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宝:《台湾藏稀见明别集总目提要》

古代小说研究 2024-01-26 07:12:42

《台湾藏稀见明别集总目提要》,李玉宝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参考《四库全书总目》的体例,对目验过的台湾所藏之463种稀见明别集作出“提要”。所谓“稀见”,盖指存在于台湾的孤本、同一种大陆明别集或海外明别集的台湾不同版本及名人题跋本、稿钞本等。提要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小传,别集的题名、卷数、版本、藏地、册数、板式、行款、藏书印、序跋存佚情况、版本流变情况、别集内容收录情况、价值影响(该价值影响通过摘录部分序跋内容,或以该作家同期或后世主要文学批评家的评论实现),以及被现代丛书收录情况。

在结构上仿《列朝诗集》《明诗综》的体例,将全书分为三部分:先宗室作家明别集,再一般文人作家之明别集,最后为方外作家之明别集。每一部分内的明别集又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布。

目  录

序  严明

凡例

御制诗集二卷

诚斋牡丹百咏一卷梅花百咏一卷玉堂春百咏一卷

瓮天小稿十二卷

恩纪诗集七卷

含春堂稿一卷

雪峰诗集八卷

东乐轩诗集六卷

怡斋诗集二卷

经元斋小稿二十卷

少鹄诗稿八卷

种莲岁稿六卷种莲文略二卷

东馆缶音二十卷

枫林先生文集一卷

翠屏集四卷

状元任先生遗稿二卷

胡仲子集十卷

补抄宋学士集不分卷

宋学士文粹十卷补遗一卷

宋学士续文粹十卷附录一卷

潜溪先生集十八卷

在野集二卷

海叟诗三卷

覆瓿集二十四卷

望云集五卷

拙庵集十卷

坦斋先生文集三卷

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附录一卷

王忠文公集四十六卷附录一卷

刘槎翁先生诗选十二卷目录一卷

顺成集稿四卷

登州林先生续集五卷

蓝涧诗集六卷

鼓枻稿六卷

丹崖集八卷附录一卷

密庵先生诗文稿十卷

逃虚子诗集十卷续集一卷

槎轩集十卷

妫蜼子集六卷

坦斋文集五卷

天游文集十卷

张鷃庵先生集一卷

松雨轩集八卷(明刻本)

松雨轩集八卷(清钞本)

观乐生诗集五卷附录一卷

会稽怀古诗一卷

高漫士啸台集二十卷

王静学文集二卷

练公文集二卷崇祀录一卷手迹一卷遗事一卷

鹤鸣集十卷后集一卷

颐庵文集九卷

溪园集七卷附随闇先生集一卷山溪先生集一卷筠溪先生集一卷

堇山文集十五卷

贞白斋诗集三卷

恒轩遗稿三卷(存前三卷)

玉雪斋诗集三卷

夏忠靖公集六卷遗事一卷

黄文简公介庵集十二卷(缺卷六)

