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肖晓琳:退休5个月,在美国儿子家去世,临终26字遗言太深刻

陆凯看历史 2023-07-05 08:00:02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匹夫

编辑/匹夫

《今日说法》这个节目曾伴随了我们一代人的记忆。

而这个节目最初的创办人之一——央视主持人肖晓琳,这张我们熟悉的面孔,竟然已经离开我们6年了。

2017年,年仅55岁的她,仅仅退休五个月后,就传出客死异乡的消息。

令无数观众悲痛同时,她的26字遗言被公之于众,更让无数人为之心酸落泪。

就连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的心,仍然和无数她在乎的中国观众们在一起。

这位曾经名貌双全的女主持弥留之际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邻家有女初长成

1977年,刚参加完高考的肖晓琳,正是一位冉冉升起的高考新星。

由于成绩不斐,当时的招生老师都在重点关注她,但却意外获悉她的目标学校是北京广播学院,顿时觉得讶然。

因为以她的平时成绩,完全有机会去更好的学校、学习更好的专业的。

于是招生老师几次找到她,说可以帮助她改志愿,怕她以后会后悔。

肖晓琳笑了笑,先是谢过了老师的好意,接着柔和却又坚定地告诉老师:“上广电一直是我的梦想。”

她告诉老师,从初中开始她就每天听广播,无比渴望长大了能去当播音员。

虽然不知道未来怎样,但她想去北京看一看。

就是这样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对广播有自己的理解与坚持的肖晓琳,在后来的新闻届,才成长为一位有杰出贡献、有优秀代表节目的媒体人。

时光荏苒,上完大学的肖晓琳分回了家乡,顺利进入广播站,更是成为长沙广播电台成立后的第一批播音员。

从有到无易,从无到有难。

当时的长沙,还没有如今的湖南电视台,什么都是初建立,各项设施还没有完善,规章制度也欠缺。

肖晓琳作为初期的元老人物,可想当时初创的艰辛。

后来长沙电视台成立后,肖晓琳毫无怨言,又带着人转战新的战场,逐步奠定了湖南台独具特色、风靡一时、家喻户晓的芒果台的基础。

初战央视,一鸣惊人

繁忙工作之余,肖晓琳仍旧不忘给自己“充电”,在1987年考上了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1988年,央视《观察与思考》栏目需要一位大气婉约、有经验、有想法的新闻评论人,肖晓琳最终获选。

在学习期间的肖晓琳,最终获选,于是,肖晓琳顺理成章的被调入了中央台。

消息传回长沙,曾经的同事几乎所有人都真心为晓琳感到骄傲,都为晓琳感到高兴。

当时的领导陈书林曾评价肖晓琳:

“晓琳就像散文,含蓄温和,大气端庄,与人相处起来如沐春风。”

能在同事们有这样好的人缘,这般优异的评价,得到如此多的真心祝福,这就是肖晓琳的人格魅力。

来到央视后,肖晓琳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谦虚谨慎、尽心尽责的去完成领导交代的事,做好自己负责的节目。

肖晓琳的多个节目,都获得业界人不斐的评价。

1997年,赴美留学两年的肖晓琳,带着学识回到了央视。

见识到外国的法制理念后,作为新闻人的肖晓琳,也想在中国传播法治思想,让更多百姓学法、懂法、用法律武装自己。

于是,她牵头创办了《今日说法》栏目。

现在本来是法律生出身撒贝宁,正是由于肖晓琳力排众议选择了他作为这档节目的主持人,我们才能看到如今的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

《今日说法》刚开始创办时,可谓困难重重。

由于国内之前没有相关经验,现在又更是没有合适的人才。

于是,肖晓琳就挑大梁,从主持人到制片人,从前期内容策划到后期节目制作,处处把关,时时关注。

每个环节都得经过她的眼睛,生怕节目哪个环节有失,从而导致节目夭折掉。

刚开始台领导不看好这档节目,对节目没有太多支持和关注,连专门的办公室都没批。

于是不服输、不怕困难的肖晓琳,带着同事们去咖啡屋办公。

他们一起采集相关信息,共同讨论节目内容与流程,经常一待就是一天,一杯咖啡,一杯茶,一忙就是两个月。

为此废寝忘食的肖晓琳,连丈夫什么时候变胖、孩子什么时候长高都不知道。

可谓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更是有着一定要把这档节目做成的决心。

因此,有人笑说:“晓琳你真是拼命三娘,中国普法大使啊。”

肖晓琳莞尔一笑,会心的说,

“这不就是我的梦想吗,社会公正,制度有序,人们才能安心生活,坦然活出味道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前期的充分准备,加上后期的奋力拼搏,终于在1999年元月,《今日说法》正式上线。

