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云:“肝藏魂,心藏神,肺藏魄”,儿童自闭症,中医认为与“魂不归位”密切相关。

魂是什么?
魂属肝,主情感、社交、语言表达。
魂不守舍,则神志涣散,对外界无反应(如不对视、不言语)。
为何会“丢魂”?
1.先天不足(早产、胎怯)→ 肝血不充,魂无所依;
2.后天失养(饮食不节、情志刺激)→ 痰热扰神,魂不归肝。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早有明示:“邪哭使魂魄不安者,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自闭症患儿多属“阴气衰者”,表现为神志蒙蔽、不语不笑,如“失魂落魄”。
说个门诊案例:
3岁男孩,主诉:无语言、不对视、刻板转圈1年,确诊“自闭症谱系障碍”
刻诊:婴儿期易惊厥,3岁仍不会叫“爸妈”;喜玩车轮,抗拒拥抱;偶有无意义音节“啊—啊—”,无主动语言;面色青黄,眼神呆滞,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
1.肝血亏虚,魂不归位(肝不藏魂→ 神志涣散,不与人互动)
2.痰蒙心窍,神机闭塞(脾虚生痰→ 阻碍语言、认知发展)
3.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先天禀赋弱→ 脑发育迟缓)
治则:养血安魂,化痰开窍,补肾填精
我给他采用张仲景“安魂汤”加减,唤醒自闭。
组方:酸枣仁、白芍、炙甘草、浮小麦、大枣、石菖蒲、远志、半夏、熟地黄、山茱萸

结果如何呢?
1个月后:睡眠改善,夜惊减少,交流意识增加,有时候会模仿模仿大人拍手。
3个月后:能说“妈妈”“要”等单词,眼神接触也有增加。
6个月后:可完成简单指令(如“拿纸巾”),刻板行为减少了一半,整体上患儿进步很大。
1年后随访:进入普通幼儿园,能用短句表达需求,社交互动明显改善。

这里的 “魂”并非玄学,而是肝血所养的神志活动,自闭症中医可以治,关键在“养血安魂+化痰开窍”。
为何“安魂”能治自闭?
肝血足,则魂归位;
痰浊去,则窍自开;
肾精充,则髓海实。
张仲景的智慧,1800年后仍能破解现代医学难题!魂归,神醒,自闭开!

最后说说这个方子里有什么奥秘呢?
方中酸枣仁补肝养血安魂;白芍柔肝缓急,防抽动;炙甘草、浮小麦、大枣养心调肝;石菖蒲、远志、半夏化痰醒神,促语言发育;熟地黄、山茱萸填精补脑,促神经连接。
另外,日常可以食疗养魂
1.桂圆莲子粥(养心安魂):
桂圆肉10g、莲子15g、粳米50g,煮粥每晚食用。
2.黑芝麻核桃糊(补肾益脑):
黑芝麻30g、核桃20g、山药粉10g,研磨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