省愆集二卷

解学士先生集十二卷

解春雨先生诗集一卷

补拙集六卷

思庵先生文粹十一卷

两京类稿二十卷

谥忠文古廉文集十卷

重刻涂子类稿十卷

静斋诗集六卷

运甓诗集一卷

退轩集六卷

白香集二卷

东墅诗集二卷

王文安公诗集五卷

续刻蔀斋公文集十五卷

抑庵文集十三卷

重编王文端公文集四十卷

东行百咏集句十卷

寻乐习先生文集二十卷

守黑斋遗稿十一卷

钱塘湖山胜概诗文一卷

东冈集四卷

薛文清先生全集五十三卷

南州集五卷

南山黄先生家传集五十六卷

育斋先生诗集十七卷归田集三卷拾遗集一卷

东麓山堂诗集七卷

雪厓集一卷

和杜诗三卷

土苴集二卷附录一卷

侗轩集四卷附录一卷

呆斋存稿二十四卷

完庵集二卷

困志集一卷

杨宜闲文集十三卷

白社稿十四卷

履坦幽怀钞二卷履坦幽怀集二卷

逸窝诗集二卷

逸窝文集一卷

玉峰顾桂轩先生全集十一卷

仙华集八卷

畏斋存稿续集一卷畏斋存稿遗稿不分卷

朱静庵自怡集一卷

竹岩先生文集十二卷

杨文懿公文集三十卷

黎阳王太傅文集一卷

括囊稿一卷

定轩存稿十六卷附录一卷

定轩公存稿一卷

彭惠安公文集八卷

菊庵集十二卷

一峰罗先生诗文集七卷

巽川祁先生文集十六卷附录二卷

式斋先生文集三十七卷

定山先生集十卷

和唐诗正音四卷

和陶诗集四卷

雁荡山樵诗集十五卷

适志集十卷

邵半江诗集五卷附录一卷

京寓稿一卷

思玄集十六卷

西涯拟古乐府三卷

翰林罗圭峰先生文集十八卷续集十五卷

罗川翦雪诗一卷

心斋稿六卷

北潭傅文毅公集八卷附录一卷

谢子象诗集十五卷附录一卷

泉斋勿药集十四卷

白湖存稿八卷

恒阳集三卷

梧山王先生集二十卷

博趣斋稿二十三卷

东泉文集八卷

云松诗略八卷

巢云馆诗集十二卷

甘泉先生续编大全三十三卷

山斋吟稿三卷

一斋诗集四卷一斋别集九卷

韵语拾遗八卷

东冈小稿六卷

鹭沙诗集二卷

顾沧江诗集五卷

峰溪集五卷峰溪外集一卷附录一卷

王肃敏公集不分卷

高吾诗稿十卷

高吾静芳亭摘稿八卷

傅山人集十三卷

颖江漫稿十四卷颖江漫稿续编一卷

东石近稿三卷

苍谷集选一卷

升庵选禺山七言律诗一卷

中丞马先生文集四卷诗集四卷诗余一卷外编一卷

石龙集二十八卷

殷给事集选三卷附录一卷

殷石川集十卷

木兰堂集二卷

钤山堂诗抄二卷

振秀集二卷

南还稿一卷

旗峰诗集十卷

汪白泉先生选稿十二卷

南沙先生文集八卷

编苕集八卷

林次崖先生集十八卷

雪舟诗集六卷

鸥汀集二卷续集一卷附录一卷鸥汀渔啸集二卷鸥汀长古集二卷《鸥汀别集》二卷

淳朴园稿三卷外集一卷外集补一卷

黄潭先生文集十卷

沅溪诗集一卷

王柘湖遗稿二卷

秋佩先生遗稿四卷

明太保费文宪公诗集十五卷

兼山遗稿二卷附行实一卷

具区集三卷

饥豹存稿八卷附录一卷

定斋王先生文略一卷

穆文简公宦稿二卷

屠简肃公集十四卷

鹤江先生颐贞堂稿六卷

桂洲先生文集五十卷

孙孝子文集二十卷

石矶集二卷

费钟石先生文集二十四卷

岁稿不分卷

在涧集二十卷(存前九卷)

柳溪遗稿十卷(存五卷)

巽峰集十二卷附录一卷

游蜀吟稿二卷

方斋存稿十卷

杨司空文集二卷外集二卷

昆仑山人集八卷

横山遗集二卷

龙石诗集八卷

龙石先生诗钞一卷附文一卷

龙湖先生文集十四卷

勾吴集六卷

李氏居室记五卷

南中集钞三卷

升庵玉堂集一卷

安宁温泉诗一卷

研冈集□□卷(存卷一至十二、卷十七至二十四)

承庵先生集八卷附录一卷

金子有诗集一卷

金子坤诗集六卷

弘艺录三十一卷附录五卷

允庵先生诗集六卷

与泉先生集□□卷(存卷上)

兵部集一卷

长谷集十五卷

刺明漫稿一卷

瓯东文录五卷

省庵漫稿四卷

徒倚轩诗集一卷

雅宜山人集十卷

林榕江先生集三十卷

玄素子集五十六卷

鹤田草堂集二卷

内方先生集十卷

两溪先生存集十四卷附录一卷

泾林诗文集八卷

潼谷集十卷

五龙山人集十卷附录一卷

守株子诗稿二卷

笔峰文集一卷

林东城文集二卷

鷇音集四卷

张庄僖公文集六卷

楼溪先生集三十六卷

石阳山人建州集一卷

袁礼部诗二卷

沱村先生集六卷

龙津原集六卷

山居杂著不分卷

田深甫诗二卷

赵骊山先生类稿四十一卷

吉阳山房摘稿十卷

少泉诗文选十八卷

玩易堂诗集六卷

任文逸稿六卷

明善斋集十二卷后集二卷

午坡文集四卷

胡庄肃公遗稿八卷

诵余稿八卷

少湖先生文集七卷

虎泉漫稿四卷

虎泉诗选四卷(缺卷二)