既能听到专家的点评、又能自个参与评说的新型节目,带着满满的诚意,一经推出,便火爆全国。

节目自然赞誉不断,收视率直冲第一。

肖晓琳也因此成为后辈们的活标杆,大家纷纷前来,询问经验。

肖晓琳却从没有一次冷脸对人,不管谁来问什么,都认真对待、仔细回答。

哪怕是生活上的问题,肖晓琳也仍旧对后辈关怀备至。

《今日说法》节目组有一个年轻记者一直居无定所,作为前辈的肖晓琳,就热心张罗买房租房,让后辈早日在北京安家,不用颠沛流离。

《今日说法》成功后,肖晓琳又带着原班人马,重复当初的工作态度,抛开原有成就,重新开始制作《社会经纬》节目。

哪怕后面央视合并了两个节目,尝试“制播分离”新模式,她也依旧毫无怨言,继续扎根一线。

此后十几年,直到退休,肖晓琳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给央视多档黄金节目打下了基础,奠定了节目基调。

多战场多领域“挂帅”

不光幕后节目制作,作为最初的主持人,肖晓琳台前的专业课,也仍旧是非常出色。

不仅担任过《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连《焦点访谈》等老牌王牌节目也曾见过肖晓琳的身影。

至于她创办的节目,不用说,第一位主持人一定是肖晓琳。

她总是勇担一线,为后辈们创造良好的节目开端。

肖晓琳的专业素养也一直是后辈的学习楷模。

她以雍容尔雅的气场著称,主持风格娓娓道来,从容不迫。

她总是准备充分才进演播室,一字不差脱稿而出主持词。

更别说吐字清晰的专业功底了,从来没有口误错别字,让同事们都特别愿意与她一起录节目。

因为不仅能高效快捷的完成节目,更能从她身上学到东西,受益匪浅。

主持人能做到优秀,不光需要努力,更是需要天分,两者兼而有之者,更是少上加少。

在一次私下采访中,面对记者,肖晓琳这样说:“在我过往之路上,一方面我要感激,一方面我要忏悔。”

这话使大伙一愣,有人连忙问到,为何感激,为何忏悔呢?

肖晓琳说:

“我要感激的人太多了,幼年掉井被救起的恩人,大学报志愿,为我考虑,极力相劝的招生老师,还有待我不薄的领导,真诚相助的同事,也要感激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感激什么呢,难道感谢他们接受采访吗?”

肖晓琳回以微笑,答道:

“举个例子,一次采访一个未婚先孕的姑娘,一脸圣洁的,坚定说着,要把孩子生下来,那种大无畏的,敢于承担的精神,突然,让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生命的意义。”

话落,一个刚入行小姑娘连忙问道:“作为普法大使的您,有什么需要忏悔呢?”

肖晓琳正色道:“当然有了,当《半边天》主持人时,为了考虑到节目时长,以及节目效果,我就只顾打破砂锅问到底,完全不顾大姐在把隐含的话语说出来之后,如何面对家乡的亲邻们。反而因为我的追问,陷入两难的大姐,在节目上都急得哭出来了。”

肖晓琳说完,大家都沉默。

这不只是需要肖晓琳的忏悔,更是需要整个媒体人去反思去忏悔的。只有时刻给予采访对象尊重,认真热爱工作的人,才会说出这样换位思考,让人深思的话语。

生命只有一次

待人接物,与人为善的肖晓琳,在生活、在工作是无疑是优秀、值得人学习的。

可是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健康,她的儿子肯定是觉得她不合格。

经常忙于工作的肖晓琳,常常是家人朋友们看着,才会想起来去吃饭。

为了保持好身材,她自己也有意识的控制饭量。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身体悄然不觉,发生病变。

早在之前身体就有预警,节目正要开播之时,肖晓琳突然胃疼,冒虚汗,身体直立不起来。

旁边的人吓了一跳,赶紧扶肖晓琳坐下,准备送往医院。

肖晓琳摆摆手,拿出包里的止疼片,吃了一枚,在缓过来之后,就踏着看似轻盈的步伐,潇洒上台主持了。

所有人都替晓琳捏一把汗,肖晓琳却微微一笑,全程毫无波澜的完成节目录制。

下播以后,大家都劝着肖晓琳,去医院检查一下。

反观肖晓琳,点头微笑,缓缓摆手,轻声地说,节目稳了以后再去。

当然,之后的肖晓琳理所当然的忘记了。

其实最后肖晓琳所患的结肠癌,病程发展较慢,发现较容易,只要认真体检,做个肠镜就可以早期发现早治疗。

然而,肖晓琳在退休不到半年,就溘然长逝,惹人痛惜。

结语

早一点,在身体频频预警的时候,肖晓琳如果能够将自己的身体放在心上。

应该就不会正要享受轻松愉快的退休生活的时候,这么早地离开我们。

在床前病榻,看着家人哭肿的眼睛之时,因为身体的病痛,辗转难眠之时,也会一声叹息,:“早知道,早知道,唉……”

所以,肖晓琳前辈才会在临终遗言之时,发出谆谆教诲:“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忽视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肖晓琳无疑是最好的前辈,最好的赶路人。

前辈用生命的教导,也在鞭策着我们,生命第一,健康最重要。爱护自己身体,才能去憧憬更好的未来。

在各位看官忙于工作,忙于生活之时,也要多想想肖晓琳前辈的话,生命只有一次!不能忽视健康!

0 阅读:0

陆凯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