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炫技还是致敬古人,你觉得这幅山水画怎么样

凝萨 2025-02-06 02:33:53

你喜欢这幅山水画吗?从笔墨看,致敬元人笔意。从构图看,空间处理显得有些刻意。看细节描摹精致,山石古树都力求细腻逼真。说是仿王蒙山水构图不像,说是仿吴镇山水,墨色处理有些相似。看每一处细节觉得惊艳,看整幅画有不统一的感觉。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感觉,难道画家在致敬元人的同时还要炫技,影响了作品的韵味。

这幅画是明末画家关思的作品,名为《松麓横云》。画中前景有两棵松树左右呼应,突出山水间的静谧雅致。为了强调视觉感受,关思很重视用墨,还用了浅绛色彩辅助墨色。从构思、技法看,还是明末文人画家阐释复古创新的艺术理念。让人觉得局部好于整体,和他的构图方法有关。

关思 松麓横云

传统山水画常用三远法构图,所谓三远,就是平远、高远、深远。画家在创作中不会单纯只用一种构图方法。关思在创作中,用到了多种构图方法。构图方法和画家想要展现的视角有关,视角多了就要考虑平衡和统一。关思把更多精力放到了笔墨技法,忽视了构图。当人们看画的时候,很难走入他创造的山水空间。

乍一看,《松麓横云》有一种找不到远景的感觉。按照正常的欣赏流程,人们会寻找远景,忽视了关思创造的视觉中心。当画家的表达与欣赏者的感受南辕北辙,注定会有种不舒服的感觉。关思创造的中心点位于画面正中,一座石桥衔接流水两岸。持杖文人桥上行走,回头凝望走过的山路。

关思 松麓横云 局部

很巧妙的构思,一下子让人想到了乐山乐水的志趣。别看画面中心距离前景已经很远了,依然是中景。当中景与前景的空间距离过远的时候,更需要明确中景和远景。如果关思调整一下构图,从画面上方三分之一处横裁一刀,让虚无烟云成为远景也许会更好。由于空间处理有问题,让人只能把注意力放到笔墨技法之上,这就导致整幅画有了炫技的嫌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乱,只能猜想一下其中的原因了。明末画家受董其昌的影响,很喜欢元人山水。当画家们都去临仿同样风格的作品后,就会失去个性。有能力的画家当然不会成为前人的影子,他们会尝试进行一些变化。

​关思 松麓横云 局部

很明显,关思做的不太成功。有师造化的想法,欠缺一点师造化的能力。当笔墨、构图的表现力不平衡的时候,笔墨能力强反而会成为缺憾。看他画的山头,卷云皴结合披麻皴、豆瓣皴,看上去有气势,显得苍润厚重。由于出现的位置不对,感觉有些突兀。

画山水讲究均衡之美,形式与内容相互匹配,笔墨和构图相辅相成。当这种均衡被打破之后,影响了画面意境。欣赏这幅画可以理解为什么元代画家反复强调师造化,就是要保持作品的平衡,像自然山水那样和谐美好。

​关思 松麓横云 局部

据画史记载,关思早期喜欢画构图繁密,山水重叠的景色。当他由繁入简的时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0 阅读:25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