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农历新年,寓意着祝福和希望的压岁钱便成了整个春节里的一大亮点。
比如,昨天河南周口有位小姨给自己家四个外甥一人发了一万的压岁钱。
这则消息冲上了热搜,许多网友纷纷称赞这位小姨的“豪横”,并表示想要“同款小姨”,
但也有网友认为如此给压岁钱有些变味了,本来只是纯粹的祝福,到最后却变成了显摆的味道。
那么,压岁钱到底怎么个给法才最为合适?
相信这个问题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法统一的。
个人认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就行。
比方说河南周口这位小姨给四个外甥每人一万的压岁钱,她之所以能够给得起,归根结底还是其自身的经济条件就不错。
倘若自身都朝不保夕,哪怕她想给也是有心无力的。
当自己条件好了,想要多给自家人一些祝福,个人觉得实属正常。
当然,之所以能够给得多,还在于兄弟姐妹间的关系本来就好。
如若兄弟姐妹间关系不好,感情冷淡,就算彼此经济条件再好再有钱,我想也是不太有可能给多的。
虽说如此,但还是不提倡给孩子的压岁钱太多。
有条件就多给点,条件不允许或者觉得没必要就意思意思,反正都是心意,图的就是一个喜庆和吉利。
在我的老家,整个村子的人在压岁钱这一块给的都不多,用村里人的话说就是轻来轻往,不要攀比。
以至于到现在,哪怕物质生活已然丰富多彩,村里人也依然保留了原来的压岁钱习俗。
小时候很清晰的一个记忆就是,特别的盼望过年,因为只要一到过年,第二天早上起来不仅可以穿新衣新裤新鞋,里里外外一身新,还有红包在枕头底下等着拿。
虽然知道能够得到的压岁钱很有限(基本都是五块十块,哈哈),却也感到无比的欢欣雀跃和珍惜。
毕竟,来之不易啊!
此外,我也听说给五块的压岁钱还是广东人的标配呢?
有网友表示,压岁钱本就是个祝福,而不是拼数字。三十多年前,爸爸小时候的压岁钱基本都是五块,现在爸爸给自己孩子的压岁钱依旧是五块。
这位网友最后还道出了一个事实,压岁钱给多了,家里孩子一样多还好,都平等互换。一旦孩子相差悬殊,这就很考验人了。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热门话题,问“亲戚给我家孩子500元,他家三个孩子要怎么给”?
在这个话题下有几千条留言,总的来说就是不亏彼此,平等互利就行。毕竟,没有谁会真的愿意一直“倒贴”。
反之,如果给的压岁钱不多,每家的孩子数各不相同也都好给,并且给得起,完全没有思想负担,这应该也是网友一致建议把广东人的习俗全国推广的主要原因吧。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给多给少都是心意,轻来轻往则更轻松自在些。
春节给孩子压岁钱既是一种充满喜庆年味的仪式感,更是一种最美好的祝福。
让祝福回归简单的祝福,让孩子自行保管自己的压岁钱,不多不少刚刚好。
大家认为呢?
我是同村的小孩包5块,亲戚的包10块,如果是过年前结婚的就包100给新人。
以前在深圳上班,还能收到红包[呲牙笑],5块-20块,物轻但快乐重[点赞]
广东人喜欢福建人的红包[得瑟][得瑟][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