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随着 IDC 2024 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报告的出炉,四大市场数据调研机构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数据全数公布。统计口径和各家数据统计渠道的不同,导致了不同数据调研机构在 TOP5 的排名上各有不同,于是……在社交网络上少不了一些品牌的粉丝对不同数据机构的数据和排名的争执甚至是对竞品粉丝的“恶语相向”。但不管是出货量、批发量、销量还是激活量,不同的数据机构、不同的统计口径,最终指向的 2024 无可争议的国内市场第一名,是 vivo。
vivo 正式的将一个月前还在表达的“中国市场国产手机品牌3.75年第一”改写成为了真正的“中国市场国产手机品牌四连冠”。
一般来说,最确定的信息,往往拥有最少的争议。所以在你翻看全年智能手机份额数据相关的社交网络内容下的评论的时候,极少看到关于“vivo 到底卖了多少 / 到底是不是真正第一”的评论。关于 vivo的评论内容,一部分是感叹 vivo 又拿到了第一;还有一部分,则是疑问和困惑:“感觉网络声量并不大、也没有怎么在网上吵架的蓝厂,怎么就又拿到全年第一了?”
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去东莞 vivo 总部参加了一场特别的活动:vivo 会客厅正和岛案例探访专场。作为一年一度的 vivo 企业品牌探访活动,vivo 甚至将两年都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搬”了出来,来了一场长达两小时的媒体群访。在当时,各大数据调研机构的全年市场数据还都没有出来,两小时的问答里也没有太多紧密关乎销量的问题。但现在回看起来,似乎里面有很多问题的回答可以解答为什么蓝厂可以连续四年拿下国内市场国产品牌手机的 No.1、以及在 2024 年行业公认的“内卷加剧”“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外围政经因素影响手机行业的黑天鹅事件增多”的环境下,还能继续以比较明显的份额优势拿下第一名的原因。
尽管这么看总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味,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蓝厂在这些年“一以贯之”“不折腾”“不摇摆”的精神和内核,促成了这些年市场表现极其稳健的结果。
· 一以贯之的“本分”,从一而终的“坚守”
自从互联网开始重构社会发展的思潮之后,很多事情就开始发生变化:例如把一些对过往精神的“坚持”视为“守旧”,而最流行的思想就是要跟随最新潮流“随波逐流”,才能追得上时代的浪潮。这些年,时代的弄潮儿不少,而因为大浪淘沙被席卷堙灭的,也不少。vivo 在这股“随波逐流”潮流席卷社会的风潮里,却有点像一个食古不化的“老顽固”——这么多年过去了,在我刚刚进入 3C 行业内容领域的时候,vivo 所强调自己的企业文化,就是“本分”;而现在,它强调的企业精神的核心,依旧还是“本分”。
胡柏山在媒体群访里再次提及了“本分”这两个字:“vivo 的企业文化有愿景、使命、价值观。价值观里面最最关键的就是本分。”“我们对用户就是我们同样的文化价值,我们沟通从来不夸张,我们产品表现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讲什么程度,实实在在的把用户关心的利益点做好。”
本分,是 vivo这么多年一直反复强调的提及的东西。在这个可能每天都有新风向、新思潮流转的行业里,vivo 可能是最“坚守本心”的一家手机厂商了:在不少手机企业禁不住“生态”的诱惑大做特做其它周边产品甚至是介入更广阔的供应链的时候,vivo 依旧守住了自己的主业智能手机产品,并在公开场合多次表达了坚守自己的“阵地”的态度。而且一些厂商在周边生态产品领域极速扩张后发现市场不佳、甚至影响到了主业业绩、随即又迅速关闭相关业务的时候,vivo 已经闷声在智能手机的主业上拿下连续多年的市场领先地位……
对抗外界的诱惑和舆论的压力,很难,但 vivo 做到了“坚守本心”。
胡柏山在问答中还提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经济环境复杂的当下和供应商的关系。有媒体提到供应商和 vivo 的合作最核心的关键词是“踏实”,胡柏山这样回答道:“这么多年下来,vivo跟供应商,我们叫互利共赢”“给供应商的付款我相信不说是全球,应该是全中国最好的之一。我们的付款条件没有超过60天的,大部分在30到45天搞定。如果供应商资金紧张,我们可以提前付款。”
