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5月,“东北王”张作霖被炸死九年后,在在张作霖旧部的不懈努力下,他的遗体和灵柩终于可以“入土为安”了。
但是,关东军却提出了两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不允许将张作霖葬入元帅林,必须以“协和会”的名义组织安葬仪式。
张作霖家属和旧部为了让张作霖的遗体和灵柩早日入土,最终同意了关东军的两个前提条件,以“协和会”的名义组织安葬仪式,并将张作霖的遗体和灵柩安葬在锦县石山镇南驿马方村西的张家坟地里,与张作霖的原配妻子赵氏合葬在一处。
1937年5月3日,在珠林寺,张作霖昔日的拜把兄弟张景惠为张作霖举行了一场较为隆重的“慰灵祭”。
“慰灵祭”结束后,装有张作霖的灵柩的灵车便从这里出发,驶往奉天车站,在前往奉天车站的途中,关东军派了军官和士兵驾驶军车跟在灵车后方,确保这次送葬不出任何问题和纰漏。
灵车抵达奉天火车站后,随行的工作人员将张作霖的灵柩抬上了火车,然后由火车运往锦县,
火车行驶了一段时间,抵达锦县火车站后,工作人员将张作霖的灵柩从火车卸了下来,然后按照日本人的安排,将张作霖的遗体装到了一辆日本协和会的卡车上,然后运送到石山镇南驿马方村西的张家坟地。
当时,张家的一些亲属以及当地的人们早早就摆好了供桌等候灵柩的到来,运送张作霖的灵柩抵达后,张家的一些亲属以及当地的人们将张作霖的灵柩从卡车上“迎”了下来,便准备开始下葬。
但是就在准备下葬时,却找不到一个打幡摔瓦的主角,原来张作霖的8个儿子,此时却没有一个能到现场,为老父亲打蟠送葬,最后只能够由张作霖的大外甥吴廷奎来代表张作霖的儿子们打蟠送葬。
吴廷奎打幡摔瓦的仪式结束后,在张景惠等人的主持下,张作霖的灵柩被执事们抬到墓道口,缓缓放下,灵柩入土后,执事们用水泥板封口,堆成一座大坟,就这样,这位昔日的东北王在遇袭身亡九年后,终于入土为安,魂有归处。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竟会令东北王张作霖的灵柩在九年之后才得以安葬,他的8个儿子又为何不能够来到现场为亡父打蟠送葬呢?
1928年6月4日,东北王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后,张作霖的姨太太和下属们经过商量,选择秘不发丧,并且发电报将这个噩耗告诉给了身处河北滦县的张学良,张学良获悉老父亲在皇姑屯遇袭身亡的噩耗后,痛心不已,当即便将军务安排后,然后乘坐火车从滦州,怀着悲痛的心情往奉天赶去。
当时,张学良为防关东军在他返归的途中暗害自己,便换上了奉军士兵的服装,混在了一群伤员之中,瞒过了关东军的眼线和搜查,有惊无险地回到了奉天的大帅府。
张学良回到奉天的大帅府,看到了老父亲的遗体后,他撕心裂肺地大声痛哭了起来,一旁的卢夫人见他太过伤心,便对他进行了安慰和安抚。6月18日,张学良稳定局面后,开始代理奉天军务督办,并开始筹办父亲的丧葬事宜。
1928年8月,在张学良一手操办了父亲的葬礼,这场葬礼规模空前,持续了四天四夜,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不仅有北洋军阀时期的官员,还有当地的民众自发前来吊唁。
开吊之日的当天,日本关东军司令官菱刈隆大将也带着关东军的军官们前来吊祭,张学良则越看越气,便想掏出手枪,毙杀日本关东军司令官,以此来祭奠父亲的在天之灵,但张作相,王树翰等奉系元老察觉到了这个情况,便劝住了张学良。
张作霖的葬礼结束后,张学良便请来了几位风水先生选择茔地,来安葬父亲,最终,选中了抚顺东一处风景幽美的上岗处,作为安葬父亲的茔地。
茔地选中,张学良便开始为父亲建造陵园,这座陵园规模宏大,占地1200亩,共计花费1400万元(大洋),这座陵园的主体工程于1931年完成,完成后,张学良将这个陵园命名为“元帅林”。
那么张学良为何不称呼这个陵园为“元帅陵”,而称呼它为“元帅林”呢?这都是因为张学良一直都反对老父亲张作霖称王。
张作霖生前曾对张学良说道:小六子,你将来一定要成为李世民!”
而张学良听后,则对父亲张作霖说道:父亲,时代不同了,你不是李渊,儿子我也做不了李世民。
因此,张学良便没有将父亲的陵园命名为“元帅陵”,而是将这座陵园命名为“元帅林”。
“元帅林”主体建成后,张学良便开始计划在1931年11月24日,将父亲的灵柩安葬在“元帅林”里,让其入土为安。
但是就当张学良将安葬的事宜安排完毕之时,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了奉天等地,使得安葬张作霖灵柩之事被迫搁置,当时,张家人为了保护好张作霖的灵柩和遗体,将他的灵柩安置到了小东边门外的珠林寺进行存放。
后续,张作霖生前的下属以及亲朋好友们找到了日本人,要求日本人允许他们将张作霖安葬在“元帅林”,让其入土为安。
但日本关东军的指挥官却以这个事情要挟张学良,要求张学良与他们合作,便会将张作霖的灵柩安葬于“元帅林”。
张学良这边则给予了拒绝,这就使得张作霖的灵柩一直都无法下葬,被安置在小东边门外的珠林寺长达九年之久。
1937年6月,张作霖生前的结拜弟兄张景惠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与张作霖的亲属以及旧部找到日本人,要求将张作霖的灵柩进行安葬,日本人这边则提出了两个条件,待张景惠与张作霖的亲属以及旧部同意这两个条件后,便同意了安葬张作霖灵柩的事宜。
就这样,时隔九年之后,张作霖的灵柩终于得以安葬,下葬的当天,张作霖的8个儿子之所以没有到场,主要是因为每个人都各在一方,并且当时的时局并不允许他们出现在现场,最终也只能够由由张作霖的大外甥吴廷奎来代表张作霖的儿子们打蟠送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