皇甫司勋集五十卷

濯缨余响二卷

枫潭集钞二卷枫潭文钞二卷

水部稿三卷

琏川诗集八卷

樊氏集七卷

卢月渔集一卷附挽章一卷

思补轩漫集八卷

五岭山人文集二卷

太乙诗集五卷

鴸鸣集四卷

毂下集二卷当奕集二卷鴸鸣集四卷金陵集一卷去楚集一卷蓬莱集一卷

沈山人续集十卷

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使楚稿一卷附录凤山赠别一卷

东川诗集二卷

寓岱稿一卷

清华堂稿摘存六卷附录一卷

龟陵集三十五卷

翔鸿集一卷

赵太史诗钞六卷

进讲录五卷附录一卷

皇甫水部集二十四卷

赵浚谷诗集六卷文集十卷首一卷

西曹诗集九卷

重刻南溪先生集四卷首一卷附录二卷

可泉先生文集十五卷

寓武林摘稿不分卷

朱镇山先生集二十卷

耆龄集一卷

东征漫稿二卷

沧溟先生集十四卷序目一卷附录一卷

沧溟先生集三十卷附录一卷

石屋存稿六卷

陈山人小集一卷

岩潭诗集十二卷

渭上稿二十五卷

昆明集二卷

草禺子八卷

复初山人和陶集五卷附赋一首

新刻淮厓倪先生遗稿二卷

茂荆亭稿十卷

东游小稿一卷

吴瑞谷集十六卷

后溪诗稿一卷后溪文稿一卷

顾左使集八卷

鹿城诗集二十八卷

秉烛堂押歌诗选一卷秉烛堂淘沙文选一卷竹窗闲谈一卷

皆春园集四卷

方麓居士集十四卷戊申笔记一卷紫薇堂札记一卷

春明稿文十卷诗三卷附填陨续稿一卷

留余堂集四卷

浣所李公文集存十卷附警心要语一卷

华阳洞稿二十二卷

思则堂续稿一卷

袁鲁望集十二卷

太室山人集十六卷附录一卷

鸣玉集一卷

玄扈楼集不分卷续集不分卷

吴悟斋先生摘稿十四卷

陆子野集一卷

逋客集四卷

嘉树斋稿七卷

耕余集一卷云水记时一卷随游漫笔三卷倭奴遗事一卷

修禊阁稿二卷

金台乙丑稿一卷

山园杂著一卷山园十二记一卷

伏阙稿二卷

孙山甫督学诗集四卷

白云楼摘集四十卷

东巡杂咏一卷

正始堂诗集二十四卷

汉上离歌一卷

潜学稿七卷

同春堂遗稿四卷

宋金斋文集四卷

白贲堂诗草十四卷

休休斋集七卷

剑溪谩语七卷

刻中丞肖岩刘公遗稿十卷

九愚山房集十二卷

陈恭介公集十二卷

皆非集二卷附一枝轩吟草一卷

艾熙亭先生文集十卷附诸公赠诗一卷

文起堂集十卷

读文介公诗二卷

扆华堂集十卷(缺卷一、二)续集一卷

刘子诗二卷

南有堂集一卷

拟塞下曲一卷附录一卷

白门稿略一卷

天远楼集二十七卷

棣萼北窗吟草十三卷

余学士集三十卷续集不分卷

后吴越游十二卷

迁江集二卷

漱艺堂文集二十卷

寒窗感寓集三卷附录一卷

拟古闽声二卷

呓觉草二十五卷

芝园文稿三十六卷

开府魏见泉先生诗存二卷

李文节集二十八卷

山居草四卷

慎修堂集二十三卷

南征稿二十一卷武陵稿二十卷燕喜堂稿十五卷冯元成壬子续北征集十六卷

华礼部集八卷

傅伯俊诗草七卷

泽宇先生诗集十卷

余清楼稿二十五卷

藕居士友籍一卷

废稿八卷

游襄阳名山诗一卷

樵余笔记一卷

中山蔡太史馆阁宏辞三卷

梅禹金诗草二十卷

泡庵诗选六卷附田家仪注一卷

何氏拜石堂集十二卷

天倪斋诗十卷

墙东集二十二卷

梁玄冲集五卷

刘宫詹先生文集十六卷

昭甫集二十六卷

杨道行集三十三卷

黄太史怡春堂逸稿二卷

大观堂遗稿一卷

兰嵎太史咏物诗一卷

输廖馆集八卷

朱文肃公集七卷

秣陵草二卷

朱季子草二卷

阳岩山人集十四卷

徐伯阳诗文集三十一卷

朴斋先生集十二卷

曼衍集十二卷

冯咸甫诗草九卷

鸾啸集十六卷

秋水阁墨副十卷

宁澹居集七卷

幔亭集二十卷

高子未刻稿六卷

南州草不分卷

调刁集不分卷

程孟阳诗三卷

鸴林外编五十二卷附后编二卷

荑言六卷

田居草一卷

刘见初先生全集十卷附刘孝子长伯陈情疏

简平子集十六卷补遗一卷

灵萱阁集八卷

南中集六卷留夷馆集四卷红泉馆集四卷潕水集一卷春草楼集一卷蓟门奏疏六卷

经略熊先生全集十一卷

毕自严手订稿本一卷

吹剑集六卷

雄飞集五卷

邺下草二十卷

半衲庵笔语诗文集十二卷

灵山藏笨庵吟六卷

檀燕山藏稿十九卷

赤霞公诗钞一卷

蔚庵逸草一卷

雪堂诗文集六卷附一卷

来鹤楼集四卷

鹤汀诗集十卷

可困先生稿一卷附红碧纱杂剧一卷

群玉楼集八十四卷

适适草四卷

葛如麟文集不分卷

韩文恪公文集二十一卷首二卷末一卷诗集九卷

电白集不分卷

许闲堂诗选一卷塞上诗草一卷柳花咏一卷蕉隐篇一卷

张逸民南游草一卷

王季重诗文稿一卷

竹浪斋诗草八卷附吴游记一卷

绀雪堂集十二卷

铁庵诗一卷

古阁睡余集四卷附墓志铭一卷

文南赵先生三余馆集十二卷

扑尘居集四卷

瑶光阁诗集四卷文集五卷新集四卷

瑶光阁集十二卷外集二卷《明夷集》一卷《瑶光阁余集》三卷首一卷

游岳澧诗草一卷