而在摆脱产业内卷、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而被广泛提及的“新质生产力”的认知上,vivo 也有着并不“偏激”、更加“务实”的认知:相较于一些想要在“剑走偏锋”“标新立异”的领域寻找新质生产力的想法,胡柏山认为,在智能手机行业里深耕、做好,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手机行业就是最典型的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手机行业,按照我的理解,新质生产力所体现出来的有三高的特点,高科技、高质量、高动能,也有四新的特点。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新质生产力里面,手机就属于典型的新质生产力范畴,大家看到过去那么多年,不断的技术在手机上不断的迭代。”
从供应端到消费端,一以贯之的“本分”和难能可贵的“坚守”,可能是 vivo能够在复杂市场环境下持续领跑行业的核心要素,也可能是最难被其它企业复制的“深层原因”。
· 回归核心:“用户导向”指引下的“历久弥新”
有不少财经媒体的记者曾经抱怨过 vivo 的采访稿件写起来不够“好看”,原因很简单:vivo 在回答关于销量、产品规划等问题的时候,不管什么层级的人士都是统一的说辞:坚持“用户导向”。这让热衷于追新潮、追热点、追求行文辞藻“标新立异”的财经媒体很是“不适应”。在我差不多十年前开始接触 vivo 的时候,vivo 就开始明确的提及“用户导向”这件事情了。而在这一次的 vivo 会客厅活动上,胡柏山又再次旗帜鲜明的重提了“用户导向”这件事情。
“手机行业我们差不多进入了有20年。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就两点,第一就是用户导向,我们自己内部认为,其实我们所有的决策,或者说所有的产品的方向,我们还是要回到用户导向。我们要搞清楚我们的目标用户是谁,我们要搞清楚我们目标用户他的各种场景,包括使用场景、购买场景、生活场景,到底怎么样。”“我们要清楚在这个场景下,我们要黄金标准,好和不好的标准在什么地方,从而知道我们各个产品线以及各个赛道。”
不过,光有“用户导向”而没有强有力的对于这套导向的执行力,也不会造就连续四年 vivo 领先的市场表现——胡柏山在群访中提到了一个之前 vivo 相对比较少在公开场合提及的部分,那就是 vivo 这几年所坚持的“长赛道的持续投入”:vivo有四个核心长赛道,包括设计、影像、性能以及OS,而除了核心赛道以外,vivo 也将续航、通信、显示等部分定为“重要赛道”。
这样的“长赛道的持续投入”,你在 vivo 的产品以及它所获得的用户和市场口碑上,是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的:时至今日,“影像”已成为 vivo 产品最显著的标志性符号之一,提及“影像能力优秀的手机产品”,vivo 的提及率和关联度之高,胜过了不少竞品品牌。这不是 vivo 讲出来的,而是它实在是“做出来的”:环顾市场上的手机产品们,不少品牌仅仅把旗舰级的影像规格和功能配备用在顶端的高价旗舰之上,而 vivo 则是把产品系列的标准版、Pro 都赋予了超越同档竞品的影像能力,甚至出现了市场上某些价位段你想要选购一部影像能力出类拔萃的产品只有蓝厂产品可选的境地。而将高端影像旗舰的算法、功能甚至是影调风格“一视同仁”的下放至平价产品上,让它的中端产品在实际的影像体验中也拥有大幅领先竞品的存在。对比某些竞品中端机型的影像特性停留在“口号”而不是实操上,vivo 对全价位段的影像能力的“实装”程度,也可以说是行业里首屈一指的存在。
而很明显,这样的长赛道的投入和坚持,得到了消费者在市场上的高度认可。
除了影像之外,其它长赛道的坚持投入也获得了丰硕的结果:率先落地生成式 AI 特性的 vivo,在今年中国移动年度智能硬件质量报告的手机 AI 性能综合评价单元里,以 X200 Pro 拿下第一名;OriginOS 4 开始获得了极佳的市场口碑和用户认可;续航也成为不少用户选择 vivo 产品的优先要素,尤其是 S 系列以及 X200 Pro mini 这样的轻薄产品也拥有与其苗条机身看起来“不匹配”的长续航体验,令很多用户“喜出望外”。
“用户导向”的另一点,还体现在真正意义的为全客群、全价位段的用户服务,而不是选择性的为某些特性用户群体服务的产品定义和产品线覆盖上。这两年以来,国产手机品牌都在重点提及“高端化”,强调在高端市场的突破和产品均价的提升。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品牌的动作却变了形,与其说是服务用户的消费升级不如说是大力喊出给资本市场听的“财报导向”的“高端化口号”。极度规避提及自己的中低端产品线,从品牌到粉丝一水大提特提“高端化”而对自家其实占据主要出货地位的中低价位产品避而不谈……而在这部分上 vivo 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在其 X Fold 3 系列的发布上直接提到:“我们的低端手机卖得非常好,但我们在 4K-6K 价位的高端价位,也卖的很好。”
而 vivo X Fold 3 ,是今年国内单品销量第二的大折叠单品;在 2K-2.5K、2.5K-3K、1K-1.5K 等多个亲民价位的市场里,vivo 也是 2024 年的全年份额第一名。
真正的“用户导向”,从而不以“嫌贫爱富”为产品定义的表征。
