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贼盗挖古墓被抓现行,竟意外牵出重大汉墓考古发掘

泽霖文史 2024-06-27 08:09:08

2007年11月13日,深夜的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官咀乡清河村,万籁俱寂,只有微风轻拂过稻田,带来阵阵沙沙声响。然而,在这宁静的夜色中,却隐藏着一场不为人知的秘密行动。

在该村石桥西北部的一处低矮岗地上,几个身影在夜色中若隐若现。他们穿着黑色紧身衣,戴着帽子,脸上露出贪婪而紧张的神色。他们手中拿着铁锹、铲子,正全神贯注地挖掘着地面,仿佛正在寻找着某种宝藏。

原来,这几个身影正是盗墓贼。他们听闻此地有古墓藏有珍宝,便趁着夜色前来盗掘。他们的动作小心翼翼,生怕弄出太大的声响引起周围人的注意。然而,他们却没想到,他们的行为已经引起了护墓人员的警觉。

就在盗墓贼们紧张地挖掘着盗洞时,突然一阵轻微的声响传入了他们的耳中。他们立刻警觉地停下手中的动作,四处张望。然而,他们却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正当他们准备继续挖掘时,突然又是一阵声响传来,这次他们听得更加真切了。

盗墓贼们心中一惊,知道事情不妙。他们慌忙收拾好工具,准备逃离现场。然而,就在这时,一束强光突然照向了他们,紧接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原来,护墓人员已经发现了他们的行踪,并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公安干警接警后火速出击,很快便赶到了现场。他们迅速将盗墓贼们团团围住,一举逮捕了这伙盗墓贼。这场惊心动魄的抓捕行动,让这座古墓躲过了一场浩劫。

随后,荆州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考古人员们怀着激动而紧张的心情来到了现场。起初,他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发掘任务,然而,当他们看到墓地的规模和形制时,却不禁感到惊讶。

这座古墓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规模较大,形制特殊。椁内木棺的内外均髹着黑漆,显得庄重而神秘。考古人员们小心翼翼地打开木棺,只见里面躺着一位墓主,尸骨保存较好,头朝北,仰身直肢葬式。

在棺与椁之间的空间里,考古人员们发现了五个椁室。这些椁室被分隔得井井有条,里面放置着许多随葬器物。这些随葬器物种类繁多,包括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丝织品以及竹简竹牍等。

其中,陶器有小口瓮、高领罐、矮领罐、釜、仓、灶等日用器和明器;铜器有鼎、钫、壶、盘、勺、镜等礼器和日用器;铁器主要是臿,用于挖土的工具;漆木器则分为生活用具、妆奁用具、乐器、丧葬用器等。

最让考古人员们惊喜的是,墓中出土了大量丝织品。这些丝织品色彩斑斓,纹饰华美,做工精细。它们包括囊、镜衣、车盖、袍、幡、绳套、丝织衣物的残片等。这些丝织品在出土时,多处于捆缚、绑扎各类随葬器物的状态,展现出了古代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在这些丝织品中,有一类此前从未出土过的物品引起了考古人员们的特别关注。它的学名叫荒帷,通常是用来盖在棺木上的冥器。在古代社会,荒帷的材质、图案和数量都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

谢家桥一号墓出土的荒帷全部为丝绸材质,颜色鲜艳,绣饰复杂,而且数量多达四张。这一发现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让我们对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文化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更可贵的是,考古人员在出土的竹牍上,发现了一些关于墓主人的信息。这些竹简和竹牍主要记录了陪葬的物品清单,以及一个类似墓志铭的东西——告地书。告地书是古代写给地下官吏的文书,用于说明墓主人的身份和陪葬情况。通过解读这些文字资料,考古人员们终于揭开了墓主人的神秘面纱。

据记载,墓主人是一位名叫恚的女性,她是西汉时期当地的一位贵族妇女。恚育有四子一女,她的四个儿子都是有爵位的朝廷官员。这些信息表明,恚生前应该有着较高的身份等级和社会地位。她的墓葬规模宏大、随葬品丰富,也进一步印证了她的贵族身份。

西汉吕后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这位贵族妇女被葬在了这片土地上。她在地下宫殿中长眠了近两千年,直到盗墓贼的贪婪之手打破了这片宁静。幸运的是,公安干警的及时出击和荆州博物馆的抢救性发掘,才让这座古墓免受盗墓分子的破坏。

如今,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的珍贵文物,已经成为了荆州博物馆的珍贵馆藏,它不仅仅是一座古墓,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墓中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尤其是那些丝织品和棺帷,为我们揭示了西汉时期贵族妇女的生活状态和丧葬习俗,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自从谢家桥一号汉墓被发现以来,它就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和游客的目光。专家学者们通过对墓中出土文物的深入研究,不断揭示出更多关于西汉时期社会生活的细节。而游客们则可以在博物馆中亲眼目睹这些珍贵的文物,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回顾这次抢救性发掘的过程,我们不禁要为公安干警的果敢行动和考古人员的敬业精神点赞。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才让我们有机会一睹这座千年古墓的真容。

作者 | 泽霖文史

来源 | 公众号泽霖文史「  zelinwenshi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