双鱼集七卷

鹿鸠咏一卷

季叔房诗存四卷

立承草一卷

小千园全集五卷

客涂闲咏一卷

怀兹堂集八卷

星言草不分卷

金陵游草一卷

海外遗稿一卷附录一卷

庚辰春偶吟一卷

林衣集八卷

月隐先生遗集四卷附外编二卷年谱一卷

止足轩偶存草一卷

玉阳稿八卷

琅玕巢稿四卷

丛桂堂诗集二卷

瑞杏馆诗集六卷

餐胜斋集六卷附录一卷

醉绿斋外课一卷

浴鹤庵诗集五卷(存卷一、二)

渊颖集四卷

楚石大师北游诗一卷

蒲庵集存六卷附幻庵诗一卷

空谷集六卷

冬溪外集二卷续稿一卷

尧山藏草三卷

昙英集四卷

石头庵宝善堂诗集五卷

饮河集二卷

空华集二卷

雪浪续集二卷

林樾集二卷

秋潭老人黄叶庵诗稿一卷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十四卷

牧云和尚病游草二卷

云外录十八卷

参考书目

后记

打开玉宝教授新著《台湾藏稀见明别集总目提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玉宝是畏友李时人先生的高足,长身玉立,秀目英俊,待人诚恳温润,学问做得扎实,研究成果丰硕。此书是其多次往返海峡两岸,访书辨识,集腋成裘,耗费八年光阴而成。其中著录在台湾各大图书馆搜寻所得稀见明代别集463种,其中有近200种为孤本,其有助于研究的珍贵价值自不待言。

《四库全书总目》

关于明代别集的存世总数,至今未有定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明别集有1114种,加上《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丛刊》《续修四库全书》中的明别集,未超过2000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收明代善本集部8285种,但其中包含楚辞类、总集、诗文评。而据《中国古籍总目》“地域之属·明代别集”,著录存世明别集7174种,玉宝教授经过多年调研勘查,认为存世明别集大约在9000种左右。

在承前启后的学术发展背景下,本书的问世具有如下价值:

一、《台湾藏稀见明别集总目提要》堪称明别集整理工作中的重要成果之一。

百余年的明清文学研究(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明清文学研究,始于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时代,在陈独秀、胡适等学界巨擘“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倡议下,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研究蔚为大观,而诗文、辞赋等雅文学除少数领域、少数作家受到重视外,诗文研究是不受重视的,这种情况在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进入80、90年代,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这二十年,明代文学研究进入了诗、文、词、赋与小说、戏曲并驾齐驱的时代。这种雅俗文学研究的并兴局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文学研究异常火热、繁荣,一是文献的整理方兴未艾、成果迭出。具体整理情况笔者不再赘述,可参看左东岭教授《明代诗文集珍本丛刊序言》。

《明代诗文集珍本丛刊》

相较于明前文献的整理与清代文献的整理,目前明代文献的整理工作还有待加强——比如影印四库类丛书未超过2000种明别集,《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以下简称“甲库丛书”)内收650余部明别集,《中华再造善本·明代编》内收50余种明别集,《明别集丛刊》1-5辑有1800余种明别集,《明代诗文集珍本丛刊》内收353种明别集。《明别集丛刊》第6辑内收日本稀见明别集75种,皆为日本所藏稀见明别集。

这些影印本将珍藏各地的明别集“原汁原味”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于明代历史、文化及文学研究贡献是巨大的。在呈现形式上,各种影印本各有优点,也各有一定的不足。

在众多整理成果中,即出的《台湾藏稀见明别集总目提要》或许算不上一部大部头的著作,但它对稀见明别集进行“提要”的尝试确是很有价值的。“稀见”者,乃指存世稀少、学者所不易目验的集子。

