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清样》—撰文 | 文一刀
茅台,一个树大招风的典型。无论你是手握飞天推杯换盏,还是身处酱缸里外逢源,都摆脱不了福祸两相依的魔咒。如今,这个定律再次在袁仁国身上应验。
袁仁国,1974年参加工作,次年,19岁的他就进入茅台酒厂。然后开始从办公室秘书为起点步步升迁,2000年任茅台上市公司董事长,2011年任茅台集团董事长。
在其担任茅台上市公司这18年里,茅台股价上涨了150倍。2018年5月7日深夜,一个震动业界的消息突然曝出:袁仁国被免职了。原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此时,距离李保芳从贵州省经信委空降茅台还不到两年,而有着酿酒大师称号的袁仁国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在茅台集团。
在被免职茅台集团董事长之前,袁仁国先是于2017年1月被任命为贵州省第十二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8年2月,袁仁国转任贵州省政协,任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卸下董事长一年后,袁仁国于2019年5月5日突然被免去了政协职务。这已经是一个相当明确的危险信号,果然,17天后,袁仁国遭查落马的消息就公布了。
通报内容不仅严厉,从点明的事项来看,更是酒色财气样样不缺。比如称袁仁国其大搞权色、钱色交易;将茅台酒经营权作为拉拢关系、利益交换的工具;大搞权权、权钱交易,大肆为不法经销商违规从事茅台酒经营提供便利,严重破坏茅台酒营销环境;大搞“家族式腐败”等。看来,这些世俗的诱惑袁仁国一样都没有抵挡得住。
而此时,茅台公司也正经历着李保芳掌舵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挑战。5月5日,贵州茅台大股东茅台集团宣布成立贵州茅台集团营销有限公司。鉴于贵州茅台旗下已经有一家销售公司,即贵州茅台酒销售公司,由贵州茅台95%控股,负责茅台全国自营系统下的33家自营公司。因此茅台集团的举措很快引发质疑,称茅台集团实际上是通过另立营销子公司来和上市公司贵州茅台争夺利益,将一部分本该预期进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转移到了集团层面。
而经销商清理的大背景更是加重了质疑的分量。公开信息显示,从去年起茅台一直在加速清理淘汰经销商:2018年,贵州茅台的经销商数量减少了607家,其中茅台酒经销商数量减少437家;2019年一季度,在未显示增加的情况下,大幅度减少533家,其中494家属于酱香系列酒经销商;
此种背景下,60%控股茅台股份公司的集团公司突然跳出来再成立一个营销公司,明摆着是冲着接手削减经销商后挤出来那两万吨流通利润而来。如此一来,则把股份公司利益转移给集团公司私有,集团作为大股东就可以分到两份利益:一份是茅台利益,一份是茅台分给营销公司的利益。相应的,投资者势必就分的更少。
茅台集团做为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这样不顾规则来争夺双份上市公司利益,也被视为吃相太疯狂,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果然,就有自称茅台股份个人股东的微博用户实名向上交所投诉茅台股份,称茅台股份涉嫌向母公司茅台集团输送利益。
5月7日,上交所向茅台股份发出监管函,要求其控股股东茅台集团说明成立营销公司的主要考虑、是否有经营上市公司茅台酒的计划、上市公司与营销公司之间是否可能新增关联交易,以及说明此前削减经销商数量与控股股东成立营销公司的关系。目前还未见答复。
该事件让茅台股价大跌,巨额市值遭蒸发,一度宣称要在市值上追赶工商银行的梦想也暂时成为泡影。
此前,许多人喜欢把A股的贵州茅台比作美股的可口可乐,甚至相信茅台的市值最终会超越工商银行,其实这种想法犯了一个将问题简单化的错误。茅台确实是A股里少有的好股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随着股价起伏,其市值也曾有三次突破万亿,而且现在看来其在市值万亿俱乐部里也基本坐稳。但是茅台市值相比工商银行还有一倍的距离,超越工行市值意味着在股本不变情况下茅台股价要在900元股价基础上再翻番,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
与可口可乐多年持续高增长来源于从美国走向全球过程不同,茅台酒很难成为世界性的消费品,而国内人口红利和经济增速红利如今都在遭遇瓶颈且短期难见扭转,接下来茅台还能有多少增量消费?答案显而易见:虽然不敢说消费规模已经到达峰值,在消费降级的客观现实下,继续增加已经很难。
事实上,近年来出现的茅台供不应求很大程度上来茅台酒提价预期下的投资性购买。也正是看到如此,茅台的增长策略主要是基于提价。2018年初,茅台酒的出厂价从819元提升至969元,500ml装的53度飞天茅台酒的终端定价从1299元/瓶提至1499元/瓶。最新年报显示,茅台酒对贵州茅台营业收入的贡献近九成,2018年毛利率达到93.74%,同比提升了0.92个百分点。2017年茅台酒的毛利率是89.93%。2018年茅台酒的销量达到3.25万吨。以每吨茅台酒2124瓶计算,提价带来的直接营收就增加约103.5亿元,这波涨价红利在2018年得到释放,接下来继续涨价虽然还有空间,但长期继续下去谁都知道很难。
不仅难,价格再这样高下去,树大招风的事儿谁知道还会发生在谁头上。—《调查清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