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这一回,我们讲一些宋武帝刘裕的生前身后事,特别是一些细节,蛮有意思。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安徽省萧县东北)人,史称其为汉高帝刘邦的老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世孙。东晋建立后,刘氏宗族移居到晋陵丹徒的京口里(江苏省镇江市境)。
据说,刘裕本人,早就知道他会做天子。
刘裕出生于兴宁元年(公元363年)三月十七日的夜里,他出生时,有神光把屋子照得一片光明。
刘裕长大后,有一天,到京口(江苏省镇江市)的竹林寺去耍,耍累了,就跟讲堂前面睡着了。于是乎,寺中的和尚们看到一条五彩斑斓的大龙盘在讲堂之前。刘裕醒了之后,有和尚告诉他,刘裕喜得嘴都合不拢,对自己说,出家人不打诓语,他们应该不会骗我。
刘裕老爹刘翘的墓,在丹徒的候山(可能指圌山,在镇江市东面。圌读如垂),就是秦朝时所说的曲阿、丹徒之间有天子气的那个地方。当时,有个叫孔恭的风水师,看墓地特别拿手。刘裕有一次和孔恭游山,故意把老孔同志引到老爹的墓旁,假装很随意地问,孔老师,您看这个墓怎么样?孔恭四下观望一番,说,这个地方可不一般。刘裕从此心中更有底了(帝由是益自负)。刘裕不论到哪,或走路,或坐卧,时不时就有两条小龙跟在他身边,上山砍柴,下水摸鱼,身边的同伴有的就曾经看见过。等刘裕地位尊贵之后,那两条龙的个头儿也长大了不少。

【百度AI绘制,有点儿怪哈】
刘裕家穷,有一次到新洲(可能指薛家洲,江苏省南京市北长江中)割草,看到一条几丈长的大蛇,刘裕一箭射伤大蛇。第二天,刘裕又到新洲,听到有杵臼捣东西的声音,循声而去,发现好几个青衣童子,在草丛中捣药。
刘裕问他们在干嘛。
童子说,我们大王被刘寄奴射伤了,我们在给大王配敷伤的草药。
刘裕问,你们大王有神通,为什么不杀掉刘寄奴?
童子说,刘寄奴是王者,不可杀。
刘裕于是一顿呵叱,把童子们赶跑了,他们配好的草药,刘裕一点儿没客气,全部打包带走。
又一次,刘裕在下邳(江苏省睢宁县北古邳镇)的一家旅舍投宿,碰到一个和尚。那和尚见到他,说,江东将要大乱,能使这里安定下来的,莫非就是你吗?
刘裕手上有伤,多年不愈,那和尚有一种黄色药粉,送给刘裕,然后就突然不见了。刘裕将药粉敷在手上,只敷了一次,伤口就好了。刘裕将和尚的药粉和童子们的草药收好,日后但有创伤,只要敷上,即可痊愈。
衣赐履说:上面的记录,主要引自《南史·宋本纪》,读起来有些荒诞,不像读史书,像读《聊斋志异》。
帝王们出生时有神光的记录,比比皆是;和尚们看到刘裕化身五彩大龙,当年高帝刘邦喝大了,旁边人也看到龙;刘裕射大蛇,刘邦斩白蛇,显然,在宣传天命在己方面,刘裕缺乏想象力,老是抄前人的作业,呵呵。
但是,大家不要觉得这些宣传很荒唐,实际上,一点都不荒唐,就跟神秘莫测的谶语一样,只要信的人多了,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就能证明天命在我!
公元2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将皇位禅让给刘裕。
六月九日,司马德文下策书,命刘裕即天子位,刘裕推辞。
司马德文又派使持节、兼太保、散骑常侍、光禄大夫谢澹,兼太尉、尚书刘宣范,奉上御玺绶带,接受帝位的礼节,一如尧舜、汉魏旧制。刘裕上表推辞,但司马德文已经退位,回以前的琅邪王府第去了,奏表呈上,没人审批了。
之后,陈留王曹虔嗣等二百七十人及宋国群臣一道,上表劝刘裕登基,刘裕表示,我德行不够诶,我怎么能当皇帝呢,云云,总之就是不同意。
衣赐履说:谦逊的美德,一定要表演到位。刘裕把陈留王曹虔嗣请出来带头儿,实在是神来之笔。老曹是曹魏末帝、被司马家贬封为陈留王的曹奂的六世孙,把这位爷请出来,一方面证明禅让的合法合理性,另一方面,让被你们司马家搞废了的老曹家来搞这个事情,简直不要太合适!我们简直能够想像老曹心里有多么的开森!呵呵。不过,老曹同志下个月(七月)就去世了,估计也没啥可遗憾的了吧。

【曹虔嗣哈哈大笑。百度AI绘制。】
好,轮到史诗级专业吹鼓手出场了,此君名叫骆达,是大晋朝的太史令,专门负责解释天象、阴阳这方面的现象。
骆达当当当讲了一大堆,有理论,有实例,把所有人都征服了,他说:
