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台上感慨古今,窦巩《南游感兴》

凝萨 2025-02-04 03:20:22

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窦巩的作品,名为《南游感兴》。读诗就能发现,他提到的“南游”不是游历江南,而是游历岭南。诗中提到的“越王台”,是指南越王赵佗在广州越秀山上建造的高台。赵佗是南越国的君主,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赵佗趁机占领了岭南,在公元前204年建立了南越国。后来,南越国为了避免与汉朝发生冲突,成为了汉朝的藩属国。当汉武帝刘彻登基之后,他不愿看到边陲之地掌控在外人手中,于是发动战争。公元前111年,南越国灭亡,共计存世93年。

南越国的建立者赵佗是个狠人,哪怕接受了汉朝的封赏,也不会忍受被视为蛮族。刘邦死后,吕后掌权。汉朝决定不再把铁器销售给南越国,赵佗一怒之下发起战争。汉朝派军回击南越,不料天气炎热,生长在关中的兵将不适应炎热潮湿天气导致失败。此战之后,赵佗名声大涨,南越国和汉朝边境地区的百姓更愿意依附南越生存。汉朝再也不敢轻易与南越国开战了。

汉文帝登基之后,对南越国采取了共处的政策。此后,汉朝和南越之间迎来了和平时期。在汉朝恩德的感召下,南越没有发兵攻打汉朝。

知道了南越国的历史,再读这首诗就容易了很多。诗中写道,游历岭南,想要了南越国的往事,窦巩有些伤感。他走在路上,想要跟来往行人打听南越国赵佗的往事。遗憾的是,他要问的历史过于久远,已经很难打听清楚了。不知不觉间,窦巩走到了越秀山附近。登上高山俯视江水,浪花翻滚流入大海一去不回头。

遥想当年,越秀山是豪杰聚会的地方。几百年后,窦巩只看到绿油油的野草。太阳西斜,东风吹过,眼前景色显得有些荒凉。想不到代表南越国国力强大的高台,已经成了鹧鸪鸟的家园。沧桑变化,无限感慨,在窦巩心头涌起。

从题材看,《南游感兴》是一首怀古作品。窦巩没有咏怀人们熟知的一段历史,而是提到了史书上很少受到关注的南越。陌生感加重了沧桑巨变的感受,从而突出了凭吊的主题。

窦巩在诗中用到了对比,几百年前的越王台和他眼前的越王台,曾经代表南越实力的地方已经荒芜。空寂、凄凉的氛围加重了诗人的感慨。整首诗的主题更加突出,伤感之余还有一缕豪情萦绕心中。

描写昔日繁华不再的诗作很多,窦巩着眼于物是人非,让整首诗在内容结构上很容易让人共情。他没有刻意渲染悲凉情绪,而是引导人们理性面对历史往事,从中研究推导出历史兴亡的规律。

0 阅读:1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