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中,除了最终胜者秦国,也曾辉煌的其余六国是如何衰落的

紫语嫣然 2023-01-07 14:24:45

战国时期,历经春秋三百年征战兼并,曾经分布各地的上百诸侯国,只剩下了十余个,其中尤以战国七雄(即秦、魏、韩、楚、燕、齐、赵)实力最强、存续时间最长。七国之中,除了最终统一天下的秦国之外,其余六国也曾或多或少辉煌过一段时期,那么这六国又是如何衰弱的呢?

魏国:曾为战国初期霸主,“马陵之战”后迅速衰败

“三家分晋”后,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同时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巩固变法成果,从而使得魏国国力大涨。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又任用吴起进行改革,使得魏国军事实力大涨,继而确立了魏国战国初期霸主的地位。

魏国经历变法后,虽然国力强横,但由于地处四战之地,想要永保霸业就必须对外用兵。迫于外部形势,魏国虽然通过与秦、齐、楚、赵、中山等国的交战,夺取了大片领土,但也使得魏国在外交方面处于孤立状态。

赵国在与齐、燕结盟后,于前354年进攻魏国保护国卫国,魏国则与卫、宋联手攻打赵国,赵国不敌,在都城邯郸被围攻的情况下,派人向齐国求援,后齐威王派田忌、孙膑出兵救赵,采用“围魏救赵”之计,于“桂陵之战”击败魏国。与此同时,已经完成“商鞅变法”的秦国,同时向魏国河西发动进攻。

魏国虽然在“桂陵之战”中战败,但国力损耗其实并不算大,且转头便在前352年的“襄陵之战”中击败了齐国,此后魏国与齐、赵等国议和,进而于前350年出兵反攻秦国,迫使秦国战败乞和。

前344年,魏惠王去侯称王,并召集诸侯举行“逢泽之会”,结果遭到韩国等大国的抵制,魏韩就此翻脸。前342年,魏国出兵攻韩,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遂派田忌、田婴、孙膑率兵救援,在上演了一招“围魏救韩”后,又在“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国,魏将庞涓也因此而死。

“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力大损,就此失去战国霸主地位,此后魏惠王虽然通过“徐州相王”与齐国结盟,稳住了魏国东部局势,但在西部却接连遭遇秦国进攻,尤其是在丢失河西之地后,魏国面对秦国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就此国势日衰。

韩国:曾用申不害变法图强,败于魏国后一蹶不振

“三家分晋”后,韩国也曾多次对外出战,并在吞并春秋小霸之一的郑国后,迁都郑城,改名新郑。虽然同为三晋之国,但魏国强大之后,却曾多次进攻韩国,面对实力强横的魏国,韩国难以抵御,只能以魏国马首是瞻。

韩昭侯即位之后,眼见魏国因任用法家李悝变法而强大,也决心变法图强,遂于前355年任用法家申不害为相国,在韩国实行变法。作为法家人物,申不害虽然也任用法家思想变法,但更主要强调君主统治之“术”,从而使得贵族特权受到限制,国内政局趋于稳定,百姓生活渐趋富裕。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十几年,虽然多有不足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起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韩国在国力稳步提升的情况下,也在积极对外扩张,先后攻取东周的陵观、刑丘、高都、利和楚国的上蔡等地。

前342年,韩国因拒绝参加魏国举办的“逢泽之会”,魏国出兵攻韩,韩国在得到齐国救援的承诺后,竭尽全力抵御魏国进攻。

当时,齐国虽然答应出兵,但却抱着同时削弱韩国和魏国的目的,因此直到韩国五战皆败之后,这才正式出兵。虽然魏国最终败于“马陵之战”,但韩国十余年的变法成果,也就此毁于一旦,自此之后一蹶不振,只能苟延残喘。

楚国:楚悼王去世变法夭折,面积虽大但国力不强

楚国作为老牌诸侯强国,早在春秋时期便崛起于南方,乃是春秋至战国时期,国土面积最大的诸侯国。战国初期,随着中原列国相继变法图强,楚国的竞争力开始大幅度下降,在战略要地大梁、榆关因败于魏国丢失后,面对三晋的进攻已经难有招架之力,虽然秦楚联盟缓解了压力,但三晋在拉拢齐国后,楚国便再度压力骤增。

楚悼王作为一个极有抱负的君主,想要极力摆脱这种困境,却又拿不出良策,而就在其焦头烂额之际,因公叔痤谗害的吴起来到了楚国,楚悼王对此欣喜万分,先是任命其为宛城守,负责防御韩、魏,一年后便升任其为令尹,让其主持楚国变法。

吴起通过“明法审令”、废除世卿世禄制、整顿吏治、完善律法、改革军事、营建新都等措施,使得楚国迅速强盛了起来。此后,楚国“南平百越,北并陈、蔡、郤三晋,西伐秦”,一跃成为南方第一强国。

然而,就在楚国国力持续提升之际,楚悼王突然于前381年去世,而就在楚悼王的灵堂上,在变法中利益遭到损害的楚国旧贵族们群起发难,吴起被射杀而死,楚国变法就此夭折。此后,楚国虽然面积仍然庞大,但国力却并不算强,面对强盛起来的秦、齐,只能被动挨打。

