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翻看古人诗词集,表达忧伤、痛苦的作品很常见,表达开心、兴奋的作品查找起来就要费点心思了。为什么古人写诗喜欢表达痛苦,还真有专家学者分析过原因。从创作角度而言,痛苦更能成为创作的动力。很多时候,诗词是情绪的发泄渠道。想想就知道了,高兴的时候会说偷着乐吧。痛苦的时候,没人劝你躲在一边苦下去吧。有了痛苦,就要寻找化解渠道,对于文人而言写诗填词就可以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3d2964a9ae3f78b6c5149a51c0277cf.jpg)
抒发痛苦的诗词看多了,就会想要读到一首描写快乐心情的作品。这样的诗也有,比如这首曾几写的《苏秀道中》。题目中提到的苏秀,是指苏州和嘉兴,嘉兴古称“秀州”。曾几曾经在浙江为官,担任浙西提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ebc6e9d0704e6d8586d0ced62b82d9.jpg)
曾几生活在两宋交替之际,他有个学生叫陆游。他在写诗方面成就极高,现代人比较熟悉他写的《三衢道中》。概括而言,曾几的诗描写生活,讲究文字技巧,注重炼字。正如这首《苏秀道中》,整首诗洋溢着喜悦,也没有扔掉七律该有的格律韵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9f2f0849a07c1339772dfadc6c051c8.jpg)
这首诗有一段序言,介绍了创作背景。序言中写道,曾几从苏州前往嘉兴的路上,自从七月二十五日夜晚下了三天大雨。他没有因为大雨阻挡行程而感到懊恼,而是格外开心。地里的水稻有了雨水灌溉,彻底缓解了旱情。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大事。曾几看到这场大雨,写下了《苏秀道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8773cbb20bf35ded15aa752af7dfa94.jpg)
曾几分享了他的喜悦,跟他学学如何在诗中表达喜悦之情吧。一夜之间,天气发生了变化。原本是骄阳似火的天气,变成了雨天。雨势很大,惊醒了睡梦中的曾几。他没有生气,而是感到浑身舒畅。哪怕衣服变得潮湿了,也不觉得难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2ac34c9532d74437cf3bcad3e7764ea.jpg)
人在旅途遇到大雨,往往会担心房子漏雨,雨水打湿床榻。曾几不在乎这些,相比自己遭遇窘境,他更愿意看到溪流涨水,缓解旱情。他开始想想雨后农田的样子,有了雨水的灌溉,一定会出现千里稻花香的景象。五更天雨水滴落在梧桐叶上,也变成了悦耳动听的乐曲。曾几在浙江没有田地,他都这么开心。那些生活在浙江的农夫,他们会开心到大笑不止。丰收在望,那种喜悦而又兴奋的心情,曾几也能感受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5dc06d143a0acf5516723ce30c453dd.jpg)
诗中用了对比手法,曾几是宦游旅人,农夫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经历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因为一件事儿有了共同的感受。他写出了快乐的感染力,大家快乐才是真的快乐。曾几作为官员,他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相当可贵。后人推崇这首诗,也是赞扬诗人的共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