《明别集整理总目》

台湾藏古籍近100万册。1985年台湾“中央图书馆”馆长王振鹄先生在《“国立中央图书馆”之资源与服务》中谈及馆内古籍时指出:“馆藏善本图书十四万四千册,其中宋版二八一部,金元本三六〇部,明刊本八三三九部,名家稿本、批校本一千余部,历代手抄本三五〇〇部……以上图书就版本而言,各种版刻完备足供校勘之需,尤以孤本秘笈或罕传本在五百种以上,明人著作在三千种以上,内明人文集达一千三百家。”

这1300家明人文集仅是“国家图书馆”一家的,如果再加上汉学研究中心、傅斯年图书馆、台北故宫文献馆、台湾各大学图书馆等的明人文集,则台湾藏明别集当有2000余种,占存世明别集数量的四分之一强,这其中“稀见”的明别集即有近500种。

《台湾藏稀见明别集总目提要》所著录的463种明别集,皆为稀见版本,绝大部分为大陆、海外所未见。在一部完整的《明别集总目提要》问世前,《台湾藏稀见明别集总目提要》将大陆地区外最重要地区的明别集文献作了初步摸底,并以“提要”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目前两岸学术、文化交流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该著述的价值自不言而喻。

二、本书对这些稀见版本的题名、卷数、版本、序跋、内容、价值及影响等皆有详细规范的著录,尤其注重版本流变,将成书经过清楚叙出,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

本书著录的463种明别集中,近200种为孤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

如杜敩(1313-1384)的《拙庵集》十卷,为杜敩唯一存世明刻孤本,《明史·艺文志》著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均未著录。今《甲库丛书》第700册中的《拙庵集》十卷,即据台湾故宫藏本影印。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有摄制于原北平图书馆善本书之胶片。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本书在著录其题名、卷数、板式、行款、藏书印、序跋、内容后,再述此书之成集:最先由杜敩之孙松江府推官杜矩编辑而成,天顺八年刻梓行世。

叶盛序曰:“《拙庵集》者,太学生壶关杜矩之所编也。矩大父敩,在高皇帝时以耆年硕德布衣被召,授四辅官兼太子宾客,司夏季上旬,累膺诏谕赓歌之宠。名臣宋祭酒讷实敩所荐引,故具录圣制为一卷,尊居其前。平生著述多散逸,其仅存者为诗六卷,为文二卷。敩事行当在国史,今存于家,有状可稽。拙庵自命,与凡出处交游,有题咏赠遗之作,并为附录一卷,殿其后焉。矩恒持以自随,兹以公事来南中,属为之序。”

后至嘉靖甲申(三年),张友直增补刘龙序,再次付梓行世。张友直跋语云:“正德己卯夏四月,予自孝义来承乏是邑,窃见部下往往相习不善,愧无以为教。每举乡贤,四辅公拙庵杜老先生学术、经济为我皇明非常之聘。训之,奈世久湮微,弗信者众,因留心延访,得是集刻本于私藏,愿印布,俾家传人诵而学之。但刻多残缺,又少序,其后者将增补焉。时当朝觐,累于废政不暇也,徒为恶有司耳。至嘉靖甲申冬,予以公适襄,进谒大宗伯紫岩刘老先生,请书《拙庵集》后,先生慨然示予,予惟序既成,刻之,残缺不可不补也,遂命工锓梓就绪,庶广其传,以慰予之初心矣。”

《明诗纪事》

本书继论其价值及后人评价:清季陈田《明诗纪事》录杜敩诗三首,按语谓:“《拙庵集》,《明史·艺文志》著录,而选家多不之及。余从程之玿《潞安诗抄》录数首。明初山右之以诗鸣者,致道其开其先矣。致道尝荐宋西隐为祭酒,称为得人。常侍宴游,联句赋诗,太祖特幸其私第,亦可谓儒臣之荣遇矣。”

然于杜斅诗文,陈氏仅言其于明初山右诗坛“其先”之功,未及其它,则杜氏诗文成就可见一斑。

三、《台湾藏稀见明别集总目提要》为明代文学研究、地域文学研究、文学个案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史料。

已出的数十部文学史,其体例绝大部分在时间纵轴下,介绍某一时间段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情况,然后选取某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介绍,以印证这些作家的文学思想、作品内容都是时代的产物,这种线点结合的文学史模式自有它的合理性,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它选取的部分重要作家作品就存在以偏概全的不足。

作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地域文学研究,如果不能尽可能全的掌握地域内所有作家(当然,这里的“所有”也是相对的),就难以对地域文学发展的全貌、空间形态和线性递延情况做出实事求是分析。

明代广东文学的崛起是明代地域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明代广东总计有作家2700余人(未含女性作家、僧道作家),在广东的10府1州中,作家主要集中在广州府(1600余人)、肇庆府(240余人)、惠州府(180余人)、潮州府(300余人)、琼州府(150余人),其它府州作家皆未过百。如果不能掌握明代广东作家的空间分布情况,就难以写出一部令人信服的《明代广东文学史》。

