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哲学原则之二:心性自由,无限舒张,弥散宇宙,不可自设上限

国苑芳华 2024-12-04 16:50:22

心性自由,无限舒张,弥散宇宙,不可自设上限。是为正意。此为解决心灵为肉身束缚的问题。

致虚极,守静笃

人是万物之灵,天生地长,“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内部的心灵妙体,属天,是轻清的,精微的,高维的;外部的肉身皮囊,属地,是重浊的,粗粒的,三维的。肉身皮囊对于心灵妙体来说,是一种束缚,譬如牢笼之于人类,所以自由之灵魂,需要通过通过各种修行之手段,如道家的内丹、佛家的禅定、儒家的养浩然正气,挣脱这个牢笼,获得生命的自由。

泰和偈曰:“天地为烘炉,尘世为道场,肉身为法器,心灵为君主”。正如西汉贾子所云,“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天为幕,地为席,天地之间,恰如一座阴阳五行八卦炉,将人和万物,炼化其中。人居天地之间,上法天,下法地,生在人世间,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之生命历程,前前无始,后后无终,今生不过是其中一小段。庄子有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死相继,生生不息,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迭代过程。生是为了更体面地死,因为智慧提高了;死是为了更好地重生,因为换了新皮囊。生命是一场心灵修炼之旅,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增慧消业,也就是增进智慧,提升境界,做大灵体能量度,同时增进善业,消除恶业。尘世中的一切,都不过是心灵修炼之旅的场景和道具,都是自身修行的陪练,都在助力心灵境界的提升,故而滚滚红尘,不过是一座金刚道场。“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肉身皮囊是最好的法器,可以涵养我们的灵魂;心灵妙体则端坐在肉身皮囊之中,奋力精进,不断提升。

随缘应物,对境无心

人为万物之灵,是万物之中最具灵性者,因为天人同构,故可天人合一,是以心灵可以无线舒张,弥散宇宙,从而彻知三界十方,一切万有,而不能自设牢笼,作茧自缚,拘泥于肉身之区区,或者这小小寰球。佛家以一个日月所照为一个小宇宙(如太阳系),一千个小宇宙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如银河系),小千、中千和大千,合称三千大千世界,而大千世界之外,又有无穷无尽之大千世界,是以庄子有云,“六合之外,存而不论”,虽则不论,其实长存,故而人大,地大,天大,道大,其大无外,无有穷极,有待心灵去探索,又何必固守肉身之藩篱,执着已有之区区,莫若让心灵妙体,无限舒张,弥散宇宙,俯瞰万有,自由自在,岂不妙哉?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法国的卢梭曾如是说。人生的枷锁,常常是物阵;枷锁的产生,皆源于欲望。物阵之外,更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无物之阵,故而这娑婆世界,所在皆苦。世人常常执着于有,恐惧于无,被身外之物所束缚,不能获得心灵之自由。心若有执,行则不远,故而人生修炼之旅的要义之一,便是破执去执,摆脱无益之缠缚。是以泰和偈曰:“随缘应物,对境无心;外缘不入,内念不出。渊藏岳峙,不动如如;神飞天外,造物同游。”如是,岂不妙哉?

点亮心灯,彻照十方

【诗文皆为原创,图片源自网络;自度度人随喜,转发分享多谢。泰和散人于天心阁。】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