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首歌结缘,谁知新婚夜,李玉芝却听不懂邓华说得方言

思行说历史故事 2024-12-29 06:01:58

邓英是邓华和李玉芝最小的女儿。很多年后,她回忆父亲与母亲时,说,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几十年,无论经历怎样困难,母亲都一直陪伴在父亲的身边,不离不弃,给予父亲全心全意的支持与照顾。

能得李玉芝为妻,或许是邓华此生幸事之一。

李玉芝出生在一个父母开明的家庭,上面有两个姐姐。她的父亲是一个小职员,虽收入有限,但还是尽力将三个孩子都送到学校读书。

“九一八”事变后,华夏大地的悲惨境况与踊跃而起,纷纷走上街头振臂高呼爱国口号的情景在年少的李玉芝心上留下深刻印象,让李玉芝暗自许下心愿,将来长大,也要到前线杀敌,为祖国的安宁未来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934年,学习刻苦的李玉芝以优异成绩考入师范学校,在那里结识一批中共同志,加入中共组织。每回组织革命活动,李玉芝都积极参加。

暮年时,回忆当时种种,她说:“我那个时候啊,最爱唱的就是《松花江上》,每次同学结束演讲,我总要登台来一首这个歌曲,台上的我流着泪演唱,台下的观众流着泪聆听,那场景,叫人现在想起来,也揪心不已。”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李玉芝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她的两个姐姐带着她,一起去到二十九路军做支前工作,她们顶着敌人猛烈炮火,将生死抛之度外,竭尽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可遗憾的是,敌人的装备、武力等都远超于我方,二十九路军到底不敌敌人,又未能等来援军,惨遭失败。李玉芝和姐姐们被迫流浪数月,才返回故土。

同年,由邓华率领的八路军艰难翻越太行上,来到李玉芝的家乡,开展相关革命工作。那是太行山下,这座古城里的居民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子弟兵,大家都很激动,争相奔走相告,用自己的方式与热情,支援这支八路军。

李玉芝和姐姐们同样没有例外,她们天天帮八路军宣传,为八路军筹集粮食,做得相当起劲。同时,李玉芝不忘向组织递交加入申请,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随队撤入太行山中后,忙碌的生活依旧忙碌,但比山下安定不少。

有一天,李玉芝忽然接到通知,道是大家知道李玉芝会唱歌,希望她能参加明天山下举行的联欢会,表演一个节目。李玉芝思前想后,还是决定答应。

第二天,她登台演唱了她最喜欢的《松花江上》,清脆嘹亮的歌声里满含深情,感染了台下每一位观众,邓华与杨成武带头热烈鼓掌,令李玉芝感动不已。

活动结束后,邓华和杨成武又带着同志们造访李玉芝的居所,称赞她的嗓子很好,唱歌也很棒!

那个时候,年轻的李玉芝并未想到,自己在台上的一首歌,竟然俘获了邓华的心。

又过了几天,李玉芝的二姐玉华来找妹妹,神神秘秘把李玉芝拉到角落,悄声对妹妹道:“玉芝啊!你也到年龄了,姐姐觉得,你该找一个对象了!”

李玉芝瞬间瞪大双眼,下意识反驳姐姐:“咱们的革命尚未完成,我哪里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啊!”

玉华拍拍妹妹的脑袋,继续言道:“我又不是让你回老家成亲,我是说,你可以在咱们队伍里找一个合适的同志啊!”

李玉芝好似听出姐姐的“潜台词”,狐疑地打量姐姐一番,想从姐姐的脸上看出一点儿端倪,可姐姐的神情实在平静,李玉芝无功而返,长叹一声,开门见山问姐姐:“说吧,你到底想讲什么?”

玉华哈哈一笑,也不卖关子了,直白告诉妹妹,演出当天,有个人看上妹妹了,希望她能给他和妹妹拉一根红线呢!

李玉芝又惊讶了,追问姐姐那个人是谁?