《广东文学通史》

而《台湾藏稀见明别集总目提要》内的很多“稀见明别集”,对认识、了解地域作家确实具有“补遗”的作用。

不惟如此,很多“稀见”的明别集对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认识作家的整体风貌具有重要作用,如现在大多将《西游记》著作权记在吴承恩名下,尽管有疑异,但目前还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对于吴承恩的雅文学创作情况,目前多数人不是很清楚,盖因其惟一诗文著述《射阳先生存稿》四卷藏台北故宫,难以目验。

本书在著录《射阳先生存稿》的基本项后,引吴国荣跋语考其版本情况,继引时人陈文烛序曰:“今观汝忠之作,缘情而绮丽,体物而浏亮,其词微而显,其旨博而深。明堂一赋,铿然金石,至于书、记、碑、叙之文,虽不拟古何人,班孟坚、柳子厚之遗也;诗词虽不拟古何人,李太白、辛幼安之遗也。盖淮自陆贾、枚乘、匡衡、陈琳、鲍照、赵嘏诸人,咸有声艺苑,至宋张耒而盛,乃汝忠崛起国朝,收百代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沉辞渊深浮藻云峻,文潜以后,一人而已,真大河韩山之所钟哉。汝忠与宝应朱子价自少友善,其文名与之颉颃,乃子价为太守,而汝忠沉于下寮。兹稿出,当与《山带阁集》并传,射阳陂之上,有两明珠也,因缀数语冠于简端。”

《射阳先生存稿》

又引李维桢序言曰:“(承恩)与七子中所谓徐子与者最善,还往倡和最稔,而按其集独不类七子友,率自胸臆出之,而不染于色泽;舒徐不迫,而亦不至促弦而窘幅。人情物理,即之在耳目之前,而不必尽究其变。盖诗在唐与钱、刘、元、白相上下,而文在宋与庐陵、南丰相出入。至于扭织四六若苏端明,小令新声若《花间》《草堂》,调宫徵而理经纬,可讽可歌,是偏至之长技也。大要汝忠师心匠意,不傍人门户篱落,以钓一时声誉,故所就如此。”

最后引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语评吴承恩曰:“汝忠论诗,谓‘近时学者,徒欲谢朝华之已披,而不知潄六艺之芳润,纵诗溢缥囊,难矣。’故其所作,习气悉除,一时殆鲜其匹。”

本书对《射阳先生存稿》四卷的著录,彰显出吴承恩除了小说创作贡献,其诗文也有相当造诣,这对全面认知吴承恩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本书对明别集版本的细节考证,也颇显功底,富有价值。

如庄昶著述《定山先生集》十卷,有明正德元年(1506)山西按察使李善刊本,台北图书馆藏。此外,又有明嘉靖十四年刘缙刊本及嘉靖十四年刘缙刻萧惟馨重刊本;《定山先生集》十卷附录一卷补遗一卷《庄文节公年谱》一卷,清康熙四十一年庄清佐刊本、清道光间刊本。此外,尚有清钞本、四库全书本《定山先生集》十卷本。

《定山先生集》

本书著录“定山先生集十卷”条,在列出庄氏著述版本外,继又述曰:于嘉靖十四年刘缙刻萧惟馨重刊本,美国国会图书馆注曰:“按北平图书馆藏是集原印残本,卷内有陈常道等题衔四行,此本题衔于原有四行之后,又增入四行云:‘巡按直隶监察御史金溪黄希宪重订,南京户部郎中太康何维同校,应天府江浦县知县庐陵萧惟馨校刊,江西道监察御史邑人朱贤类次’。考侯宗海纂修《江浦埤乘》,惟馨知县事在嘉靖之末,与刘缙中隔七人。惟馨等力不能刻书,而又希附其名于骥尾,遂改换每卷之第一二版(原版每行十八字,改版因多容字数,为每行二十字)。冒称重刻,其亦士夫中之蟊贼矣!”

经著者仔细比对嘉靖十四年刘缙刊本及刘缙刻萧惟馨重刊本,二书目录、正文内容完全一致,每卷首二页与其它内容确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言。

再如,周坦率著有《和陶诗集》四卷,台北图书馆藏。然对于周氏生平一直未有确切记载。本书经过考证辨析指出,《和陶诗集》卷四末有《归去来兮辞》,题名下注曰:‘辛未年乞休致,不允,即用漆韵写怀’,又正文首句云“归去来兮,予年七旬,当告归,既自陈情乞休。”据此可知,周坦率当生于正统七年壬戌,西历1442年。卒年应在正统末。

《明别集版本志》

长江后浪推前浪,盛世修史费商量。在重新认知及撰写明代文学史的学术潮流中,玉宝教授的这部新作,将成为明代文学研究架构中的一块重要的奠基石,其恩师李时人先生开创的明代文学整体研究后继有人,后劲澎湃,可喜可贺。欣喜感怀,是以为序。

