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56:建议言论写作贴近现实,探讨读者需要哪类信息

花木花木 2025-01-14 04:44:34

(关于《保定日报》的回忆,到此为止。由于某种原因,删除了已发布的两篇,后面的也将不再发布。整个回忆录就也结束了。下来将回归垂直内容,主要介绍花木。)

回顾2002年的编务,我的关注点主要在如何让报纸牢牢地占领市场上,因为我预感到报纸在新闻市场竞争中将面临挑战,不未雨绸缪可能会相当被动。我试图找到应对的办法。

2002年6月4日,我和韩总编参加了社会生活部的部务会,主要研究如何增强专版的服务性。我讲了四点意见:一是要多提供法律服务,主要是为读者提供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知识。二是多提供政策服务,要及时公布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解疑释惑。三是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利益。四是满足读者对日常生活方面知识的需求,提供日常生活服务。

6月5日,报社召开言论作者座谈会。我在会上发言,分析来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言论作者(通讯员)提出了一些建议。

来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议论的内容范围过窄。最多的是政治生活中的干部问题,如腐败、官僚主义、干群关系、勤政廉政、班子建设。

二、议论内容离现实较远,缺乏针对性。如谈革命理想,谈志向,谈人生,谈如何做人,谈如何当官,谈如何做事。话题旧,观点旧,百分之百正确,说教味太浓。

三、议论缺乏真知灼见,没有深度。有的点到为止,只有四五百字,撑不起重点栏目。有的讲人人皆知的一般道理,个别的还达不到一般人的认识水平。

我的建议:

一、要针对新问题,引起社会关注,以便解决。

杨亮辉《人大代表要勇于为民代言》,刘国庆、刘方刚《结盟之风理应刹》,陈雷《专家讲座请贴近实际》,臧斗儿《打假不能“割韭菜”》《过了十五,还过年?》,等文章中有新事实,反映社会最新动态。

赵同胜《“包办”未必就好》中讲的事实(外商成立独资企业,政府委托县招商局办理全部手续,使外商未按规定汇款,带现钞入境,贻误商机),本身就有说服力。

晓言《鸡蛋涨价说防疫》,文中有新观点,给人启迪。

汪永年《“吉尼斯”之惑?》质疑一些劳民伤财的做法,文中有新观念。

杨亮辉《义务教育第一条的尴尬》,杜明骏《甩掉尾巴戴上帽》,北人《难得明白》,汪永年《“饥饿营销”蕴商机》等,也都有新意。

二、要扩大议论范围,与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匹配,与版面的宣传重心呼应。

经济议论过少,百姓生活话题太少。谢爱平是外地的(议论了农村问题),可惜本地作者少有写农村问题的。

三、要增强议论的专业性,使人能对议论问题有深入理解。

田宝玉《从经济学角度看“造假”》(有限社会资源浪费;名牌生命因之缩短;挤占市场空间,使内需扩而不大;破坏秩序,助长腐败),讲得很专业。

12月24日,我归纳了能吸引读者,有利于报纸占领新闻市场的四类信息:

一、贴近性信息。指关系读者切身利益的信息。属必读性信息。

二、重要性信息。如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虽不直接涉及读者切身利益,但有可能对读者产生影响。属关注性信息。

三、趣味性信息。事情虽小,不带普遍性,但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或关乎风尚、道德,有较强可读性。属吸引性信息。

四、服务性信息。主要指针对当前群众关注问题解疑释惑的信息。其新闻性主要应该体现在“当前的急切关注”上。

2002年年底,又到了向市委述职的时候,12月31日我写好了述职报告,谈的主要还是在占领市场上做了那些努力。内容如下:

述职报告

苑战国

2002年,本人担任保定日报副总编。1-8月,分管的工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及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公检法、教育、卫生等方面报道,负责A2版和社生版的审签;分管的部门为政教部和社会生活部。8-12月,分管的工作为经济报道和通联工作,负责B1版、经生版、读者来信版的审签;分管的部门为经济部、经济生活部、群工部。经过努力,本人较好地完成了2002年的工作任务。

一、以推动社会进步为已任,坚持党报的正确舆论导向。

十六大报告提出,党要肩负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因此,我在审签稿件时,坚决不让那些带有落后倾向、流露不合时宜观点的稿件见报。如有稿件认为,大学生到幼儿园就业就是大材小用,是机关用人不当所致,此观点与人才通过市场配置的大趋势格格不入,便压下了此稿。又如有稿件把打工农民返乡务农作为正面典型进行报道,但我认为城乡交流虽属正常,毕竟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才符合十六大精神,是社会发展潮流,因此要求编辑进行处理。

二、通过市场细分,争取党报的更大市场份额。

随着媒体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化,对读者的争夺细化到了特定人群,党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我认为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和抓住自己的特定读者群。为此,我在A2版和社会生活版进行了大胆尝试。

A2版一般作为要闻版的延伸处理,论重要性不如要闻版,论可读性不如生活专版,很难抓住特定读者。我经过分析后认为,各级领导及党员干部是党报的主体读者,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需求,可以使二版在市场细分中争得相应份额,便据此确定了编辑思想——面向各级领导及党员干部,突出信息的实用性。主要是通过刊登相关政策,提供工作指导;通过剖析难点问题,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报道先进典型,提供工作借鉴;通过报道工作进展,提供交流平台。据此设立了“观察与思考”、“想到就说”、“专家建言”、“经验交流”、“关注‘三农’”、“政策链接”、“县市传真”等主打专栏。同时,利用深入基层的机会,向各县区通讯员通报上述情况,并定向组织专栏稿件,有机配置稿件,使二版改版取得了成功,巩固了自己的读者群。

三、通过贴近底层百姓,扩大党报的群众基础。

党报的最大优势是权威性,看不到红头文件的老百姓拿着党报“讨说法”的事,曾让党报记者引以为豪。利用这一优势,为弱势群体服务,也是争取特定读者的有效方法。年初,我就组织记者以《法在身边的话题》为题,采写了十几期向普通劳动者宣传法律知识,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系列报道。报道在国企职工和私企打工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每期发表后都有人来电来访,反映相关情况,使党报也受到了这些人的格外关注。另外,我还组织了关于“低保”的组合报道,指导城市贫困人口申办“低保”,维护自己的权益;指导开设了“春蕾计划在行动”、“沐浴同一片阳光”等专栏,与社会互动,救助贫困学童和社会弱势人员,进一步扩大了党报在弱势群体中的影响。

四、努力搞好团结协作,自觉做到廉洁自律。注意与其他领导搞好团结,主动为报社发展献计献策;能够团结周围同志一道工作,自觉做好对年轻同志的传帮带。严格要求分管部室,注意防止有偿新闻。努力做到廉洁自律,不接受被采访单位赠送的礼金和贵重礼品,只要可能都不参加被采访单位的宴请。

五、存在的不足。

虽然对分管部室实行了目标管理,编采人员也报了全年工作计划,但督促落实力度不够,计划落实不够理想。重点策划效果不明显。自己写稿少,新闻理论探讨也不多。

2002年12月31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