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中旬,游览北京中山公园时,在一小湖边上看到一株桃花,花瓣重叠,长舌状,粉红色,如菊花一般。打听后得知,乃菊花桃。



这桃树,花开得密密麻麻,一眼望去,如绯云一般,漂亮得难以名状,算是让我大开眼界。

这么好看的花自然要查一下它的身世。可太难了,找不到权威的资料。有说中国自产的,有说日本引进的,有说美国引进的,莫衷一是。

记得2013年中国发行过一套《桃花》邮票,十二枚,荟萃了桃花的主要品种,在网上查了一下,其中就有菊花桃。还发现,有搞“原地集邮”的“邮人”,对各主图的“原地”进行了考证,说菊花桃最早记载于清代广东高要县志,于是我查了一下《宣统高要县志》,没找到相关记载。后来,我得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写序的《古今图书集成》电子书,最终从上面找到了记载的原文。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桃·高要县》记载:“土产,桃有……绛桃、菊花桃、芙蓉桃,皆花开春暮,多姿,不结实。”按此记载,这个桃的栽培品种出现至少已有300年了。

可据说公园里看到的菊花桃并没有老祖宗留下来的,都是后来引进的。引进时间,各大公园肯定有记录,只是咱们看不到。

从网上搜索,关于从日本引进的说法有两种,一个说江户时代,一个说近年。
1999年北京林业大学胡东燕在其硕士论文《桃花品种资源多样性调查及其分类研究》中提到:“我国从日本引进的菊花桃也始记于江户时代。”江户时代大体相当中国明初和清代,如果记载准确,高要县记载的菊花桃也可能是外来的植物。

关于近年引进的说法是“原产在中国清代,后失传。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从日本引种”。这种说法可能出自2017年出版由周凯波主编的《景区解说服务》,由于没有看到原文,也不知依据是什么。

菊花桃引自美国的说法出自山东省枣庄市核果类果树研究所李德华于2004年在《农业科技通讯》第10期发表的文章《花果共赏桃品种——菊花桃》,文章说他们研究所从美国引进了菊花桃。这样看来中国引进菊花桃,并非只有日本这一个渠道。

不过也有人持菊花桃产于中国的说法,2000年出版由郭忠仁等编著的《世界新优花卉》就说:菊花桃 Prunus persica'Chrysanthemoides',原产中国北部及中部地区。当然我更愿意接受这个说法了。

可就算这个说法是真的,也改变不了让人尴尬的现实:中国清代时有过,现在没了,还得从外国引进。
这种情况,也并非孤例,姜子牙骑的“四不像”(中国麋鹿)就曾在中国消失,后来从国外重新引进,才形成了种群。
中国的宝贝虽多,但也得保护,不能弃之如敝履,不合政治理念就砸烂,影响经济利益就拆除,为追求政绩就胡乱开发,欣赏不了就破坏它,一副败家子的嘴脸,这会让后人憎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