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春天游览国家植物园北园(原来叫北京植物园),我都要看望一下老朋友“辽梅山杏”。
从南门入园,沿中轴路向北走,到盆景园附近,在科普画廊边上就能看到它。
我是2018年3月底游园时认识的它。当时看它开着满树的粉色重瓣小花,以为是杏梅,看到树上有说明标牌,过去看了一下,原来是辽梅山杏。标牌的上说,它的拉丁学名为Prunus sibirica var.pleniflora,科属为蔷薇科李属,产地为辽宁,用途为观赏。我观察了一下它的萼片,明显向外反折,确实不是梅花,而是杏花。




回家后,我从网上搜索有关辽梅山杏的的介绍,很幸运我找到了最原始、最权威的资料,那就是1992年5月出版的《北方园艺》刊登的《辽梅杏种质鉴定及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因为该文执笔张加延就是学名全称Armeniaca sibirica (L.) Lam. var. pleniflora J. Y. Zhang et al.中的那个“Zhang”,他就是此种的定名人。

文中说辽梅杏别名“毛叶重瓣花山杏”、“辽梅山杏”。原产地为辽宁省北票县大黑山林场。他们只发现了一株,位于海拔800米处,野生于纯西伯利亚杏的灌木丛林中。他们于1984年4月收集,同年将其嫁接保存在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资源圃。1988年3月,经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与中科院北京植物所共同鉴定,正式命名。


野生的辽梅杏资源,具有重瓣花和毛叶等特点,是杏属资源中仅有的两个重瓣花杏资源之一。辽梅杏不仅是杏属植物中的一个新变种,而且是一个可以驯化栽培的园林观赏乔木新树种。它虽然不是梅花,但可与梅花媲美,并且有很强的抗寒性,可用于我国北方建设仿梅园景观和城乡绿化。



在1989年10月中国第二届花卉博览会上,辽梅山杏获二等奖。在1991年8月杭州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梅展上,辽梅山杏获得金奖。一个山野小花,一跃而成全国瞩目的“北方梅花”,太让人感慨了。


据说辽梅山杏已在北京、沈阳、鞍山、长春、哈尔滨等地栽培成功,盼着有一天,我的这个朋友,也能来到我住的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