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病根找到了,其实是五脏气乱,理顺了症状就能缓解!

抽动症所表现出的频繁眨眼、摇头、耸肩等症状,并非简单的行为问题,而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中医认为,这是五脏气乱,影响了身体的正常运作,进而引发抽动症状。
那么,究竟该如何解决呢?
中医理论中,人体除了呼吸进入肺的气,全身各处都有气在运行,五脏六腑也各自有气,比如心气、肾气、胃气等。

五脏之气汇聚于脾胃,依靠脾胃的推动而运行,五脏之间相互辅助又相互制约。只要其中一环出现问题,就会相互影响,打破人体的平衡,导致抽动症状出现。
抽动症的根源,其实不在肢体本身,而在于体内脏腑失调,气机失衡。
当气机紊乱,无法正常运行,就会引发抽动。
那么,该如何协调五脏,让逆乱的气机归位呢?

抽动症的调理,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病因:
1.肝肾不足:这是抽动症的常见病因之一。肝肾不足会导致阴血亏虚,无法滋养筋脉,从而引发肝风内动,导致抽动症状。
2.肝火上炎: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上炎,扰乱神明,引动肝风,导致孩子出现抽动症状。
3.痰浊阻滞:脾胃功能失调,水湿运化失常,凝聚成痰。痰浊阻滞经络,阻碍气血运行,导致抽动。
4.气血不畅:气血不畅会导致肢体得不到充足的滋养,从而引发抽动。

肝主筋,肾主骨生髓,与抽动症关系密切。肝风内动、肾精不足都可能引发抽动症状。形成抽动症的根本原因,常常与肝肾功能失调有关。
所以在治疗抽动症时,一定要辨清病症。
我在临床上帮助众多患者缓解了抽动症状,基本遵循一个原则:三步走。
第一步,明确发病原因;
第二步,找到对症方法;
第三步,精准调理。

切忌不辨具体病因就胡乱治疗,那样只会让病情愈发严重。
抽动症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一旦出现抽动症状,一定要尽早重视,及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