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当初,后秦天王姚兴去世,刘裕对后秦帝国展开了灭国打击。
这回,轮到刘裕自己了。
公元422年,五月二十一日,宋武帝刘裕去世。
当初,刘裕拿下长安,灭了后秦,北魏皇帝拓跋嗣大为惶恐,派出使节向刘裕示好。从那之后,北魏先是与东晋、跟着是与刘宋,开启了常态化互访模式,搞得睦邻友好似的。
九月,刘裕去世的消息传到拓跋嗣耳朵里,拓跋嗣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时,刘宋的使臣、殿中将军沈范,刚刚完成出使北魏的任务返回,走到黄河边儿,正打算渡河,就被拓跋嗣派的人给逮回去了。
一想到刘老虎死了,拓跋嗣就喜得眉毛也挑起来了,信天游也哼起来了,要不趁这个时候捞他一票,简直天理不容啊!

拓跋嗣打算攻打黄河南岸的洛阳、虎牢(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和滑台(河南省滑县),就跟群臣商量。
白马公崔浩反对,他说:
刘裕刚刚去世,我们乘人家办丧事而兴兵讨伐,即使得手,也并不长脸诶。何况,我们并没有一举平定江南的实力,当下,应该派使节前往吊祭,抚慰刘裕的孤儿寡妇,传播我大魏的仁义之名,这才是美事一桩诶。如此一来,我们德化荆、扬,南方的金子,象牙,各种珍宝,等等等等,不用咱张嘴要,他们自己就给送来了。现在,刘裕刚去世,他的党羽还没有分裂,我们大军压境,他们势必抱团儿抵抗,我军很难成功。不如往后推一推,等他们自己犯错误。只要宋国的那几个辅臣开始争权,则一定发生变故,到时我们再出兵,我敢打包票,根本就不用怎么打,淮北的大片土地即会收入我们囊中。
拓跋嗣锐意南伐,诘问崔浩说:
老崔,当年姚兴刚死,刘裕就前往讨伐,一举灭掉了秦国。现在换刘裕死了,怎么我就不能去讨伐?
崔浩说,姚兴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争权打起来了,所以刘裕才会出兵讨伐。
拓跋嗣大为光火,不理崔浩。
衣赐履说:拓跋嗣打算讨伐刘宋,崔浩立即跳出来唱反调,虽然他说的并非全无道理,但我更倾向于认为,崔浩身为汉人士大夫,他内心深处不愿与汉人政权为敌,至少,他不像被刘裕夺了权力的司马家皇族那样仇视刘宋政权。连我都这么想,北魏高层会认同崔浩反对南征的说辞吗?
后来,崔浩帮助拓跋焘统一了中国北方,功盖当世,却被拓跋焘一夕诛族,我觉得,恐怕与他这种汉人情结不无关系。
拓跋嗣授予司空、郑兵将军奚斤符节,加授晋兵大将军、代理扬州刺史,率宋兵将军、交州刺史周几,吴兵将军、广州刺史公孙表等,进攻刘宋。
衣赐履说:注意,郑兵将军、晋兵将军、宋兵将军、吴兵将军,这些个将军称号,无一不显示出拓跋氏对江南的觊觎。
大军出发之前,由监国、太子拓跋焘召开会议,讨论大军南下是先攻城还是先掠地的问题。
奚斤认为应先攻取城池,崔浩反对,说:
南方人擅长守城,当年苻坚进攻襄阳,攻了一年,都没能破城。现在,我们以大军攻小城,如果不能立即攻克,就会挫伤士气,敌人即可按部就班增援。我军疲惫而敌军锋锐,就会陷入危亡之境。不如分兵夺取土地,以淮河为限,委派地方官员,征收田赋租金。这样一来,滑台、虎牢则处于我们大军的北面,当他们对南方的救援感到绝望时,必会沿黄河向东逃窜。倘若他们不走,就会成为瓮中之鳖。

吴兵将军公孙表坚持应该先攻城,拓跋嗣批准。
奚斤率步、骑兵二万,渡过黄河,在滑台的东面扎营。
此时,刘宋司州刺史毛德祖镇守虎牢,东郡(郡政府设滑台)太守王景度向毛德祖求救,毛德祖派司马翟广等,率步、骑兵三千前往救援。
