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办法》规定,新法定退休年龄为男63周岁、女58(55)周岁。
同时,《办法》还规定,实行“弹性”退休制度——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或延迟退休。提前和延迟时间,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前后各不超过3年。《办法》规定,提前退休职工自愿,单位不得强制和阻拦,但延迟退休,职工要与单位协商一致,也就是说,职工自愿,单位同意,双方“都愿意”才行。
这个弹性退休制度,用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亓涛的话来说,就是新退休制度下,退休年龄不再只是一个“刚性节点”,而是一个弹性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规定的提前和延迟退休,包括所有职工,既包括男职工,也包括女职工,而且和职务、职称没有任何关系。所有人都可以提前与延迟。
以教师为例,不是像原退休制度一样,男教师60、女教师55“必退”,唯有副高职称女教师,可以延迟5年,到60退休。
现在男教师退休区间是:60—63—66;女教师退休区间是55—58—61。一名教师退休最早和最晚的退休时间差,最多可达6年。
有老师问,同一个人,晚退休领取的养老金会比早退休领取的多吗?能多多少?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养老金发放是“长缴多得、多绵多得、晚退多得”。
据人社部公众号“12333”的解释: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缴费每满1年,发给1%;多年当然就增加6%;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如果参保人员晚退休1年,缴费时间增加1年,计发比例会增加1%,基础养老金随之增加;个人账户储存额会增加,计发月数会变小,个人账户养老金随之增加。
“计发月数变小”是怎么一回事呢?
“计发月数”是国家为职工退休后待遇发放作的一个计划数—也就是同类型职工退休后养老金发放月数的一个平均标准,比如2005年新调整后的“计发月数”:60周岁退休是139个月,55周岁退休是170个月,50周岁退休的计发月数则为195个月。
过去,所有人都在同样法定年龄退休,所以,计发月数是相同的。
实行“弹性退休”后,每个人的计发月数就与退休早晚有关了,按照202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女教师为例:
55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70个月,
56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64个月;
57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58个月;
58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52个月;
…… ……
61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2个月。
个人每月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实际计发月数。
从公式不难看出,退休越晚,分子—个人账户储存额越大,分母—实际计发月数越小,个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当然也就越多了。
再加上基础养老金,每年晚退休一年(缴费多一年)计发比例会增加1%,二者合一,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哟!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