严明

2023年7月 志于沪上汪洋斋

凡  例

一、本书所言“明代”,以生活于这一历史时段(1368—1644)中的作家为主,对于由元入明和由明入清之跨代作家,则按年龄与政治态度的双重标准综合考虑予以取舍:由元入明者,如洪武元年(1368)年届五十者,原则上不收,但若曾跟从元末义军反元,服务于明王朝者,则予以收录;由明入清者,如崇祯十七年(1644)已年满五十者,不论其后来是否屈从新朝,一般予以收录;未满五十,但自发组织或参加抗清活动,或入清后以“明遗民”自居之作家,也予以收录。

《列朝诗集》

二、本书共收稀见明别集463种。所谓“稀见”,盖指存在于台湾的孤本、同一种大陆别集的台湾不同版本、名人题跋本、稿钞本等,本书也予以收录。如果同一种别集,大陆存有刊本,则台湾所藏该集之抄本时间晚于刊本(且无名人题跋),则一般不予收录。

三、本书正文条目体例如下:以该存世诗文集题名、卷数作为该条目的标题,黑体标出。词条正文首列该集作家之小传。提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重要书目著录情况、版本、藏地、行款、板式、藏书印、序跋、被现代丛书收录情况。

四、本书择要辑录对作家及诗文集价值的评价,以该作家同期或后世主要文学批评家的评论为主,如《四库全书总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陈田《明诗纪事》等。

五、本书注重一种别集不同版本间的流变递衍,因此摘录了必要的序跋、题识等。关于藏书印,将台湾主要藏书单位著录的藏书印与集内印章比对无误后,按照钤印先后予以重新排布。

后  记

我曾经在《上海地区明代诗文集述考》一书的后记里说过,那本书从准备到面世有十个年头,而这本书前前后后加起来也有八个年头了,算是“八年奋战”的产物吧。

《上海地区明代诗文集述考》

先师李时人先生2013年12月拿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代作家分省人物志》后,就有派人去域外访书的计划,尤其那些稀见明别集更是必须寓目的对象。2015年初步定下由我去台湾访书,但因为手续、沟通等原因,2015年并没有成行。

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我开始注意利用网络查询台湾、日本甚至欧美等藏书机构的资源,收集相关的数字文献。台湾的几大藏书机构,如它的“国家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傅斯年图书馆是较早进行古文献数字化并与世界发达国家实现资源互联互通的公共藏书机构。

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最初几年,由于4G技术没有完全普及,影像资源传输很慢,下载更慢。2015年前我要从台湾“国家图书馆”下载一页古籍常常耗费数十秒甚至更多,尽管这样,还是下载了不少有用的文献。

2016年、2017年、2019年,我三次利用暑假去台湾访书,每次一个月,将台湾的稀见古籍微片资源转化成纸质文件,通过邮局寄回大陆,前后寄回的稀见文献近30个A4纸箱400余种,真是收获满满!

在台湾时,看到那么多稀见宝贝,真有种如饥似渴的感觉。为了尽可能多的复印文献,好多天的午饭或者靠零食解决,或者和晚饭一块儿解决。当催促下班的铃声响起、抱着纸箱走出台湾“台图”的大门时,满心的喜悦冲澹了空腹的饥肠辘辘。

到了晚上,我便将带回的古文献以叙录的形式作初步整理,2018年我将整理后的成果以“台湾现存稀见明别集述考”的形式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立项通知书下来时,先师已经仙逝半年多了。所以,这本书也是导师重大项目的成果之一,可惜他老人家看不到了。饮水思源,我要向先师致以无限的敬意和谢意!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明代卷

1998年,导师接受了中华书局邀请编纂《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的任务,之后导师把学术重点转向了明代文学。苦于明代文学文献稀少,他开始有意识的让自己的博硕士生以地域作家为研究对象,进而进行明代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为使研究更系统、更有保证,他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代作家分省人物志》,刚一立项,导师便查出原来贲门处的结节有异常,不得已于2014年5月份做了手术。术后尽管积极配合治疗,还是在三年后发现了扩散的癌细胞,于是在2017年3月份进入上海肿瘤医院动了手术(实际并没有动手术,因为已经扩散,这善意的谎言一直维持到导师去世),出院不久就住进上海六院老干部病房调养。

2017年10至12月应该是老师最痛苦的一段时期,这段时间他已基本不能行走,一天大半时间都在卧床休息。10月中旬,我在医院侍候老师一段时间,目睹了导师痛苦万分的样子。

他白天坚持写东西,晚上又因后背“剧痛”(导师原话)睡不着觉。我夜里醒来,每次都见到导师佝偻着身体坐在床上,头垂在胸前,表情非常痛苦,这时我真心如刀绞!尽管病重在床,但他仍相信自己能康复出院,并和去探望的弟子们兴致勃勃地聊起自己五年、十年的学术规划。

