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小米 15【丁香紫】。
如今的智能手机行业的 TOP 厂商,已经很少出现某个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产品系列在整体的产品定义和方向上出现每一代都是大幅变化、“一代一个样儿”的情况了。在目标用户群体和厂商产品定义的“双向选择”下,各家厂商的最主力产品都有“风格越来越明确”“性格越来越固定”的趋势——小米数字系列则是最近几年这个趋势最明显的市场主力产品系列之一。自小米 12 系列起,小米在探索自家的“小尺寸安卓旗舰”的道路上已经走了三代,从一开始充满了方向不确定性的尝试姿态,到小米 13 的“摸到了门路”,再到小米 14 系列的“乘胜追击 / 大获全胜”,小米成功的积累了属于自己在小尺寸旗舰产品上的经验,那就是“在保证良好手感之下的综合体验的平衡型全能”。而小米 15,也是这一路线之下继续将这一系列的传统优势“发扬光大”的产品。
小尺寸产品其实有很多种做法,例如今年首次开始推出小屏幕安卓旗舰的竞品,走了另一条路线。当然,这也和那个品牌近几年全系列产品在影像上“高举高打”并获得了极佳的市场反馈和用户认知有关。那部机器推出的时候社交网络上有很多对那部产品定义不太认同的声音,觉得小屏产品不应该把影像做得那么高来牺牲手感和设计——这部分声音其实现在看来,有很大一部分符合了小米数字系列目标客群对“小屏安卓旗舰”的产品认知。所以在昨晚小米 15 正式发布亮相的时候,这部分客群的声音再度随着小米 15 发布时大讲特讲的手感、工艺和设计放大、传播:
“是的,这就是我想要的小屏旗舰。”
小米 15 的产品定义,实际上是和小米 14 系列一脉相承的,在保证旗舰核心规格上的、以手感和使用体验为优先考量、且还需要做一定的成本平衡的旗舰标准版产品。只不过在手感这件事情上,小米 15 较小米 14 更加极致的放大了它手感的优势:它将小米近几年产品中最擅长的“富有凌厉视觉感的直角边框设计”,变成了不管是边框还是 Deco 都全部拥有流畅柔和的过渡曲线的设计。它像极了小米笔记本产品的设计风格转变:从一开始极为凌厉的边缘切边(甚至早年产品会出现手掌搁在笔记本边缘会被勒出一条印儿来),到后期边缘都做了柔和的倒角处理对使用者的手掌放置更友好。而这种设计思路的转变你几乎在所有的小米产品力都能看出来,从早年单纯的追求用凌厉的直角直边和高光设计来试图表现产品视觉上的“高级感”,到现在不再单纯追求看起来“高级”而是强调真正握持使用上的舒适,小米在这么多年的产品历程中里也经历了对“设计”一词再理解的过程:好的工业设计,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视觉上,更体现在使用时“润物细无声”的用户感触。
这机器的好手感和流畅的边缘触感,是一时半会儿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它的边框后收的流畅过度曲线设计和 Deco 同样流畅的曲线过度“火山口”设计,令你的手指碰到整个机器的所有边角时都不会有“硌手”的感觉。它是我目前碰到的握持感和触感最佳的类直屏产品,甚至要不是担心裸机使用可能会磕磕碰碰或是把机身搞得脏兮兮的话,我都完全不想套壳使用。
它的手感实在是太美妙了。
美妙手感的背后,是这机器极为精密细致的做工工艺。我在上一代小米 14 的时候就说过,小米 14 已经完全没有了过往小米旗舰还有一点点的那种“线上机”的感觉,它就是一部纯粹的外在上的“线下机”产品,完全洗掉了过去小米手机曾有的一些硬件堆料之后在面子工程上略显粗劣的感觉,拥有极佳的外在观感。而这一代随着小米 15 在各种机身细节上的精细化处理,和细密的机身做工,已经可以让人彻底的和过去小米产品曾经给人留下的一些产品的外在印象(尤其是 14-18 年之间的小米产品)说再见了。这个转变是花了几年循序渐进的时间的,包括小米开始自己投厂推进旗舰产品的真正意义上的“自产”也是个重要的里程碑。而那些曾经因为对小米产品做工工艺有“不佳印象”的用户,当他再见到 2024 年的小米 15 的时候,一定会惊讶:“蛤?什么时候小米的做工变得这么好了?”
