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一则“天赐材料与海外某G**公司开展包括电解液、六氟磷酸锂及添加剂等产品的代工及产能建设合作”的消息在资本市场流传,天赐材料对此进行紧急澄清,并表示任何未经官方公告的合作描述均涉嫌欺诈。
天赐材料强调:
1.公司从未支持及授权G**公司在国内外进行电解液及相关材料的产能建设及产品销售,任何未经公司公告的相关描述均涉嫌欺诈。
2.所有曾在公司任职的天赐前员工,均与公司签订了竞业协议/保密协议,对公司的知识产权及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天赐材料重申了公司对合规信息披露及核心技术保护的一贯立场,并表示已于2024年发送了澄清函至全球范围的核心客户,告知了相关情况,请广大投资者注意甄别信息,切勿被虚假传闻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01 董事长揭露行情
“整个电解液领域的竞争已结束。”天赐材料董事长徐金富的一句话揭露了行业现状。
在过去四年里,电解液行业经历了一场剧烈的“过山车”行情。
202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快速兴起,作为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电解液价格也一路涨高。以磷酸铁锂体系电解液为例,价格从2021年初的4万元/吨一度飙升至2022年初的12万元/吨。
2023年以后,扩产潮引发的产业链过剩等风险开始显现,电解液市场也无法独善其身。同样是磷酸铁锂体系电解液,其价格从2022年的12万元/吨断崖式下跌至2023年底的2万元/吨。
产品价格持续磨底的情况下,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十分困难,天赐材料作为“电解液一哥”也因此陷入困境。
年报显示,2023年,天赐材料的营收为154.05亿元,同比减少30.97%;盈利为18.91亿元,同比减少66.92%。
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0亿元~5.20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幅度区间为76.73%~72.5%。
公司表示,受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及电解液行业的竞争格局影响,电解液产品价格及行业公司的盈利水平基本处于周期底部承压状态。
另据天赐材料在此前业绩说明会上的预判,电解液价格已经跌到了行业普遍不赚钱的低谷,但因为供需关系依旧宽松,市场仍然是供大于求,预计行业需要一段时间来淘汰落后产能。
02 新业务强势突围
连续两年的业绩下滑,让外界对天赐材料的未来走向充满了疑问。这次天赐材料又能依靠什么翻身?
徐金富给出了答案。他认为,未来电解液不会再稀缺,企业存活也不能再依赖低价内卷,只做电解液的公司是“没前途”的。
因此,在业内为液态电池厮杀时,天赐悄然攻入了下一代技术高地。
一方面,天赐材料专注于半固态电解质的研发,力求提高电解质在硅电极上的稳定性,从而增强硅负极电池的长期循环性能。
另一方面,天赐材料也在发力全固态电池的核心材料——全固态电解质。目前,其在硫化物、氧化物电解质上均有技术布局,氧化物及硫化物全固态电解质均处于中试阶段,将于2025年建成中试生产线,实现小规模生产应用。
徐金富还表示:“我们也在做氢能源离子膜的基础材料、储能产业的新材料,还有机器人部件的材料、VR眼镜的材料等,要不停地开发往前跑。”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是小米创始人雷军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而在当下,固态电池、机器人都是“风口上的猪”。
随着近几年国家不断重视固态电池行业的发展,各大企业、机构已开始对固态电池进行攻关。业内预计,到2030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将达到约330亿元人民币,实现2024~2030期间65.80%的年复合增长率。
随着固态电解质的突破,2025年有望成为天赐材料反转的关键之年,业绩或将实现进一步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