之前,故晋帝国逃亡皇族司马楚之,在陈留(河南省开封市东)境内招兵买马,集结反宋力量。司马楚之听说北魏大军南伐,立即派使者前往迎降。拓跋嗣大喜,当即任命司马楚之为征南将军、荆州刺史,命他不断侵扰刘宋的北部边境。
毛德祖派长社(河南省长葛县)县令王法政,率军五百,守卫邵陵(河南省郾城县东);将军刘怜,率骑兵二百,驻防雍丘(河南省杞县)。
司马楚之突袭刘怜,没能攻克。
正在此时,刘宋朝廷为守军运送的后勤物资到了,刘怜出城迎接,酸枣县(河南省延津县)居民王玉,一道烟通知了北魏军队。
十月二十八日,北魏尚书滑稽(此人名字就叫“滑稽”)率军袭击仓垣(河南省开封市东北),仓垣守军,全都跳墙逃命去了,陈留太守、冯翊(陕西省大荔县)人严棱向奚斤投降。北魏方面任命王玉为陈留太守,命他镇守仓垣。
奚斤等人围攻滑台,不能攻克,请求增援。拓跋嗣接到请示件,大怒,派人把奚斤臭骂一顿。
拓跋嗣亲率五万大军南下,声援奚斤。
十一月,北魏太子拓跋焘率军北上,屯驻塞上,命安定王拓跋弥和北新公安同留守京师。
衣赐履说:拓跋焘本年十五岁,率军北上,应该是为了防备柔然来犯。
十一月十一日,奚斤等人攻克滑台,刘宋守将王景度逃走。拓跋嗣任命成皋侯苟儿为兖州刺史,镇守滑台。
奚斤大军攻克刘宋将领翟广驻守的土楼(河南省滑县西),乘胜进逼虎牢,镇守虎牢的刘宋司州刺史毛德祖反击,多次击败北魏军。
十二月十八日,拓跋嗣到达冀州(州政府设信都,河北省冀县),派楚兵将军、徐州刺史叔孙建,从平原(山东省平原县)渡过黄河,夺取青州、兖州。刘宋豫州刺史刘粹派治中高道瑾,率步、骑兵五百,据守项城(河南省沈丘县),徐州(州政府设彭城,江苏省徐州市)刺史王仲德屯驻湖陆(山东省鱼台县东南)。
拓跋嗣派中领军、鲜卑人娥清,期思侯、柔然人闾大肥,率军七千,会同宋兵将军周几、楚兵将军叔孙建等,屯驻于碻磝(山东省茌平县西南。碻磝读如敲熬)。
十二月十五日,刘宋兖州刺史徐琰放弃尹卯城(山东省东阿县西北)向南逃走,于是,泰山(山东省泰安市东)、高平(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昌邑镇)、金乡(山东省金乡县)等郡,全部落入北魏手中。
叔孙建等人进入青州,故晋朝逃亡皇族司马爱之、司马季之等,率领他们组建的反宋力量,向叔孙建投降。
刘宋青州(州政府东阳)刺史竺夔,镇守东阳城(山东省青州市),派人向朝廷告急。
十二月二十一日,刘宋朝廷下诏,任命镇北将军、南兖州(州政府设广陵,江苏省扬州市)刺史檀道济,为监征讨诸军事,会同徐州刺史王仲德,前往救援。庐陵王刘义真(南豫州刺史,时驻寿阳,安徽省寿县)派龙骧将军沈叔貍(同狸),率军三千,赶赴豫州刺史刘粹,视情救援。
公元423年,正月,北魏黑矟(同槊)将军于栗磾进攻金墉城。
正月五日,刘宋河南(郡政府设洛阳)太守王涓之弃城逃走。拓跋嗣任命于栗磾为豫州刺史,镇守洛阳。
正月十八日,拓跋嗣抵达邺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
正月二十二日,檀道济进抵彭城。青州(东阳)、司州(虎牢)情势都很危急,檀道济军队不多,分开赴援力量分散,考虑青州刺史竺夔兵力更弱,便决定先救青州。
北魏楚兵将军叔孙建攻入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大军所到,刘宋城池全线溃败。刘宋青州刺史竺夔召集百姓进入东阳城,闭门固守,不愿入城的,命他们把田里的庄稼全部割掉,据险而居,以使北魏军无法就地取粮。
北魏建义将军刁雍前往邺城晋见拓跋嗣,拓跋嗣说:
老刁啊,我听说早年间,你家有个人把刘裕捆起来,狠狠修理过一回,那人是谁啊?