“用户导向”的结果也反映在了 vivo 产品整体的 NPS 的持续提升上。胡柏山在专访中提到:“过去几年NPS增长主要靠减去贬损,现在说不好的比例已经非常低了,所以未来NPS提升主要靠提高推荐率。”“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不断的要拉长板,拉你的相对行业有显著领先的方向的东西。只有拉长板,才能把NPS值提升起来”——真正的用户导向、长赛道的持续投入、带来的长板的持续提升,是 vivo 这四年持续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制胜法宝”。
· 以科技创新穿越周期 · 以共享共创与行业共繁荣
行业里大家很喜欢提“穿越周期”这个词,若是以 vivo 成立以来的一路发展经历而言,它可能是最符合这个词汇的厂商了:从最早的步步高通信开始,从传统有线电话、寻呼机、无绳电话,到2G时代的功能机,再到3G、4G、5G时代的智能手机,不仅穿越了数个产业周期,并且走出了一条温和的上扬曲线。而在手机产业迈向万物互联、AI 和6G的时代,vivo 如何走出新一轮的“穿越周期”的曲线,亦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而这是 vivo 拿到了连续四年中国市场国产手机品牌 No.1 之后很多人想知道的 vivo 的下一步。
在不少人对智能手机行业看衰、认为会成为新一代“内卷严重”的“夕阳产业”的时候,胡柏山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智能手机行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是一个好行业:“好的行业具备穿越周期的天然属性,手机行业就是科技领域里最好的行业。” 胡柏山认为手机的用户卷入度极高,只有波动期,不存在衰退期。
对行业本身的认知,可能也决定了品牌在这个行业里到底是“短线投机”,还是“长赛道投入”。
在会客厅活动当天下午举行的另一场圆桌论坛上,vivo品牌副总裁贾净东提出:“穿越周期的前提是埋头种因,在科技行业就是扎扎实实做科技,把每一个东西做深、做透。”而这,其实就是 vivo 所坚持的用户导向、长赛道投入之下的科技创新。而胡柏山在论坛上也再次强调:“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要跟着用户需求去变,不能自己在原地打转、刻舟求剑,用户需求、用户导向,始终是vivo最大的核心。”
当天的群访中,胡柏山还透露了 vivo 在 MR 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新进展:vivo 的 MR 团队已经有 500 多人,目标进度是2025年9、10月份高保真的MR体验原型机会在全国十几个城市的vivo店上架体验。胡柏山强调MR一定要找到“刚需”的场景,做产品的人群细分。而 MR 产品上所具备的“空间感知”能力,也是后面做人形机器人所需要的重要特性。
相较于大家已经在各路新闻上看到的“放卫星式”的新产品新技术的“畅想式预告”,胡柏山对 vivo 的人形机器人产品的表达却体现了这个浮躁年代少有的务实:“我们自己觉得真正理想的机器人可能需要十年甚至十五年以上,但是我们可以分阶段实施,我先比如说先限定一个范围,干的活可能比如说生产线机器人,可能干“两分活”,但是我们未来希望做“十分活”,这个能力我们也在建,出产品没有那么快。”“机器人属于用户场景需求足够明确,只是技术不匹配,但是我们中间我们搞清楚未来三到五年,技术成熟的状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技术的成熟状态,中间在这个时间点设置一个具有一定解决某一些局部场景能力的产品出来。”
不浮夸、不冒进、务实而扎实,这几个名词可能是这次的 vivo 会客厅的活动里给我最直接的印象了。
当天下午的论坛上,也有不少的与会嘉宾,提出了自己对于 vivo 的看法和见解: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刘东华提到:“所有了不起的公司都没法复制,但都可以学习借鉴。vivo 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就是可以做到‘自在从容的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贾净东在活动上又提到了那熟悉的四个字:“雁行致远”。“做企业不是个人英雄主义,雁行致远是希望能够有一群人,共同为一个伟大目标去努力。关键词是‘共’,共创、共享、共荣。”
2024 年已经成为过去式,而面对竞争和环境更复杂、更激烈、依旧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2025 年,vivo 将用怎样的方式来进行新一年的市场征战?我想,还是用胡柏山在论坛上的这句话来做文章的结尾:“好的企业让自己过的好,更好的企业是让更多人过的好。”“好企业,应有利润之上的追求。企业穿越周期,本质上在不断解决社会问题,把社会问题解决得越好,企业发展得越好。”
2025,大家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