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拉着翟云英的手,自言有件事对不起岳母,拜托妻子务必完成

思行说历史故事 2025-01-05 17:46:57

1945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一位长相略有异域风情的姑娘来到王西平的办公室。她不知道,王西平叫自己来,是为了什么,只单纯以为王西平有什么工作要交给自己。

可王西平全程没有提半个字的工作内容,反倒询问了姑娘的个人情况,又说他打算当一次“红娘”,为姑娘和某个优秀的男同志牵一次“红线”。

王西平未曾透露那名男同志的姓名,可从他提到那人的语气中,姑娘隐约猜测到,王西平肯定特别尊敬那个人。

不一会儿,屋外传来车辆轰鸣声,王西平赶忙起身,去大门口迎接客人。

姑娘的心,顿时漏跳一拍,她想:“来了,王西平要介绍给我的那个人,来了。”

果然,交谈声由远及近,姑娘寻声看去,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同志在王西平的陪同下,大步走入屋内。他逆着光,以至于姑娘未能第一时间看清楚他的长相。

王西平带着那位同志停在姑娘面前,为姑娘介绍道:“小翟啊,这是刘亚楼同志;亚楼,这是小翟。”

姑娘强忍羞涩,抬头看去,一下子便望进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眸中,她的心脏,霎时间跳得更快了。

当一大一小两双手握在一起时,姑娘娇俏的面容上不禁浮现一抹绯色。

那一个晚上,二人并未相处太长时间。从对方的介绍中,姑娘了解到,刘亚楼出生在一个贫苦人家,从小历经苦难,养成坚韧的性格。青少年时投身革命,一路跌打滚爬,从普通小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而今,他已三十而立,前几次婚姻都不太美满,想找一位心意相通、志向相同的对象,好好过日子。

姑娘也告诉刘亚楼,她叫翟云英,是中苏混血。父亲来自东北一个贫苦人家,流浪到苏联,和一位苏联女工安娜相识相恋,组建家庭。

她是家中最年长的孩子,还有两个弟弟。母亲安娜跟随父亲来到华夏,又因战争爆发,失去和苏联家人的联络,只能留在这里。

翟云英在父母的教导下,平安长大,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是大连组织的先进工作者。

刘亚楼安静听完翟云英的讲述,点了点头,又和翟云英约定下一次见面的时间,便率先离开了。

过了几天,翟云英再次见到刘亚楼,没有了初次见面的拘谨和羞涩。她大大方方和刘亚楼打招呼,在刘亚楼问她是否能接受丈夫是一位军人,面临随时牺牲的危险时,笑了。

翟云英说:“我的父亲就是牺牲在敌人手上,我很清楚,革命离不开流血牺牲,你放心,我不害怕!”

刘亚楼叹了一口气,又问翟云英:“可我的年龄比你大很多,你一个妙龄姑娘,嫁给我这个中年男人,实在委屈了。”

翟云英摇摇头:“我有我自己的主见,我相信我的选择!”

刘亚楼似乎被姑娘的热情和坚定所打动,向翟云英提出一个请求,他想去翟家拜访翟云英的母亲安娜,翟云英欣然应允。

又过了几天,刘亚楼在翟云英的陪同下,来到翟家。安娜明显早就知道刘亚楼和女儿的关系,她也没有嫌弃刘亚楼的年龄,十分欣赏地招呼刘亚楼落座。

刘亚楼紧紧握住安娜的手,亲切地用俄语呼唤安娜:“妈妈莎。”

熟悉的乡音,让安娜不由自主落泪,更加认可面前这个男同志。

她对刘亚楼说:“我希望你们能真诚相爱。”

老母亲的祝福明显让刘亚楼感触颇深,他认真点点头,许诺道:“请您放心,妈妈莎,我是真心喜欢云英的,我会好好对待她的。我从小失去母亲,从此以后,您就是我的母亲,我和云英一定会让您过上好日子的!”