刁雍说,是我的伯父刁逵。
拓跋嗣大笑,说,那刘裕父子应该很害怕你才对诶。
拓跋嗣接着说:
之前,朕派叔孙建等人进攻青州,老百姓全躲起来了,东阳城久攻不下。既然刘家人一向害怕你,士人百姓又对你很信服,我想派你去协助叔孙建,你勉力为之。
于是,拓跋嗣任命刁雍为青州刺史,拨了五万骑兵,让他别立义军(个人感觉五万这个数目水分比较大)。刁雍到达青州,招集义众,又得到五千余人;派人安抚各郡、县,当地百姓归顺,送了很多粮食以供军需。
三月,奚斤、公孙表合兵进攻虎牢,拓跋嗣也从邺城派军助战。
刘宋司州刺史毛德祖,在虎牢城内挖掘地道,深达七丈,分为两道,一直挖出城外,再分为六道,直通魏军包围圈外。毛德祖组建敢死队四百人,通过地道突然出现在魏军身后,魏军大为惊慌。敢死队斩杀魏军数百人,焚毁攻城器械。
魏军一时溃散,很快重新集结,进攻虎牢,更为猛烈。
奚斤亲率步、骑兵三千,从虎牢直扑许昌(河南省许昌市东),刘宋颍川(郡政府设许昌)太守李元德,弃城而逃,北魏任命颍川人庾龙为颍川太守,镇守许昌。
毛德祖率军出城,与北魏公孙表大战,从早晨打到黄昏,斩杀魏军数百人。奚斤从许昌得胜归来,与公孙表合击毛德祖,毛德祖大败,士卒阵亡千余人,回城固守。
北魏皇帝拓跋嗣,又派万余人从白沙(河北省临漳县东南)渡黄河南下,屯驻濮阳(河南省濮阳市西南,在古黄河南岸)以南。
逃离许昌的刘宋颍川太守李元德,率残兵二百跑到项城,豫州刺史刘粹命他与治中高道瑾一道守城,并向朝廷请示,免去李元德弃守许昌之罪,朝挺批准。
三月八日,拓跋嗣到达韩陵山(河南省安阳市东北)狩猎,然后经过汲郡(河南省卫辉市),前往枋头(河南省淇县东南淇门渡)。
刘宋司州刺史毛德祖是荥阳(河南省荥阳市)人,他是在东晋末年才南下投奔刘裕的。毛德祖跟北方呆着的时候,与北魏吴兵将军公孙表是老相识。公孙表打仗,相当有两下子,毛德祖决定想办法把公孙表干掉。于是,毛德祖给公孙表写了一封信叙旧,公孙表也回信答谢。然后,毛德祖派人悄悄告诉奚斤,说是公孙表与毛德祖有阴谋。毛德祖每次给公孙表的信,都故意涂涂抹抹。公孙表每次收到毛德祖的信,自己看过之后,都呈报给奚斤看。奚斤盯着那些个涂改之处,心中起疑,就向拓跋嗣作了汇报。当初,公孙表与太史令王亮做过同事,公孙表一向看不起王亮,经常加以羞辱。此番,王亮就跟拓跋嗣身边儿,他与始昌子苏坦乘机上奏说:
公孙表把军营安扎在虎牢的东面,根本不是形便之地,导致不能迅速破敌。
拓跋嗣对星象啊、巫术啊这些个东西,是相当笃信的,他本来就对公孙表有旧怨,听了奚斤的汇报和王亮等的上奏之后,越发觉得公孙表不是个东西,于是,派人于深夜进入公孙表的军帐,直接绞死。

衣赐履说:拓跋嗣弄死公孙表,应该属实;但是否因毛德祖的离间计,当存疑。这个事儿,不见于《魏书》《北史》《南史》,只《宋书》如此表述,恐有为毛德祖“美颜”之嫌。
我们都知道,当年曹操与韩遂、马超等对峙,用贾诩的离间计,给韩遂写信,涂涂抹抹,韩遂没当回事儿,把信给马超等人看,马超认为韩遂涂改了曹操的信,因此与韩遂反目。
这个事儿,太著名了,妇孺皆知,但凡小学二年级毕业,就不能再上此当。
而公孙表是什么人?
