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不少城市都在争夺一件事儿,可以看几个新闻:
根据深圳发布消息: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和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根据大河财立方消息:2025年郑州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年产能突破100万辆,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发展目标。
汽车出海,再次搅动风云!
为什么要在这条道路上发力?
当下,汽车的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0%,汽车进出口贸易在商品贸易中也占3%。
说白了就是拉动地方经济的首选。
于是我们看到了前三季度汽车产量:
广东:371.27万辆
重庆:160.62万辆
上海:148.18万辆
山东:141.48万辆
安徽:139.53万辆
……
除此之外,还有汽车保有量的飙涨:
比如2017年年中,全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05亿辆,有49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其中超过200万辆的城市是23个。
北京以555万辆位列第一,比第二名成都429万辆有很大的差距。
而到了2023年9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4.3亿辆,6年的时间实现了翻倍的增涨。
其中有90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了100万辆,而超过200万辆的城市有43个。
在这里,成都以639.5万辆排名第一,接着是北京和重庆,均超过了600万辆,上海、苏州超过500万辆。
这些赤裸裸的数据也告诉我们:
汽车争夺赛,正在上演!
2
那么,对于这场争夺赛中,哪些城市是比较有潜力?哪些是脱颖而出的黑马?今天可以从较量中找到答案。
根据中汽协和各大整车企业最新数据测算,国内汽车年产量在30万辆以上的城市15个以上,基本上是:
广州、上海、长春、重庆、柳州、武汉、青岛、西安、北京、深圳、长沙、成都、合肥、南京和常州。
在这些城市中,几乎是清一色的一二线城市,而在这些城市中,有几个城市是非常亮眼的。
1、上海,西安和深圳的爱恨纠缠。
今年开年,上海被西安和深圳硬刚了一下:
深圳的2022年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13万亿,比上海的1.08万亿要高,拿到了全国工业城市的第一。
而西安则是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101.52万辆,超过了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
这些硬刚表现出来数据,给上海带来了挑战。
特别是深圳,新能源汽车增长183.4%,充电桩产量增长113.8%,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突飞猛进,直接拉动全市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
最近几年,汽车是上海的重要产业之一,一直以来也有汽车工业霸主的称号。
就拿2022年来说,新车销售量在80万辆以上,销售额达到1916亿,从2019年以来,年产量基本维持260万辆以上。
2018年特斯拉落户上海,屡次创造记录:从0到第100万辆,只用了33个月;从100万到200万,更是只用了堪称夸张的13个月。
2022年交付的数量,占全球特斯拉交付量的半边天。
但是进入新能源时代,却不断有来自对手的挑战。
比如20多年前还是白纸的深圳,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深圳市政府在龙岗批了一大块土地,邀请比亚迪落地,于是比亚迪成为深圳汽车产业的代名词。
比亚迪深圳超级工厂两期如果全部投产,预计的产值将会超过1000亿。发展到现在深圳的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等拥有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截止到2022年,深圳新能源汽车87.47万辆,同比增长170%。
除了深圳外,西安也是在这方面比较厉害的,在比亚迪、吉利等企业的带动下,成绩斐然。
2022年西安生产的1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比亚迪占比是压倒性的98%。
虽然产量比较多,但是对于深圳、上海来说,还是不足,特别是创新以及零部件配套方面。
2、广州:产量第一城的倔强。
2022年,广州汽车产量超过了310万,再次刷新历史,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
从2022年,汽车与电子、石化被定为广州三大支柱后,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到2006年汽车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至此之后,汽车成为经济第一支柱。
可以看下,广州汽车产业历年产值以及占比情况:
2022年汽车产值已经达到了6470亿,占比工业总产值比重27%。
不过查找数据发现,2022年广州的产量虽然第一,与第二名上海相差并不多,只有10余万辆。产量高,但是产值上海已经破了8000亿,比广州多了不少。
另外,在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广州压力变大。
今年10月份,全国乘用车零售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7.7%,而广州就以2022年来说,新能源产量为31.37万辆,渗透率只有10%。
再看当年其它城市,西安已经破百万辆,上海99万辆,深圳85万辆等等,落差是有的。
另外,今年的前三季度,上海已经生产了91.5万辆,今年有望破120万辆,深圳又紧随其后。
就连合肥也已经达到了51万,未来还有大众汽车即将投产,比亚迪的加入,将会有大突破。
广州在这样的市场夹击下,不容乐观。
3、魄力十足的合肥。
合肥一直打造自己的传奇:
2008年投资京东方,
2011年押注半导体,
2018年扶持科大讯飞,
2020年,蔚来融资不顺,合肥及时出手,70亿元投资换来的是蔚来总部的落地。
于是风投城市在全国出名。
从蔚来的起死回生到站稳脚跟,合肥狠狠赚了一笔。
不仅如此,在蔚来落地后,大众新能源也来了,以及新能源相关的产业,动力电池等等也落地合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集群。
表现在数据上也是非常喜人的:
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不过万辆,但是2022年已经达到了25.5万辆,产业链产值达1200亿元。
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51.3万辆,同比增长3.2倍,全年有望超80万辆,新能源汽车集群营收突破3000亿元。
合肥成为上海,深圳,广州等新能源城市的强劲对手。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有些城不断突飞猛进,有些城不断接受挑战,而有些城市发挥后发优势,有些城市则是赛道的转型迫在眉睫。
在时代的红利下,抓住风口,产生奇迹的可能就会大很多。
3
除了这些表现好的城市外,你还会发现,这个产业也在拯救三四线。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明星产业的风口下,宁德、宜春等城市在相关领域带来突破。
就比如电池技术的研发,在新能源汽车的链条中,电池是核心。
而在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中,宁德时代位居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33%,到2022年37%,占比额不断提升。
而宁德也成为本土新能源带动经济的范本。
在2022年,锂电新能源、铜材料、新能源等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31.5%,而宁德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
在这种情况下,宁德的GDP增速也是比较厉害的,两年都超过10%。并且在当年的百强城市中,位居第一。
在这种势头下,我们也看了宁德在上海,厦门,肇庆等全国的布局。
还有得益于宁德时代的宜宾。
宜宾吸纳四川时代、天华超净、贝德瑞等动力电池项目超过90多个。宜宾产销动力电池,占全国总量的15.47%。
常州,全球top10的动力电池企业,常州占4个,动力电池销量占全国20%,同比增长140%。
滁州,有丰富的石英资源,石英石是制作光伏玻璃的主要材料,年初的时候,光伏玻璃产能达到了460万吨,而2022年,出口太阳能电池33.7亿,增长176.4%。
淄博,拥有丰富的工业副产氢以及王牌东岳集团,掌握质子交换膜核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目前投入使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260辆,根据规划,2030年累计推广4千辆,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500亿。
……
有一些三四线产业正在被拯救,在新能源的风口下,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都可以被写进这个城市的未来。
但是,当大家都蜂拥而至的时候,有些城市注定会一地鸡毛。
比如之前一直大刀阔斧兴建新区的城市,有多少变成了空城?
兴致勃勃新建产业园的城市,真正引来产业的又有多少?
潮水退却,谁淹没在历史的齿轮中,或许早就已经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