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哲学原则之一:不可证伪的,可能是存在或正确的

国苑芳华 2024-12-04 10:34:12

未经证伪的,可能是存在或正确的。此为解决玄学是迷信的问题。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自己弄不明白的,就是错误的吗?那可不一定。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一个众生对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都是大不相同的,甚至是天遥地远的。人是万物之灵,也就是万物之中最具灵性者,借助于灵性系统来认知天地万物,是可以达到极高的精准程度的。借助自身灵性系统来观照天地万物的方式,叫作内观。与此相对,借助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传感器来观照天地万物的方式,叫作外观。

外观以眼耳鼻舌身意为传感器,接收外物对外呈现的能量和信息(原料),经由大脑存储器和预处理器(存储的知识和经验为配料),进入欲念牵缠的心田(欲念为辅料),三料合一,形成心相,也就是人心对于外物的认识。外物对外呈现,能量和信息入心成相,心相外化为人文,这就是泰和文化的“物-相-文”三元系统。由于外物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对外呈现出能量和信息,六根传感器只能接收和识别部分能量和信息,过往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心内欲念的染污和干扰,神经系统传导时会产生信息的丢失、扭曲和畸变,因此外观的观照能力和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这是世人的常态。

芸芸众生,各道其道

内观是返观内视,基于人体灵性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灵台和神经系统,在人的心灵妙体之中,形成天地万物的全息影像。人体灵性系统是自然演化过程中的精微物质组成的,也是极其精巧的,因此观照能力远超外观的三维视角,随着观照者修为水平的提升,可以通往甚高维度和境界。世人通常感觉不可思议的神通,就是基于灵性系统的能力,是在内观修行时自然而然产生的,例如天耳通,就是以灵台为基站,以神经为天线,可以彻听三界十方一切振动和声波。“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说的就是内观。

外观和内观,其工作原理、主要工具和观照效果,都是迥然不同的。外观基于六根传感器,通常局限在三维,是粗线条的观照,其成果通往科学和技术,获得的是知识;内观基于人体灵性系统,可以通达甚高维,是高精微的观照,其成果通往哲学和玄学,获得的是智慧。正是因为世人的观照能力千差万别,实力、格局和境界也是迥然各异,因此对于天地万物的认知,是各个不同的。是以泰和偈有云,“各临其境,各从其道,各行其是,各食其果”,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每一个人的理念不同,每个人的做法不同,每个人的解决不同。

内观通往智慧,外观收获知识

现代人崇尚科学,这无可厚非,因为科学和哲学,是人类前进马车上的两个车轮,一左一右,不可偏废。科学源于外观,而哲学源于外观;科学是粗线条、大粒度的,哲学是细线条、小粒度的。科学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重复、重复、再重复,然而其认知能力,与哲学乃至玄学(玄学是哲学的高阶)相比,是低维的,是显性的,是肤浅的,然而,科学知识与哲学智慧相比,格局和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存在的唯一价值,是在证明玄学是多么的正确,所以要正确看待科学,而不能迷信科学。

换一个角度,科学的基础,恰恰是在证明和证伪。科学的每一个重大发现,常常是先提出一个假设,然后想尽办法,予以证明,成为定理,或者予以证伪,变为谬误。不经证明或证伪的,不可轻信,因此科学发展进程的常态,是后面的科学,证伪了前面的科学,或者说矫正了前面的科学,从而科学逐渐近似乃至期望于逼近自然规律,真理,或者是大道。所以,证明或证伪恰恰是科学的根基。那么,我们对待哲学乃至于玄学,也应该秉持着这种思路,也应该予以证明或证伪,而不是断然予以批判和否定,否则便是无知者无畏。

中医和西医之辩,便是这个道理。中医源于道医,是上古修行人为了调理自身肉身皮囊,通过内观而获得的成果,是属于高维的智慧,是系统论、整体论,故而把人体看做有生命活力的,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而肉眼看不见的气,周流于身体的脉络,调和五脏六腑乃至骨血毛发。西医源于科学,通常局限于三维,把人体看做死物,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动不动就开刀割裂,殊不知打破了身体的总体平衡,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伤。盲信西医,不信中医,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由上古到今日,人类智慧的滑坡,尽管其中不乏人类为了逐利而丧失底线的人性之恶。

道家哲学乃至于玄学,源于上古以来道家高人内观之实证,故而是可信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仙佛圣,都是离世的高人。因为已离世,所以我们要尊老;因为是高人,所以我们要学习。认真学习和研究,以便证明或证伪,才是正常人应该秉持的正确态度,而由于迷信科学,断然否定和打压玄学,是不可取的。因为不可证伪的,可能是存在或正确的,是为正心第一。这是我试图建立中华哲学(自然哲学)体系的九个基本原则之一,这九个基本原则,我称之为太玄九义。

若无明证,何敢断言

【诗文皆为原创,图片源自网络;自度度人随喜,转发分享多谢。泰和散人于天心阁。】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