老大,你现在如果不登基,老天都不答应诶!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哈,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至元熙元年(公元419年),太白金星,大白天出现在天空中七次诶,占卜结果是,太白经天,人更主,异姓兴。义熙七年(公元411年),有五条彩虹出现在东方,占卜结果是,五虹见,天子黜,圣人出。义熙九年(公元413年),镇星(土星)、岁星(木星)、太白(金星)、荧惑(火星)聚于井宿(二十八宿之一)东边;十三年(公元417年),镇星进入太微,占卜结果是,镇星守太微,有立王,有徙王。元熙元年(公元419年)冬天,有四条黑龙飞上天空,《易传》上说,冬,龙见,天子亡社稷,大人受命。冀州有个和尚名叫释法称,他对弟子普严说:
嵩山神说,江东有刘将军,是汉家后裔,应当接受天命,我以三十二块玉璧和一饼镇金给他,这是刘氏传国的世数。
汉朝从建武至建安末,一百九十六年禅让给魏朝;魏朝从黄初至咸熙末,四十六年禅让给晋朝;晋朝从泰始至今,一百五十六年了,都有个六诶,这是上天对禅让改朝的预示诶。
等等等等,骆太史举了类似的例子数十条,群臣又不断恳请,刘裕实在推脱不掉,终于答应做大家的皇帝。
衣赐履说:解释一下玉璧和镇金。《宋书·符瑞志》载,释法称把这个事儿告诉弟子普严之后,普严又告诉了同学法义。法义在公元417年的七月,跟嵩高庙的石坛下面,得到了玉璧三十二枚,黄金一饼(《建康实录·宋高祖武皇帝》记为公元418年的二月)。显然,和尚把玉璧和黄金献给了朝廷,骆太史才会拿出来说事儿。之前讲的天象,都是虚的;而玉璧和黄金,都是沉甸甸的实物诶。当然,这个事儿不必太当真,一准儿是刘裕的马仔们操办的,呵呵。
《符瑞志》上,还有一条所谓的孔子《河雒谶》,有这么几句:
二口建戈不能方,两金相刻发神锋,空穴无主奇入中,女子独立又为双。
二口建戈,"劉"字也。晋氏金行,刘姓又有金,故曰两金相刻。空穴无主奇入中,为"寄"字。女子独立又为双,"奴"字。
刘寄奴,也被这帮货给鼓捣出来了。
按这些神叨叨的说法,如果刘寄奴不出来做皇帝,老天爷都不能答应。
公元421年,正月,刘裕任命次子、扬州刺史、庐陵王刘义真(本年十五岁)为司徒,尚书仆射徐羡之为尚书令、扬州刺史,中书令傅亮为尚书仆射。
九月,刘裕派人干掉了东晋末帝司马德文。
公元422年,正月十日,刘裕任命徐羡之为司空、录尚书事,继续兼任扬州刺史;江州刺史王弘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领军谢晦为领军将军兼散骑常侍,总管宫廷安保工作。
徐羡之出身寒门,没受过高等教育,学术功底不行,但是,此人智商很高,颇有格局气度,因此,身居高位,朝野上下,都很服气,认为他就是做宰相的料子。徐羡之平时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徐羡之精于下棋,但观看别人对弈时,即使已经洞察棋局,却表现得没看透似的,时人对他倍加推崇。
傅亮、蔡廓常说,徐公通晓万事,善于调解纠纷(徐公晓万事,安异同)。
二月四日,刘裕下诏,分割豫州淮河以东为南豫州,治所设在历阳(安徽省和县),以四子、彭城王刘义康为南豫州刺史;又分割荆州的十个郡,建立湘州,治所设在临湘(湖南省长沙市),以左卫将军张邵为湘州刺史。
衣赐履说:从荆州分出湘州,应该是考虑荆州实力太强,不好控制,故分而制之。
三月,刘裕病重,太尉、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一道进宫侍侯。有朝臣建议,派人向神灵祈祷,刘裕不许,只派侍中谢方明到宗庙焚香,向祖先汇报了病情。
《通鉴》载,刘裕一向不信稀奇古怪之事(不信奇怪),他在富贵之前,身上发生许多祥瑞之事,极为神奇,富贵之后,史官向他查证,刘裕都拒而不答。
衣赐履说:刘裕“不信奇怪”之事,我在《宋书》《南史》《建康实录》上都没找到,不知《通鉴》引自何处。刘裕不信鬼神,大概是属实的,别看他玩儿谶书,玩儿天象,玩儿祥瑞,玩儿得挺嗨,但那都是为了政治需要,他知道鬼神治不了他的病。我感觉,正因为刘裕不太信鬼神,所以他做事,不太怕遭“报应”,一再突破底线。
刘裕任命檀道济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原晋帝国的兖州,南宋帝国加南字,而把原来的北兖州改称兖州)刺史,镇守广陵(江苏省扬州市),兼领淮南各路军队。
当初,皇太子刘义符总是和谄媚小人混在一起,谢晦曾对刘裕说:
陛下年事已高,是时候考虑社稷传承的问题了。神器至关重要,不能交给没有才能的人哪。
刘裕问,你看庐陵王刘义真如何?