人家可是法术高人诶!
《魏书·公孙表传》载,当年,道武帝拓跋珪认为,拓跋部人非常敦朴,老百姓都没啥欲望,不可以启发他们的机心,使得他们开始谋取个人利益。于是乎,这位公孙表顺着拓跋珪的意思,呈上《韩非书》二十卷,“太祖称善”。
看到了吧,公孙表不是粗人,他是研究法术的人,怎么可能上这么低级的当呢!
我个人认为,公孙表之死,主要是拓跋嗣对他不高兴了。
三月十八日,拓跋嗣从灵昌津(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古黄河渡口)渡黄河南下,前往东郡、陈留。
北魏楚兵将军叔孙建,率骑兵三万进逼东阳,城中干部战士一共一千五百余人。刘宋青州刺史竺夔,全力固守,时不时出奇兵袭击魏军,多次击退北魏的进攻。
竺夔派人出城,分别在东、西、南面挖壕堑。魏军在城北三百多步远的地方凿挖长围,又运来四个木制高楼,还有二十辆虾蟆车(古代的一种战车),置于长围之内。竺夔在城北挖了三条地道,与城外壕堑相通,又在外堑之内凿挖里堑,在城内挖子堑,派三百余人从地道出去,打算烧掉魏军的攻城器械。不料风向突然回转,没能点起大火,魏军乱箭齐下,杀伤不少宋兵,宋兵钻入壕堑返回。魏军将三条壕堑填平,只有子堑,虾蟆车够不着。
魏军以撞车撞城,竺夔招集壮士,将大磨石堆在城墙之上,又让人从子堑中出来,用粗麻绳拴住磨石,等魏军撞车靠近城墙时,宋兵在地道中将磨石拽下,将撞车砸烂(虏以橦攻城,夔募人力,于城上系大磨石堆之;又出于子堑中,用大麻縆张骨骨,攻车近城,从地道中多人力挽令折)。魏军又在城南挖掘长围,进攻更加激烈。竺夔持重,将士拼命,故能坚守多日,但是,城墙的砖头被大量毁坏,战士多有死伤。魏军攻势越发猛烈,城墙不断崩溃,战士死伤惨重,东阳城陷落在即。
衣赐履说:这一段儿,攻城与反攻城,译得我都快吐了,也译得稀里糊涂。我估计司马光大爷也没看太懂,所以《通鉴》上作了大段的删除。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宋书·索虏传》原文。
镇北将军檀道济与徐州刺史王仲德,日夜兼程,救援东阳。
三月二十七日,刘宋豫州刺史刘粹,派颍川太守李元德,突袭许昌,斩杀北魏委任的颍川太守庾龙,李元德留驻许昌。
拓跋嗣抵达盟津(即孟津,河南省孟津县东黄河渡口),黑矟将军于栗磾在冶阪津(河南省孟州市西黄河北岸)搭建黄河浮桥。
三月二十八日,拓跋嗣进入河内(河南省沁阳市)。
中领军娥清、宋兵将军周几、期思侯闾大肥,率军攻略土地,先后到达湖陆、高平,当地老百姓固守坞堡,射箭攻击。娥清等人大怒,接连攻破高平各县,屠杀数千家,虏获一万余人。刘宋兖州刺史郑顺之驻守湖陆,兵微将寡,不敢出击。
衣赐履说:之前说高平已经向北魏投降,可能此时发生了反复。
拓跋嗣又派并州刺史伊楼拔,协助奚斤进攻虎牢。
虎牢守将毛德祖顽强抵抗,斩杀魏军颇多,但手下将士也日渐减少。
四月一日,拓跋嗣到达成皋(虎牢),切断了虎牢前往黄河取水的通道。拓跋嗣亲自督战,依然不能攻克虎牢。
青州那头儿,北魏楚兵将军叔孙建攻破东阳城的北城城墙,形成一个宽达三十余步的缺口。竺夔在城内挖地道,向南延伸进渑水涧,作为退路。刁雍建议叔孙建,应及时从缺口攻入,不然,城中的人都跑光了。

【叔孙建】
叔孙建担心士卒伤亡太重,不肯同意。
刁雍说,如果害怕官军伤亡,我请率义兵先行入城。
叔孙建不听。
