事情皆可任人代劳,唯独吃蟹、嗑瓜子和菱角“旋剥旋食而有味”,而且清蒸更佳。为了吃上一口新鲜大闸蟹,他每年从入秋就开始攒钱,戏称是“卖命钱”。如今的“蟹秋”就是从他这里而来的。
图|图虫创意 ©
文学家张岱则常在金秋与友人同食蟹,还成立了蟹会。
他也认同清蒸的吃法,大闸蟹不加盐醋则五味全,就是吃一口鲜。所以当知道写《随园食单》的袁枚竟然用盐水煮蟹,他连连吐槽其不明此理,枉费了蟹的本味,恨不得打一架。
图|图虫创意 ©
随着饮食发展,近代“以蟹吃秋”渐成主流,因“蟹”与“谢”同音,常作为中秋之礼,更是宴席压轴。
章太炎的夫人因大闸蟹定居苏州,而杜月笙宴客时,也以大闸蟹表示尊重。民国名医施今墨更是将其奉为一等。此后年年,人们望明月、捧金黄,嗦蟹膏。而蟹宴,也逐渐从高不可攀的奢侈之物,变成了中秋不可或缺的人间风味。
图|图虫创意 ©
中国人中秋吃蟹饮酒之余,还重视寓意。
而水果,可算是美食里的寓意之神。周代恰逢中秋,会设香案,摆上月饼、西瓜拜月。宋代多了石榴、梨、枣,一碟果盘里,缤纷皆是祝福。
图|物道 ©
红火喜庆的石榴首先出场,“八月十五月儿圆,石榴月饼拜神仙”,晶莹如同珠玑环抱在一起的石榴,象征团圆、“多子多福”。溏心的喜柿紧接着上台,味如人间甘露。《尔雅》里更写它有七德,其一便是寿。中秋大家族聚会上,有了它俩便寓意了人丁兴旺。
图|图虫创意 ©
秋月梨款款而来,恰逢中秋前后成熟。滚圆可爱的外形,很适合小孩子捧在手里,一咬下去,清甜满嘴。中秋物燥,它也有福“润”之意。有些地方会用梨子做甜品,也在宴席中解渴解腻。
图|图虫创意 ©
独特的中秋水果还有西瓜。明代《帝京景物略》里就写了:“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比牙错瓣刻之,如莲华”。《红楼梦》里贾珍将它和月饼一起孝敬贾母,切成牙后如莲花,更寓意了祥瑞。
当不同种类的水果聚在一处,食物团圆,人也团圆。家人团坐,吃瓜果,聊聊天,说出的话都是甜的。再平凡的日子,也像金秋月色一般闪闪发光。
图|图虫创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