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初,我游览华南植物园山茶园时,除了看到木荷,还看到一种与木荷非常相似的树——石笔木Pyrenaria spectabilis。据说它们有很多差别,但我只发现了两点:木荷的花瓣有点儿像荷花,石笔木不像;木荷的花苞包裹得紧致光滑,石笔木的花苞包裹得松散有着明显缝隙。

石笔木与木荷同科不同属,木荷为山茶科木荷属植物,石笔木为山茶科核果茶属植物。核果茶属约20种,分布于东南亚及中国热带地区。我国有7种,产云南及广西。华南植物园种植了其中几种,我没有找到权威的资料。但可以确定肯定种植了石笔木和小果石笔木,因为华南植物园“2011年种子交换清单”中有石笔木Tutcheria championii(学名为异名),2015年《农村新技术》第1期刊登了华南植物园《“一种小果石笔木种子萌发及育苗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的文章。


石笔木和小果石笔木Pyrenaria microcarpa的区别比较明显,石笔木的叶、花、果都比小果石笔木大。可我当时只观察、拍照了一棵树,现在已无法进行这种比较。不过我倾向于它是石笔木,因为石笔木更为常见。

虽然我国有不少石笔木及同类植物,但不知为什么没有留下名字,连个土名都查不到,它最早的名字竟然是拉丁学名的音译。1937年出版的《中国树木分类学》(作者陈嵘),收载Tutcheria spectabilis(Pyrenaria spectabilis的异名),其中文名称为“榻㨗(注:捷的异体字)花”,并说此名出自《中国植物图谱》(《中国植物图谱》由胡先骕、陈焕镛、吴韫珍等中国近现代植物学领域的奠基人编绘,1927年至1937年出版5卷)。《中国植物图谱》为本植物起的这个“榻捷花”的名字,是属名Tutcheria的音译,看着有些不知所云,所以后人没有沿用。



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于1972年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二册)收载本植物时,就使用了“石笔木”的名字。对于这个名字的由来,没有查到权威的说法。有人说是因为它生于山石之中,树形似笔,故名。也有人说,因为它的材质坚硬,树形如笔,才叫的这个名字。我觉得都有些似是而非。


《中国植物志》收载本植物时,也使用了“石笔木”的名字,并将其归入石笔木属。不过植物智现将其已调整到了核果茶属。植物智还说,石笔木的俗名有六瓣石笔木、短果石笔木、大果核果茶等。其产地为广东、福建、广西。分布到广东封开及云南东南部。石笔木喜温暖湿润环境,常生于山谷、溪边常绿阔叶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