以前我们对小米产品“做工好”的评价是:你看这产品和其它一些传统大厂东西差不多了。而我对小米 15 的做工工艺的评价是:它是目前市场上智能手机产品做工工艺的 TOP 级水准。
我觉得小米要对这个事情大讲特讲,而不是仅仅强调手感而已。毕竟小米在早年的产品里曾有过一些相关的“负面历史”,小米应该让更多的用户知道“我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小米了”,“我有全球顶级的销量也有顶级的制造工艺和做工水准”。而这个,对于扭转一些曾经用过小米产品但因为各种原因“出逃”的用户“回归”,以及提升小米品牌的更大层面的用户认知,会颇有益处的。
骁龙 8 至尊版依旧是小米 15 的产品核心之一,而且小米 15 系列依旧是骁龙 8 至尊版的首发产品。但你从今天的发布会上看,它所占的篇幅已经远没有过去小米的旗舰产品占得多了。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小米数字系列产品思路转变的写照:以前处理器是它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前几代都还留着点过去的小米那种“为发烧而生”的性能一定要高举高打的劲儿。而今年,这个部分只占了一个时间不长的小单元,甚至还没有前面讲手感工艺的部分时长长。以前小米被诟病发布会讲处理器太多“为人做嫁衣”,而现在,小米算是真正找到了自己在小米数字系列上的“自我表达”。而且从上一代产品开始,小米数字系列的标准版就不再像过去的机器一样追求性能释放的“简单粗暴”,这机器在一些理论性能测试的场景中甚至不如即将要到来的几款同平台产品,很不“小米”。但在已经公布的性能测试中你会发现小米 15 系列在用一个相对平衡的功耗输出完成一个“平稳”的性能释放的过程,而不再像过去的小米产品一样“火力全开”“冲到极点”。
毕竟还有一个 Redmi 嘛,干这种五大三粗的莽劲儿活儿的,交给它就可以;而我们的小米 15,静静的做个美人儿就好了。
骁龙 8 至尊版的性能就不再赘述了,包括小米 15 和高通 QRD 已经其它的两个竞品的性能测试都已经全网都是,很多人担心的换了高通自研的 PC 平台同款的 Oryon CPU 和 2+6 全大核设计是否会成为新一代的“火龙”的担心并没有成真,甚至在良好的性能调度和 3nm 的先进制程下能效比还更好了。这也给了它能塞进小米 15 这样的精巧机身更多的理由。除此之外,小米 15 把更多的成本放在了和用户日常体验有关的细节部分,例如上一代产品中被吐槽颇多的光学短焦指纹设计,这一次被更换了公认体验优秀的超声波指纹(高通/汇顶单点超声波);IP68 这种的旗舰机标配也得到了保留;而 USB 的传输界面也用上了 USB 3.2 Gen1 5Gbps 的规格。上一代产品在同期产品里电池容量较小的劣势,这一代也一去不复返:6.36 英寸屏幕 / 8.08mm / 191g 的机身里,塞下了 5400mAh 的电池,加上小米经典电池管理配备的升级版 P3 智能快充芯片 / G1 电池管理芯片,助力小屏产品也能有媲美大机器的续航水准。
当然,50W 无线充电依旧是标配。
而在小米曾经被人诟病的网络通信的部分,经过从小米 11 开始连续四代的“奋起直追”,小米已经成为目前产品综合通信能力最好的品牌之一。从之前在发布上通信部分只字不提,到现在“大讲特讲”,明显得也看到小米在通信上有了底气。这一代的小米 15 ,大讲特讲“小米星辰通信”,不仅包括了当下流行的最新无网通信功能,还包括澎湃 T1S 信号增强芯片、四中高频天线以及最新的 Wi-Fi R2 和符合 5G-Advanced 的 Modem 配备(当然这俩也是骁龙 8 至尊版的特性)。
但小米有一件事情没在发布上提到,就是这机器极为丰富全面的频段规格:它支持了包括 n1/n2/n3/n5/n7/n8/n12/n20/ n26/n28/n38/n40/n41/n48/n66/n77/n78/n80/n81/n83/n84/n89 22 个 5G 频段在内的 55 个频段,除了充分兼顾小米在国际市场上市区域的频段需求,还在目前市售安卓产品里非常领先的加入了用于做上行增强的 SUL(纯上行)n8x 频段们的支持,后续运营商开通启用后有助于在基站边缘地区大幅提升网络体验以及增强用户的日常上传网速。
其它的竞品们,你们什么时候也把 SUL 频段支持加进来?
当然,前面也提到了,小米 15 在整个产品定义上更倾向于和小米客群喜好所契合的手感、综合体验取向,影像的部分在今年两家竞品『珠玉在前』 的对比之下,就不太算是优势部分了:和前代产品基本类似的影像体系,主摄没变;虽然也是 60mm 物理焦段而且也带长焦微距,但默认输出的焦段从上代的 75mm 3.2 X 变成了 60mm 2.6 X 的物理焦段;中焦传感器从“ 老帮菜“ JN1 变成了同尺寸但工艺特性都有不小更新的 JN5——好处是增加了 Dual-VTG 和 Staggered HDR 特性,大幅度提升了其输出帧率;坏处是……双转换增益没了,而对焦方式从 JN1 的 2×1 OCL SuperPD 变成了 2×2 OCL,在提升了对焦性能的同时,带来了大家都知道的全像素输出和望远能力的下降……不过好在小米经典的『长焦微距』,这机器还在。
小米 15 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新时代小米风格的小屏旗舰,在通过这几代的小米数字系列完成了这一系列用户基本盘的『变换』(传统小米用户分流至 Redmi 产品,而它吸引了不少非传统小米用户)之后,日常、平衡、体验、手感就替代了『为发烧而生』成为了小米主品牌产品的主旋律。包括这次推出 40 种不同的配色组合以及『钻石限定版』,都可以看成是小米进一步区隔小米主品牌和 Redmi 品牌的举动。而雷总在发布会的重新返场时特别拿着小米 15 标准版说……
『我就推荐一款产品』。
你就知道小米这次的『绝对主打』,到底是谁了。
背面还过得去,正面还是一个点,可惜了,我几年前的红米k30至尊的升级版摄像头,屏幕都比这个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