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想让孩子学习好,小学阶段,就莫辅导作业,莫给孩子报补课班

南松平湖一柱 2024-09-11 15:41:58

开学了,家长忙碌起来,接送孩子上下学不说,更重要的是要辅导作业,特别是今年英语课本大改版,翻开全是“小蝌蚪”,这让很多家长感到崩溃,难道一个小学内容,自己就要辅导不了?

不过,平湖一柱以为,家长不应该为此担心,作为家长,关于辅导孩子学习和作业,本就是家长“份外”之事,不必做。家长现在“硬辅导”,是“没事找事、自寻烦恼”,更为悲哀的是,好心办坏事,自以为辅导是在帮孩子,其实是在害孩子——很多家长的辅导,是不科学、不恰当的,会让孩子失去了学习自制力、内驱力,进而失去了学习力。现在很多孩子,一二年级考“双百”,但升入初中后却考不及格,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不是孩子笨,而是家长从小不恰当的过渡辅导种小的恶果。这是因为:

一个人要想学习好,强烈的内驱力是前提。这个内驱力是指做事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内心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事为自己做”,而非是屈从、讨好于他人。

一个人要想持续学习好,较强的学习力是基础。这个学习力是指遇到新知、新问题时能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自我探究、自我认知,发现规律,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要想保证学习的效果,高度的自制力是保障。这个自制力是指一个人控制和调节自己思想感情、举止行为的能力。

有学习力,才会动脑思考,自我解决问题;有内驱力,才会愿意学习,主动学习;有自制力,才会自觉学习,不受外界干扰和诱惑。三力合一才会让孩子愿学、乐学、持续学,学得会、学得好,当然也就会考出好成绩。

可是当下,家长的辅导正好消解、毁掉了孩子的“学习三力”。

首先,对小孩子来说,回家后有家长辅导“托底”,孩子在校就会放松自己的学习,学会学不会都一样,反正回家后家长会要讲,在校就不用认真听课了。这让孩子直接失去了学习力。

其次,放学回家作业,家长全程“陪同”,让孩子时刻处于监控之下,没有了自由,没有了独立,学习作业便成了外在强迫。因此,离开家长的眼,孩子就想玩。让孩子直接失去了自制力。

再次,家长辅导就是为了让孩子考个好分数,好名次,否则孩子就会对唠叨孩子“对不起自己”,这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为了他个人,而是为了家长。这让孩子直接失去了内驱力。

小学内容少,考题简单,在家长的陪伴督促下,孩子聪明的脑瓜记下这些知识,应付考试全然没有问题,所以,一二级年“双百”孩子,比比皆是。但随着年级升高,知识增多,家长辅导不能面面俱到的时候,孩子学习就会落伍,成绩就会下降。而在这家长看来,这是年级高了,知识多了、考试难了的缘故,“考不满分”很正常,对此都坦然接受。但是,家长岂不知,这不是考试难的了,而是孩子不学了。

高考数学难不难,江西学霸杨一鸣,2023年高考数学理综全满分——数学150,理综300分,英语144,语文最少还考了132;考研数学难不难,四川大学陈柯宇,2022年报考清华研究生,数学直接考150、满分,而当年理工数学国家数线只有57分……

所以,孩子考不满分(或接近满分,至少是80分优秀吧),不是内容多了,考题难了,而是小时候,家长不恰当的过渡辅导,让孩子大脑变成了“电脑硬盘”,对于知识,只会机械接收,不知自我汲取,没有形成学习力。随着年龄增长,年级升高,家长、老师以为孩子长大了,自己知道学习了,从而放松、放手的时候,孩子当然就学不会、不学了。

退一步讲,如果孩子真是一块“电脑硬盘”还是好的,初中、高中我们可以继续向他们“灌输知识”啊。但可惜的是,孩子不是物理上的“电脑硬盘”,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鲜活的人。小时候凡事要依靠家长,不得不听家长的话,接受家长的灌输,长大了,有自己思想了,就要独立了,要干自己的事了,开始逆反了,家长的话不想再听,老师教的知识不想再学,学习成绩下滑便成为必然。

翻出历年高考分数线看一看,你就会发现,每年高考考生人数不同、试题难度各异,但本科分数线却一直就在及格上下徘徊,以山东为例,2020~2024,一段线(分数线)分别是449、444、437、443、444,都未达到450分的及格线。这也就是说,新高考以来,孩子只要考及格就能上本科,但为什么一半以上的孩子却就是考不及格呢?

毋庸置疑,家长辅导孩子,就是想让孩子考高分,但最后却走向希望的反面,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但一个根本原因却小学阶段,家长辅导不当、补课过渡造成的——不管你承不承认,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平湖一柱说,如果家长希望将来孩子能考高中、上大学,那么小学阶段就给孩子少辅导、少补课,甚至不辅导,不补课。

诚然,平湖一柱说家长不辅导孩子作业,在孩子学习问题上要放手,不是要家长放任。相反,小学阶段,孩子学习优差与否,与家长的关心和陪伴息息相关。但平湖一柱以为,这个关心和陪伴,不能片面理解成狭隘地辅导孩子作业,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和名次。

作为家长,重视孩子教育,首要的任务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不近视”,其次要引领孩子形成高尚品德,再次是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如果还有“余力”,而且最关键的是具备相应“专业能力”,在孩子志愿的前提下,也可以“检查”“辅导”他们的作业。如是家庭教育下的孩子,才会愿学习、爱学习、学习好,成人、成功、成才!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