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年高考结束了;
不出意外的话,一个月之后放榜;
有人喜笑颜开考上985重点大学,而有人只能无奈接受现实,自己成绩不如人。
考上好大学,究竟是经济条件的功不可没;
还是用功读书,努力的结果?
亦或是天赋,智商使然?
而如果没考上重点,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没进重点高中?
没读辅导班,没读重点小学,因为家庭没经济实力读昂贵的私立幼儿园?
其实,幼儿园已经是内卷的源头。
《加油,妈妈》中,当地最好的,也是最贵的幼儿园,一个月基本课程费8000元;
外加伙食费780元,校服,书本以及特色课程的额外费用,每月要按10000元做预算;
张雨绮饰演的单亲妈妈,家境普通,收入一般般,一个人养个孩子,却决定勒紧裤腰也要让孩子来这里上幼儿园;
就因为能进入当地最好的私立小学。
最贵的幼儿园里99%的孩子家境非富即贵;
不是精英阶层,就是家底丰厚,房子,车,存款,出门有保姆,司机;
另一位妈妈每天做公交,也要打肿脸充胖子让孩子来这样的环境读书。
妈妈们都争先恐后,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谁也不甘心自己的孩子平凡……。
(2)
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有个儿子叩叩;
虽然自己夫妻两人都是博士,专家,妥妥的学霸,但是儿子叩叩从小就是学渣,成绩在班里是垫底的;
因为垫底,班里同学拉群都不叫他。
学习对于叩叩来说,是件痛苦煎熬的事情;
只要一看书就发困,英语背不了几个单词就想睡觉,无法专心致志;
不是不努力,而是无法努力,不知道该如何才能把力用上。
放在普通人身上一定极度为儿子焦虑;
而周国平却坦然接受了孩子的成绩差,不为儿子的平凡焦虑;
从未逼迫儿子要努力;
从未拿别人的孩子来比较,你看人家都怎么样?
从未因为成绩差而批评,训斥儿子;
只做一件事,让学习不再成为孩子的痛苦。
(3)
究竟是该接受一个孩子自由成长,做个平凡的人?
还是该用尽办法督促一个孩子变得优秀?
当一个孩子在追求优秀的道路上,已经步履维艰,行进艰难,心智受挫;
却还是成不了学霸,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大学时;
是该强调屡战屡败,越挫越勇?
还是该接受现实,承认孩子只是一个平凡人?
圣人孔子早就给出答案: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孩子的天资,天分,采用适合的方式来教受他。
其实,学习这件事是经济基础与天分,努力三者合一带来的结果;
家境良好,有钱的父母从小就搭建一个最优的学习环境,只是其一;
但是好的学习环境对某些孩子有促进作用;
而对某些孩子只带来反作用。
其次,还要看天分,需要适合的方式引导学习天分的释放;
培养自律,自觉,喜欢学习的习惯;
培养专注思考的学习能力;
培养延迟满足的定力。
其三,付出努力;
训练自己的思维理解能力;
举一反三的领悟力;
和理解性记忆的素质。
如果这几件事都做好了,孩子的成绩良好,这就是成功教育的模型;
而假如孩子却异常痛苦,学习陷入上不上,下不下的焦虑状态;
那就接受自己的孩子只是个平凡人。
(4)
毕竟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中,70%的人只能做个平凡人,无法做出大作为;
另外20%的人,处于中上层;
而只有10%的人,才能登顶社会阶层的最上层,占据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红利;
成功和优秀是小概率的,而平凡是大概率的;
凭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可以平凡,自己家的孩子必须成功和优秀?
不仅做父母的要接受,要让孩子自己也能接受不是学霸;但是依然乐观,人格完善,对人生有期待;
在自己能落地的领域去寻找闪光点;
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
(5)
成长的路径并没有标准答案;
有人学霸考上北大清华,一鸣惊人,比如韦东奕;
有人学业普通,也能商业成功,比如马云;
有人在父母严格监管下,承受学业压力,逐渐胜出,比如郎朗;
有人却在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下,健康心智受损,学业停滞不前。
有人读辅导班有效果,有人读了没效果;
真正的学霸不用读辅导班,差生读了金牌辅导班也没用;
甚至还有些学生读了辅导班,成绩更差了;
为了这一点点可能的效果,去花高价读性价比不高的辅导班是否值得?
更不用说,在取得微不足道成绩的背后,这个孩子是否快乐,健康,心智良好?
父母少点焦虑,孩子不必在痛苦中学习;
适度引导,尊重孩子的天分,创造好的读书环境;
但是不必过度强求。
最近美国芝加哥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范迪文,北京人,自5月5日一个人背包离开学校,至此失联;
父母悬赏一万美金寻找儿子信息。
在范迪文身上发生了什么,还没有确切信息;
但是父母只想说,名校并不重要,只希望回归乐观与常态;
与生命比起来,考试成绩,名校,出类拔萃都不重要了。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