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顾名思义就是立春以后降下来的雪。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意味着春天的开始。万物经过冬藏之后,有了更新的征兆。这是四季轮回的起点,人们期盼着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收获满满。韩愈在立春过后见到大雪,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春雪》。
据考证《春雪》是韩愈后期作品,他写诗的时候在京城长安为官。长安地处西北,立春之后还能下雪,让韩愈心情大好。飞雪迎春,装点春色,怎能不赋诗一首,赞美一下眼前景色呢!
诗中写道,农历正月已经到了,立春时节刚过,还看不到鲜花盛开的景色。二月的时候就会发现小草冒出新芽。这个时候天降瑞雪,令人心情大好。估计雪花怨恨春天来得太晚,就变化成花瓣的样子在庭院杂树中飞舞。多么美啊,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画面,洁白素雅的雪花带来了春的讯息。雪花都变得善解人意了,可见韩愈多么希望早点看到春和景明啊。
一首小诗,读起来通俗易懂,读过之后可以久久回味。这就是大诗人的手笔,从雪花想到了鲜花。看到雪花飞舞,想到了风吹花瓣飞舞。经历了整个冬天,天寒地冻万物萧瑟,人的心情也变得压抑郁闷。盼来盼去,到了正月,到了立春,又到了二月。韩愈的内心很急迫,二月小草冒芽儿原本是正常现象,他却说“惊见”。韩愈吃惊不是因为天气转暖、万物复苏,而是带有问诘的情绪,怪春天来得迟了。
春天不懂韩愈的心思,一场春雪很懂他的心思,他赞美春雪变得顺理成章了。你细品其中的逻辑关系,春花不开,雪花落下。雪花飞舞的样子,很像梨花在空中飘荡。唐诗中有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想不到,韩愈在借鉴这个比喻的时候,还能写出新意。借鉴佳句,化为自己的诗句,这个写诗的技巧要好好跟他学习。
更妙的是,雪花穿过院中杂树变成飞花的样子,既是写实也是写意。笔锋一转,让诗中描写的景色无比生动。雪景因动静结合产生出画面感,人们在韩愈“描绘”的画面中感受到了他期待春天的急迫,赞美春天的热情。韩愈没有用到生僻的典故,也没有用到复杂的句式结构,只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诉说内心情怀。
韩愈平时喜欢写一些叙事性的诗作,主张以文为诗。他追求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不惜兵行险着。当你以为这就是韩愈的风格特征时,他用一首小诗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认知。原来韩愈也能写这样清新空灵的佳作,从诗中似乎看到韩愈一会儿急躁,一会儿满足的情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