燕国:燕昭王人死政消,齐赵夹击下迅速衰落

燕国虽然立国极早,但由于地处苦寒之地,北方由时刻面临着山戎威胁,其国力始终不强。进入战国以来,由于其国内时常生变,再加上屡遭南方大国齐国的进攻,甚至数次遭遇亡国之危,如此情形下,燕国只能艰难求存。

燕王哙在位期间,燕国爆发“子之之乱”,后齐宣王趁机发兵攻燕,幸好赵、韩、秦、楚插手,燕国这才避免亡国。前311年,赵武灵王送燕王哙庶子公子职回国即位,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为了改变燕国面貌,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即位后通过筑立黄金台、拜郭隗为师等措施,吸引列国人才入燕,使得燕国很快会集了乐毅、邹衍、剧辛等大批人才。后燕昭王任用乐毅力行改革,使得原本弱小的燕国迅速得以富强,国力日渐强盛。

前284年,趁着齐国攻掠各国和灭宋得罪各诸侯国的机会,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秦、韩、赵、魏五国伐齐,五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报了当年齐国入侵燕国之仇。同时,燕国又大破东胡,拓地千余里,使得燕国疆域大为增加。

然而,就在燕国逐渐强盛之际,燕昭王于前279年去世,而即位的燕惠王因与乐毅素来不和,再加上齐国田单的反间计,最终导致乐毅逃亡赵国,而燕国军队则大败于田单的“火牛阵”。此后,燕国又发生政变,燕惠王为燕相公孙操所杀,再加上时常与赵国、齐国发生战争,燕国国力迅速衰弱。

齐国:邹忌改革后长期称霸,“五国伐齐”后迅速衰败

齐国作为东方老牌诸侯强国,曾为春秋霸主之一,但在齐桓公去世后便霸业衰退,虽然在晏婴主持国政时,齐国曾一度实现中兴,但却难以扭转衰落局面。春秋末年,齐国更是爆发了小宗取代大宗的“田氏代齐”事件,姜氏齐国就此灭亡。

战国初期,齐国由于内乱国力并不算强,齐威王即位之初,韩、赵、魏更是趁着齐国国丧之机大举伐齐。前355年,齐威王在邹忌劝谏下,开始寻求变法图强,他任用邹忌为相改革内政,又任用田忌、孙膑为将强化军事,使得齐国国力日渐增强,并先后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两次击败战国初期霸主魏国,一跃成为东部霸主。

齐宣王、齐湣王时,齐国先趁燕国“子之之乱”之际攻打燕国,又与韩、魏联手大败楚国,还曾与韩、魏等国合纵攻秦,历时三年攻破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这也是战国时期秦国唯一一次被攻破函谷关。前286年,齐湣王在攻灭宋国的同时,又南侵楚国、西侵三晋,齐国势力达到巅峰。

彼时,齐国国力虽强,但由于长期对外征伐,也就此将周遭列国得罪了个遍。前284年,燕昭王为了复仇,联合秦、韩、赵、魏四国联手伐齐,五年内连下七十三城,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在苦苦坚守,虽然最终田单成功复国,但齐国也就此元气大伤。

赵国:赵武灵王时迅速崛起,“长平之战”后国力大损

“三家分晋”以后,赵国本就由于北方的林胡、楼烦时常侵犯而头疼不已,南方又时常遭到霸主魏国的侵扰,好不容易等到魏国衰败,东方的齐国又成了心腹大患。结果,在各方夹击之下,赵国始终难有崛起的机会,甚至在“五国相王”后,也不得不因自身实力问题而放弃王号。

赵武灵王即位之时,赵国国力已经极度衰败,不仅受到列国武力威胁,就连中山小国也时常进犯,在前307年进攻中山失败后,赵武灵决心变革图强,通过大胆的推行移风易俗,赵国军事实力开始迅速提升,这便是著名的“胡服骑射”。

在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等名相良将的辅佐下,赵武灵王在军事实力增强之后,通过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赵国得以迅速崛起,国力大幅增强。

随着赵国的崛起,秦赵冲突也日渐激烈,武灵王使秦、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便是秦赵双方之间的一次次试探,而赵军更是在赵奢的率领下,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使得秦国遭遇了“商鞅变法”以来的唯一一次惨败。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此战历经三年,秦军在白起的率领下最终大败赵军,赵国45万男子除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被放回赵国外,其余全部长眠长平战场。

“长平之战”后,虽然赵国在魏、楚两国帮助下,在“邯郸之战”中战胜秦国,但赵国国力衰退的趋势已经无法避免。在秦国国力缓和之后,面对秦国的不断进犯,赵国也只能勉力维持。

如上所述,山东六国虽然都曾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时期,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辉煌的时间太过短暂,非但无法以一隅敌天下,甚至很难获得攻灭任何一国的能力。在无法力压其余六国的情况下,短暂的崛起并不能帮助他们一统天下。

0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