玉华气定神闲说了一个名字:邓华。

李玉芝的心立马乱了。她回想那天台下邓华注视自己的目光,以及带头鼓掌的模样,半天没有说一句话。

玉华平静地看着妹妹,耐心等待妹妹做出回应。

李玉芝又想了片刻,决定相信姐姐们的眼光,毕竟,从小到大,她最信服两位姐姐,不管什么事,都非常信赖姐姐们。

于是,她告诉玉华:“既然姐姐们觉得好,那我也没什么话说了。”

在玉华和杨成武等人努力下,很快到了李玉芝与邓华结婚那天。玉华等人从老乡那里借了一间空置的谷仓,仔细打扫干净,又搬来两个门板,组成婚床,并买来白酒,猪肉等,热热闹闹举办了一场喜庆的婚礼,把邓华和李玉芝送入洞房。

宾客们离去后,邓华回到洞房,招呼李玉芝洗漱。

不料,李玉芝却迷茫看向邓华,半天没有动作。夫妻二人对视片刻,邓华明白了,从小生长在河北的李玉芝怕是听不懂他的湖南方言啊!

这可就难办了!总不能新婚夜,夫妻二人保持沉默,什么都不交流吧?

最后,还是邓华想出办法,取出纸笔,和李玉芝用写字交流!

婚后,与李玉芝有了朝夕相处机会的邓华看到了李玉芝更多真实的一面。她是一个非常活泼开朗的女同志,仍带着姑娘时的天真和调皮,经常在院子里练习军姿;每次见到邓华,都会端正行军礼,习惯称呼邓华为“司令员”。

李玉芝的行为让邓华哭笑不得,只好征求几位首长的建议,让李玉芝得偿所愿,在自己身边当了一名译电员。李玉芝特别珍惜这个工作,很快便掌握技术,赢得大家的称赞。

当然,看上去娇娇弱弱的李玉芝,在某些时候,却比常人认为得,更能吃苦。

某一回,李玉芝跟着邓华转战冀东,和敌人展开搏斗。两个多月的行军路上,李玉芝没有马,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脚跟着大部队一起行进。

过河时,一部分人员先过去了,剩下一部分正准备走,敌人追了上来。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大家当即摆开阵型,和敌人战斗。

而李玉芝则跟着几名卫士,拼命向安全地带撤离。

不料,逐渐暗淡的天色和追赶而来的敌人让疲惫不堪的李玉芝掉队了!黑漆漆的夜色中,独自一个人走在山野中的李玉芝害怕极了,可她根本没有时间多想,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按照原计划向西走,努力寻找大部队!

她一步一踉跄地,不知在山路上走了多长时间,总算在天色即将微亮前,平安回到驻地。邓华见到满脸风霜、惊魂未定的李玉芝后怕极了,不断自责险些把夫人丢了。

李玉芝却指着邓华的写字,心疼道:“你看看你,鞋子也跑掉了……”

不久,李玉芝突然向邓华表示,她想去学医,邓华很惊讶,却还是支持李玉芝勇敢追梦。李玉芝在白求恩学校学了数年,常常身处敌人包围和封锁之下,几次死里逃生。

某一次,她刚好随学校搬到邓华驻地,大家劝说她去看看邓华。李玉芝犹豫再三,到底还是架不住心中思念,去见了阔别许久的丈夫。

在这样聚少离多的情况下,李玉芝完成学业,如愿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她的一生,和邓华共同孕育3女1子。在儿女的眼中,母亲是不折不扣的贤妻良母,工作之余,不忘用心照顾父亲和他们这些孩子。李玉芝的生活相当勤俭,只要在家,就会拿出孩子们破旧的衣服,一件件耐心缝补,并告诫孩子们:“衣服新不新的,无所谓,只要干净,能穿就行了。”

而父亲邓华,则是严父。他对子女的要求相当严格,不准子女借助他的权势,为自己谋私;也不让子女依靠父母,教育他们必须学会一技之长,竭尽所能为祖国奉献。

在邓华和李玉芝的谆谆教诲下,他们的子女们都未曾辜负他们的期望,成长为他们所希望看到的模样!



参考资料:

《上将邓华与夫人李玉芝的多彩夫妻情》

《我的父亲母亲:邓华、李玉芝》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