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虽好是他乡,不仅蕴含思乡之情,也包含人生追求

凝萨 2025-02-05 03:11:11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恭的作品,名为《春雁》。春天的时候,大雁飞往北方;秋天的时候,大雁向南方迁徙。古人觉得,大雁向南到了衡阳就停止迁徙,故此衡山有座回雁峰。诗人王恭因此有了灵感,赋诗一首。

王恭是福建长乐人,学养深厚,擅长写诗。永乐年间明成祖要编纂《永乐大典》,有人推荐了王恭,于是他前往京城。别人都以为,王恭就此一飞冲天的时候,没想到他在书成之日竟然辞官返乡了。以布衣身份能够进入翰林院,这是极大的荣耀。王恭不在乎,他更喜欢隐居林泉,活得自由自在。就像《春雁》中描写的那样,表面看他想家了,实际上他想的是人生追求。

诗中写道,一夜之间春天就到衡阳。处处有春风,万物复苏,王恭要出门游春。他看到大雁从楚地水岸处飞往北方燕山。大雁迁徙上万里,它们对春天来临的消息最敏感。春天一到大雁就要远行,千万不要责怪它们啊。因为,南方虽然很好,却不是大雁的家乡。对于大雁来讲,南方就是他乡。哪怕环境再好,它们也会想家,于是立刻飞往北方。

很明显,王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大雁代表了羁旅漂泊的游子。有了归家返乡的消息,就无法阻挡游子的脚步了。哪怕家乡是苦寒之地,也不影响对家乡的惦念。在明代,南方和北方有很大差距。经济、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南方都要强于北方。从朝廷税收就能看出来,只要江南风调雨顺,就不用担心天下会出现大动荡。王恭暗示南北对比,并不是为了搞地域歧视,而是强调只要心中有理想有目标,总会克服阻力勇敢追求。

大雁不留恋南方的温暖,王恭也不会留恋仕宦生活。哪怕返乡之后,还是布衣书生,他活得自在惬意就足够了。江南是大雁的他乡,官场是王恭的他乡。理解了诗中隐藏的意思,就明白他为什么要辞官。

据考证,这首诗写于王恭辞官返乡途中。他途经衡阳,看到大雁北迁,想到了自己的选择。有多少人看不透名利之争,有多少人嘴上说着官场黑暗依然积极钻营。像王恭这样,忠于内心感受,坚持人生理想的人实在太少了。王恭返乡之后隐居在七岩山,起了一个名号叫“皆山樵者”。

看到王恭的选择,会联想到明初才子解缙的遭遇。解缙也参加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后来当上了内阁首辅。别人都觉得他春风得意,没想到卷入立储风波。朱棣命人把解缙灌醉,埋在雪中冻死。也许王恭没有想要和解缙比较,不过在后人心中,会有自己的理解。

0 阅读:4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