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裕谦见败局已定,向北叩头谢罪后,跳入沉泮池,以身殉国

流水无情谁有情 2025-02-06 17:09:30

1841年,两江总督裕谦率领麾下清军坚守镇海,曾一度打退英军的攻势,但无奈英军炮火迅猛,再加上英军从三面夹攻招宝山,使得招宝山,金鸡山,以及威远城最终相继被英军攻陷,作为清军主帅的两江总督裕谦见败局难以挽回,自己有负朝廷,便让自己的下属将关防各印送交浙江巡抚衙署,然后便向清廷所在的北方叩头谢罪,跳入沉泮池,以身殉国。

两江总督裕谦为保卫镇海英勇殉国后,清廷上上下下无不震动,清朝皇帝念及他的忠勇,追赠太子太保,授其一等云骑尉世职,并让其“附祀京师昭忠祠”,还下旨让镇海建专祠祭祀,特拨银两在京师为其修建墓地。

除此以外,当时的民众们在获悉两江总督裕谦守卫镇海,壮烈殉国后,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

裕谦出生在满清一个门第显赫的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班第官至兵部尚书,祖父巴禄是绥远城的将军,父亲庆麟则是京口的副都统。

原本,这样一个家境显赫的官宦之家可以让裕谦衣食无忧的过一生,但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其父犯了事,被朝廷罢官免职,使得裕谦一家家道从此中落。

而裕谦的父亲则承受不了这样的变故和境遇,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便病逝了,裕谦的父亲病逝后,裕谦失去了依靠,不得不在悲痛中成长,自立自强。

裕谦长大之后,本来可以依靠蒙古镶黄旗的贵族身份来获得出仕为官的机会,但这些都因为父亲被朝廷罢官免职等原因,使得裕谦失去了这个机会,但是,裕谦却并没有放弃他出仕为官的梦想,而是选择走科举之路,来博取仕途之路。

为了能够在科举考试上有所斩获,裕谦勤奋刻苦读书,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读书和备考上,这就使得裕谦在后续的县试、府试、乡试上都有出色的发挥和好的成绩。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1817年,24岁的裕谦如愿考中了进士,获得了出仕为官的机会,他入翰林院,授庶吉士,正式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

裕谦入翰林院后,做事认真,文笔过硬,使得他深受上级官员的赏识和信赖,没过多久,他便在上级的举荐之下,出任礼部主事一职。

1826年,裕谦迎来了他仕途上的一个高点,他出任湖北荆州知府,开始主政地方,在主政地方期间,裕谦勤于政务,整治吏治,作出了不少政绩,收到了上级官员的褒奖和提拔。

在随后的岁月里,裕谦先后出任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等职务,在1839年,46岁的裕谦成为了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出任江苏巡抚一职。

裕谦出任江苏巡抚一职时,正值英国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最为猖獗之时,裕谦对于鸦片深恶痛绝,为此他开始大力开展禁烟运动。

首先他通告江苏各地严查密访烟犯,严厉打击烟贩、烟民,其次便是派人在城乡张贴布告,限期销毁烟具,逾期从重惩罚,在裕谦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之下,禁烟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同年,清廷重臣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严查烟土、烟具等物,作为江苏巡抚的裕谦则是配合林则徐查办烟案,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陆军在英军舰艇的掩护下,从广东沿海岸强行登陆,一举攻陷了浙江定海。

浙江定海失守后,道光皇帝当即下旨任命裕谦为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含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以此来应对沿海的变局。

裕谦到任之后,积极招募兵勇,组织团练,精心备战,除此以外,作为两江总督的裕谦力主出兵收复定海,为此,他亲自提笔上书道光皇帝,请求清廷速速出兵,收复被英军攻占的定海城。

道光皇帝在看过裕谦的上疏后,也认为收复定海城是眼前的头等大事,便下旨命裕谦为钦差大臣,督办浙江沿海军务差使,筹划防守事宜。

裕谦接到圣旨后,便当即赶赴镇海军营赴任,然后将葛云飞、王锡鹏、郑国鸿等清军将领召集在一起,商讨如何收复定海,经过一番商议后,决定由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三人率领3000精兵收复定海。

1841年3月,葛云飞、王锡鹏、郑国鸿三人率3000精兵强袭定海,英军不敌,只能够从定海退走,就这样,裕谦赴任后不久,便夺回了被英军先前攻占的定海城,消息传回京师,令道光皇帝十分高兴。

但是,从定海退走的英军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集结优势兵力,在大批军舰的配合和掩护下,兵分三路,大举入侵定海城,而裕谦获悉英军卷土重来的消息后,便亲自指挥守备清军部队阻击英军。

起初,清军在裕谦的指挥下,依靠地形的优势,痛击了英军,打击了英军的嚣张气焰,但伴随着时间的深入,英军不再正面强攻,而是采取“正面战舰轰击,侧面陆军抄袭”的战术,以江海城防御最为薄弱之处作为突破点,一举攻入城中,令守城的清军溃散,而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处州总兵郑国鸿三人也在与英军的厮杀中先后战死,就这样,定海再度失守,被英军攻陷。

英军攻陷定海城后,又挟胜势对镇海发起了进攻,裕谦则是将清军兵士召集在一起,鼓舞军心士气,誓死与镇海共存亡,随后,裕谦亲自登上招宝山,指挥清军炮台向英军猛烈开炮,虽然清军士气正盛,每个兵士都抱着与镇海共存亡的决心和斗志。

但是这场防御战并不像古代那样单凭所谓两军交战勇者胜,在这场防御战中,英军继续采取正面战舰轰击,侧面陆军抄袭的战术,从从金鸡山、招宝山背面的小港口强行登陆,三面夹攻,攻陷了招宝山和金鸡山。

作为清军主帅的裕谦见兵败丢城已成定局,他自知自己辜负了道光的厚爱和信任,便命麾下的副将钦差关防送交浙江巡抚衙署,然后便向清廷所在的西北方向叩头谢罪后,投入泮池,以身殉国。

裕谦保卫祖国海疆,以身殉国,表现了他不甘屈服于外敌的浩然正气,令人佩服不已!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