竺夔想从东面逃走,正赶上檀道济率军来援。
刁雍又建议说:
敌军畏惧我们的突骑部队,因此把车辆锁在一起,构筑方阵。大岘山(山东省临朐县南沂山。岘读如献)以南,道路狭窄,车辆不能并行。请您允许我率义兵五千,据守险要,击破敌军。
叔孙建说:
士卒水土不服,一半以上生病,继续僵持,人都死光了,还打个茄子!现在,保存实力、安全撤军才是上策。
四月三日,刘宋征北将军檀道济进驻临朐(山东省临朐县)。
四月六日,叔孙建下令焚烧大营及各种攻城器械,向滑台方向撤退。
檀道济大军抵达东阳,军粮不够,不能追击。青州刺史竺夔因东阳城已经残破不堪,移镇不其城(山东省即墨市)。
檀道济派王仲德进军尹卯,他本人屯驻湖陆。王仲德还没到尹卯,听说魏军已逃,便不再追赶,回军与檀道济会合。
北魏青州刺史刁雍,留驻尹卯。之后,刁雍招募谯郡(安徽省亳州市)、梁郡(河南省商丘市)、彭城郡(江苏省徐州市)、沛郡(安徽省淮北市)等地百姓五千余家,设置二十七个营寨,由刁雍统领。
叔孙建从滑台西进,与奚斤合兵一处,攻打虎牢。虎牢被围困已有二百多天,守城的精锐士卒几乎全部战死,而北魏军队却越来越多。奚斤攻破虎牢的外城,毛德祖又构筑了三重内城;奚斤再摧毁其中二重,毛德祖坚守最后一重,日夜奋战,守城将士不能休息,眼睛都生了疮。
这时,檀道济驻军湖陆,豫州刺史刘粹驻军项城,龙骧将军沈叔貍驻军高桥,畏惧魏军势盛,不敢前来救援。
闰四月二十一日,北魏军深挖地道,凿通了虎牢城中的水井。史称,井深四十丈,山势高峻陡峭,城中将士无法防卫。水井凿通,井水倾泻,城中无水,人马干渴,受伤的人,连血都流不出来了,再加上饥饿和疾病,守军终于挺不住了。
闰四月二十三日,虎牢城破。全城只有上党太守刘谈之、参军范道基,率二百余人突围而出,其他将士全部或战死或被俘。
当时,手下将士想保护毛德祖突围,毛德祖说:
我与此城同生共死,岂可使此城亡而我苟活呢!
拓跋嗣对毛德祖的英勇气节甚为欣赏,特别下令,对毛德祖,不许伤害,只可生擒。
北魏将军、鲜卑人豆代田抓获毛德祖,献给拓跋嗣。
衣赐履说:关于这段战事,《通鉴》基本上引自《宋书·索虏传》,作者沈约是梁朝人,祖父是刘裕手下名将沈林子,在用笔上,对汉族政权有所回护,在所难免。
奚斤等完全占领了刘宋的司州(河南省中部)、兖州(山东省西部)、豫州(河南省东部)所属各郡县,任命地方官加以治理。拓跋嗣命宋兵将军周几镇守河南,老百姓都安于北魏的统治。
九月十一日,拓跋嗣返回平城,征召奚斤返回;又命中领军娥清、宋兵将军周几镇守枋头;以司马楚之的部众设置汝南、南阳、南顿、新蔡四个郡,纳入豫州治下。
十一月,周几进攻许昌,刘宋守将颍川太守李元德弃城逃往项城。
十一月五日,北魏军围攻汝阳(河南省商水县),刘宋汝阳太守王公度也逃到项城。刘宋豫州刺史刘粹,派军增援,固守项城。北魏军夷平了许昌城,摧毁钟城(山东省济南市南)的城墙,确定魏、宋的边界,然后回军。

衣赐履说:这场战争,北魏虽然付出不小的代价,但得到大片领土,大概其地,当年刘裕灭南燕时所得的地盘,以及灭后秦时所得的河南之地,差不多都被北魏夺取了。
北魏与刘宋的第一次大战,宣告正式结束。
之后,双方和平了颇长一段时间,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拓跋嗣死了。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