谢晦说,且容我前往观察。
谢晦造访刘义真,刘义真热情接待。刘义真与谢晦谈话,谢晦则含糊其辞,不怎么答话。
谢晦回去之后,对刘裕说,庐陵王的德行配不上他的才能,不是人主之才。
衣赐履说:这一段,出自《建康实录·废帝荥阳王》。我觉得很有些奇怪。乍一看,是谢晦告诉刘裕,位子绝不可传给刘义真,因为那家伙不是做人主的材料。但仔细咂摸就会发现,刘裕对嫡长子,也即后来的太子刘义符,也是不满意的。否则,他根本没必要问谢晦对次子刘义真的看法。接下来的历史走向,非常邪门儿,刘裕死后,大宋朝就发生惊天血案,最终坐稳了江山的,既非老大刘义符,也非老二刘义真,而是老三刘义隆,不论《建康实录》所述真伪,这一段儿历史,都十分值得玩味。

三月五日,刘裕任命刘义真为都督南豫、豫、雍、司、秦、并六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
刘裕病情稍愈,三月十七日,大赦天下。
五月,刘裕病重,召见太子刘义符,告诫他说:
檀道济虽有才干,精于谋略,却无野心,不像他的哥哥檀韶,难以驾驭。徐羡之、傅亮,当不会有其他企图。谢晦多次随我出征,颇识机变,将来如果有问题,一定是他。今后,可以找机会把他安排到会稽、江州等地任职。
刘裕又写下手诏,说:
后世如果出现年幼的君主,朝中政事一律由宰相负责,皇太后不可临朝主政。
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共同接受遗命。
五月二十一日,刘裕在西殿去世,享年六十岁。
衣赐履说:刘裕留下的这个辅政班子,不久之后,就掀起了刘宋王朝第一场血雨腥风,太子刘义符,身陷死局,无处可逃。
刘裕生前,生活简朴,清心寡欲,起居有常,严整有度。穿着打扮很朴素,车马也没什么装饰,什么游玩啊,宴饮啊,音乐会啊,他都很少组织。刘裕的后宫嫔妃不多,打后秦时,得到了天王姚兴的侄女,刘裕对姚美女非常宠爱,就不怎么打理政事了。谢晦跳出来劝谏,刘裕立即把姚美女送出宫去了。刘裕不大花钱,所以内府空空荡荡,所有的财产全放在国库。宁州曾经献上琥珀枕头,非常精美。
当时即将北征,刘裕听说琥珀可以治疗创伤,立即下令,把琥珀枕捣碎,分给诸将领。岭南(南岭以南)进贡过一种筒装细布,展开之后长达八丈。刘裕觉得这种布太过华美,耗时耗力不实用,就命有关部门弹劾岭南太守,把布还给当地,并下令禁止岭南再织这种细布。刘裕的闺女们出嫁,嫁妆寒酸得很,就给二十万钱,其他的,啥也没有。宫内宫外,严格执行,没有人敢于奢侈浪费。儿子们早晨前来问安,只要不是正式场合,刘裕往往脱去皇袍,换上便服,就跟普通老百姓家里一样,其乐融融。
到了大明年间(公元456年—公元464年),宋孝武帝刘骏打算把他爷爷刘裕生前所居老屋拆掉,腾出地儿来建玉烛殿。刘骏和群臣一道进入老屋,床头有土鄣(可能是室内起隔断作用的土墙),墙壁上挂着葛灯笼(用葛麻粗布制成的灯笼)、麻绳拂(麻绳制成的拂尘),群臣不禁感叹,侍中袁顗(读如以)更是盛赞刘裕俭素之德。
刘裕那亲孙子刘骏,根本不接群臣的茬儿,自言自语道:
田舍公得此,以为过矣。
一个庄稼汉有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
衣赐履说:在孙子眼里,刘裕就是个土老帽儿,就是个庄稼汉,倒不是刘骏不懂事儿,皇子出身和农民出身,那认知能一样么!
刘裕去世,太子刘义符即皇帝位,年仅十七岁,下令大赦,尊皇太后萧文寿为太皇太后;封太子妃司马茂英为皇后。司马茂英是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女儿海盐公主。
六月一日,刘义符任命尚书仆射傅亮为中书监、尚书令,领军将军谢晦为中书令,侍中谢方明为丹阳尹。
六月十七日,长沙景王刘道怜去世。
衣赐履说:这位爷,没进辅政班子,估计当时已经病得够呛了。讲真,刘道怜虽然历史口碑就是一混球儿王爷,啥也不会,但是,如果他在,他那位大侄子,都未必会是那么惨的结局。
七月八日,刘裕被安葬在初宁陵(建康城东蒋山东南),谥号为武皇帝,庙号高祖。
公元423年,元旦,大宋王朝下令,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景平。

【太子刘义符,陷入死局。百度AI绘制】
衣赐履说:大家记住景平这个年号,我们马上就要讲到一桩离奇的公案——景平宫变。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