转年,在安娜和战友们的见证下,刘亚楼和翟云英正式结为夫妻。

婚后的生活聚少离多,刘亚楼在前线指挥作战,翟云英则和母亲留在哈尔滨,相依为命。翟云英很想念刘亚楼,又害怕影响他的工作,什么事也不敢和刘亚楼说。

怀上第一个孩子时,翟云英得了一种奇怪的病,鼻腔总是流血不止。她叮嘱妈妈和同志们,千万别把这件事告诉刘亚楼,可她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后来更是出现昏迷不醒的情况。

大家没有办法,又担心翟云英如果一病不起,刘亚楼会错过和她的最后告别,只能将这件事如实告诉刘亚楼。刘亚楼果然特别焦急,当即请假返回哈尔滨,看望翟云英。

看着妻子消瘦的面容,刘亚楼愈加心急如焚。他握着翟云英的手,温柔地谴责翟云英:“你都病成这样了,怎么不和我说呢!”

翟云英泪流满面,靠在丈夫的怀里:“我,我不忍心打扰你工作啊!”

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翟云英的病情总算转好,刘亚楼放心回到前线,协助作战,打了几次胜仗。

翟云英生产那天,刘亚楼忙于战事,并未陪同在她的身边。可翟云英也没有埋怨刘亚楼,而是将一切心酸都咽回肚子,给予刘亚楼绝对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刘亚楼在组织的安排下,担负起组建空军的重任;翟云英看着丈夫劳累的身影,特别心疼,生出想要学医,更好照顾丈夫的念头。

她征得刘亚楼的同意,报考华东医大,如愿成为一名医护人员。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生活渐渐归于平静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再次给这个小家蒙上一层阴影,刘亚楼在出访罗马尼亚期间,突患腹泻、腹胀等病症,回来后就病倒了。

他的病情恶化很快,短短一年,便到了医生束手无策的地步。但在死亡面前,刘亚楼却表现得特别镇定,他安慰翟云英:“别哭,坚强一点,死亡是客观规律,世间无人能违背,我只遗憾,我和你一起生活的20年,让你吃了很多苦。”

翟云英哽咽着摇摇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刘亚楼笑了,轻轻搂住妻子:“能看到革命胜利,看到国家和人民一天比一天好,我已经心满意足,死而无憾了。”

顿了顿,刘亚楼握住妻子的手,又道:“不过,有件事,我自觉对不起妈妈莎,我的时间不多了,恐怕无法帮妈妈莎实现心愿,云英,我想把这件事拜托给你,希望你能帮我完成。”

虽然,刘亚楼没有明说这件事是什么,可了解他的翟云英还是第一时间猜到了,她含泪点头,表示自己肯定会帮刘亚楼完成。

这件事就是帮助安娜寻找到她的亲人。

安娜自幼父母双亡,与哥哥相依为命长大。在她心里,除了丈夫和儿女外,最割舍不下的,就是哥哥!但她和丈夫来到华夏后,便失去与哥哥的联络,数十年来,一直不知道哥哥的下落,特别想念哥哥。

新中国成立后,安娜很多次和刘亚楼夫妇说起这件事,请求刘亚楼帮她寻找亲人。

有一回,刘亚楼到苏联工作,安娜希望刘亚楼能带翟云英一起去,让翟云英帮她打听哥哥的情况。刘亚楼用自己是工作为由拒绝了安娜。

周总理偶然知晓此事后,亲自拍板决定,叫翟云英同去苏联,刘亚楼方勉强答应翟云英同行。

不过,到了苏联,刘亚楼还是阻止了翟云英求助苏联官方的打算,使得翟云英无功而返。

对于刘亚楼的做法,安娜予以理解,却还是无法放下这件心事。

刘亚楼同样对安娜愧疚不已,因此才在临终前,将这件事托付给翟云英。

翟云英同样明白母亲对亲人的想念,经不懈努力,终于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成功为安娜带回亲人的消息,安娜的哥哥已去世,嫂嫂和晚辈尚在。

在双方共同争取下,年已九旬的安娜如愿见到故土的亲人,了却多年心愿。

1990年,94岁的安娜含笑告别人世。



参考资料:

《刘亚楼上将的夫人翟云英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一个牢记高尔基名言的人——记刘亚楼妻子翟云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