李时人教授

医学没他身上诞生奇迹,导师在2018年3月28日上午10时28分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学术,永远离开了我们。他走的前两天,中华书局赶印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明代卷》带着墨香快递到了他的床头,导师的身体已经对耗费了他近二十年心血的著作做不出明显的反映,但环立在一侧的弟子们还是能感觉出他卸下一肩重担、带着一丝慰藉的微妙情感……

可以告慰先生的是,先生逝后,项目在俞钢教授主持下,扎实推进。在2022年3月15日上海疫情封城的日子里举行了线上结项评议会,并顺利结项,获得了“优秀”等级。

关于本书,这里要强调一点,拙著也是为了先师将要出版的遗著《明人诗文别集总目提要》准备资料。先师是一个视学术为生命的人,他在病逝前曾留下遗嘱,希望《明人诗文别集总目提要》以后能出版面世。

导师派我两次去台湾查阅资料,最直接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重大项目结项,但也有为这部大稿准备资料的用意。我除了这部即将面世的书稿外,后面还会有其它书稿推出,也是为了导师将要出版的《明人诗文别集总目提要》做准备工作。

在目前两岸分裂分治的情况下,要去台湾访书,必须由对岸公立机构担保邀请才行,因此非常感谢师大原研究生院俞钢教授、原国际交流处夏广兴教授,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认识了台湾元智大学的洪泉湖教授,台东大学的梁忠铭教授、何俊青教授,并得到了他们及他们同事的热情帮助、周到接待,在此诚致谢意!

洪泉湖教授是一位温文尔雅的长者,曾任元智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院长。2016年我初次去台湾,他热情地到机场接机,带我参观元智大学校园,晚上首次在一个叫“禅园”的富有人文气息的花园式餐厅领略了台湾的饮食文化。

《明代作家分省人物志》

台湾的很多地方的地名文化氛围浓厚,比如这个“禅园”,再如后来我居住的南昌路附近的“里仁”小超市——“里仁为美”即来自《论语》。有时我漫步在台北街头,还能看到数不清的以大陆各省市县命名的小吃及道路街巷。

梁忠铭教授曾任台东大学的副校长。我和广兴教授首次见到梁教授是2016年暑假,此时他刚从东京学术交流回来,我们在台北大安公园附近一个叫“莫宰羊”的饭店吃的羊肉火锅——这店名实在有点反讽!也因此记忆犹新。

第二年,再去台湾时,梁教授在台东大学接待了我和夏老师,并开车带我们沿台湾东海岸往北游览,台湾东海岸的风景真的让人惊艳!

何俊青教授现任台东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他脸庞黑红,中等身材,初次见面,我以为他出身台湾高山族,没想到他却是国民党老兵的后代,祖上是大陆湖南。何老师热情、豪爽,见面不久,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后来在大陆,也数次托他在学术资源方面帮忙,何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给予帮助。

此外,还要对以下富有才情的朋友、同门及同事送上我真诚的谢意:

上海图书馆邹晓燕先生精篆刻、工书法,古籍中的钤印数次请他们帮助辨认。

《谢肇淛研究》,李玉宝著,凤凰出版社2021年12月版。

我的同门河北科技大学的孙良同教授对书法有很深造诣,上海师大的刘永文教授、青岛大学的周潇教授、凤凰出版社的吴琼师妹、山东工商大学的马兴波师弟皆治学严谨,对古文字有独到见解,他们对我屡次请教不厌其烦,得他们帮助甚多,谨致谢意。

也要感谢古文献特藏部的戴建国、孙麒、石晓玲、张雅琴等同事们,这是一个温暖的集体,常常在晚饭后为了一个版本、一枚印章、一个字体在一起“争鸣”半天,得到了他们的帮助也耽误了他们太多时间,谢谢他们。

与十多年前相比,师大图书馆员工的学力、职称、科研素养有了很大提高,图书馆的党政领导与时俱进,将科研作为年度重要工作。

在此氛围下,我数次去有关藏书单位访书,得到了馆里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对曹鹏书记、贾铁飞馆长、赵龙副书记及其他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

还要感谢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郭冲老师,郭老师学养深厚,谨严细致,对拙稿文字多有补正。

李玉宝

2023年1月书于上海

作者简介

作者近照

李玉宝(1971.3—),男,山东省德州市人,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人文资源建设与研究”重点创新团队成员。图书馆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文献整理与文学研究。近年来,出版《上海地区明代诗文集述考》《谢肇淛研究》两部专著,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明代部分词条修订工作。作为子课题主持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代作家分省人物志》研究(已结项,获优秀等级),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台湾现藏稀见明人别集述考》(已结项)、《海外稀见明别集整理与总目提要》(在研)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