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时明明嘱咐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为何他还对马谡委以重任

船长趣谈 2023-06-26 08:58:32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首诗,描写诸葛亮后悔不听刘备之言重用马谡而导致北伐功败垂成。那诸葛亮为何不听刘备之言要重用马谡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少有才名

初平元年(190年),马谡出生于荆州襄阳郡宜城县的一个大族家庭,所以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少时就博览全书,很有见识。而马谡有兄弟五人,都以俊才闻名乡里,其中才能最好的就是他四哥马良,其次就是马谡。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击败曹操而掌控荆州大部,于是大力招揽人才,以稳固对荆州的统治。而襄阳地处荆北,一直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可马良、马谡兄弟却选择背井离乡投靠刘备。可见刘备在荆州有不小的人望,所以马氏兄弟才会毅然决然的前往投靠。

由于马良、马谡兄弟是荆北知名的俊才,所以荆州牧刘备对二人的投靠十分重视,便让马良担任从事,为自己出谋划策。而马谡则担任哥哥马良的助手,从旁辅助。

二,跟随诸葛亮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应益州牧刘璋之邀,入蜀讨伐作乱的汉中太守张鲁。此时马谡已在刘备的幕府效力多年,而马良又要承担辅助诸葛亮留守荆州的重任,所以刘备就提升马谡为从事,让他跟随自己入蜀作战。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赢得益州之战胜利,成功夺取益州。此后马谡相继担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巂(xi)太守等职。而绵竹是成都北大门,成都是益州治所,越巂为南中七郡之一,都是蜀汉重镇,可见马谡在蜀汉是十分受重视的,所以才受到大力培养与提拔。

不过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却对马谡的看法大为不同。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只会纸上谈兵,就像赵括一样不可大用。而诸葛亮却认为马谡才气过人,足智多谋,所以对他十分器重。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三国志·马谡传)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对诸葛亮重用马谡感到担忧,便特意叮嘱他不要重用马谡,还要对其多留意观察。然而诸葛亮认为这是刘备临终时说的糊涂话,就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反而任用马谡为参军,经常与他讨论军国重事,一谈就是一整晚。

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征讨叛乱的南中地区,特意找到熟悉南中事务的马谡征求意见。而马谡在越巂任职多年,自然深知当地西南夷部族的情况,便劝诸葛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诸葛亮对此深以为然,便依照马谡的建议平定南中叛乱。然后诸葛亮就对南中部族首领孟获七擒七纵,彻底收服了当地部族的人心,使得南中安定。此后诸葛亮对马谡更加欣赏与重视,准备把他当做自己的接班人培养。

三,镇守街亭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很快就拿下曹魏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魏明帝曹叡对此大为惊恐,急忙派右将军张郃抵御蜀军,还亲自前往坐镇长安。而诸葛亮听说魏军前来,决定派马谡镇守街亭,阻挡张郃。

当时马谡只是诸葛亮的参军,此前并无任何领兵作战的经验,所以众将认为应该派有经验的老将魏延或吴懿前去抵御魏军。然而诸葛亮为了提高马谡的威望,便力排众议,执意派马谡去镇守街亭。不过诸葛亮考虑到马谡实战经验不足,特意派了老将王平从旁辅助。

马谡素来自视甚高,到达街亭后又觉得这是自己第一次大显身手的机会,便公然违抗诸葛亮的命令,弃守街亭要道,反而前往旁边的南山扎营。王平看出在南山扎营是兵家大忌,极有可能被魏军切断水源而导致大军不战自溃,便多次出言劝谏。然而马谡恃才傲物,对王平的劝谏不予理睬。

四,兵败被杀

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三国志·诸葛亮传)

然后张郃抵达街亭,立马发现蜀军破绽,于是切断蜀军水道。此时马谡才发觉王平所说没错,急忙派兵出击,想要抢回水道。然而张郃为魏军名将,多次击溃蜀军的攻击。很快蜀军就因为没有水源而面临崩溃,魏军立马发动攻击,蜀军一战即溃,马谡只得弃军而逃。

由于马谡失守街亭,使得蜀军第一次北伐的成果功亏一篑,诸葛亮无奈只得退军。然后诸葛亮为了严明军纪,便将马谡逮捕下狱,可就在诸葛亮处死马谡前夕,他在监狱病死。

0 阅读:91
评论列表
  • 马谡是有才干的,领导用人看智商还会考虑情商。让马谡去街亭一是此人有才,二是出身荆州派系如果达成既定的战略目标,那么又能巩固荆州派系的地位。虽然诸葛亮能够觉察马谡性格缺点(急功而自负)派王平为副将,但是马谡并没有正确认识到街亭之战的战略要求是守,反而选择的是进攻,这完全背离了孔明的战略要求。马氏四兄弟皆有才名,马谡最幼,年少成名又得诸葛看重,多半性格冲动且好强,难免冒进。有观点认为用魏延守街亭必然成功,那也不一定。首先因为街亭的战略目标是守,而魏延是诸葛亮手中不多且最大的进攻王牌,如果用魏延守街亭那么蜀军整体的进攻态势就会削弱,即使魏延守住街亭整体上蜀军的进攻会难有作为。另外魏延同样有冒进冲动的一面,考虑到听话程度可能马谡还可靠一点。至于说王平为主将,马后炮的观点确实成功的可能性大,但作为降将又非派系出身,别说蜀国换魏、吴也不会用为主将。因此用马谡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结果马谡不按领导要求办事玩砸了。

    吃完玉米顺手把棒子扔进垃圾桶 回复:
    因此在马谡军事的培养问题上,军事经验时间的积累是足不少了,只是资历(战功)不如魏延、吴懿等人,但远超廖化、张翼、张嶷等人(要么还没被发掘,要么还在地方上刚开始历练),更不用说诸葛亮把马谡带身边言传身教传授了几年。所以安排担任主将其守街亭本身是没有问题,也无更好的其他人选(哪怕有个傅彤之类的健在都可能不会用马谡)失败的原因还是我之前评论所说的。238年一伐时距离234年逝世只有6年,时不我待,没有多少时间让诸葛亮带马谡慢慢玩了,何况马谡已经也快40,当了快20年的官。说了很多,干脆我再说说我对诸葛亮杀马谡的看法:诸葛亮对马谡的军事上限有了明确的认识,彻底对其失望。这个失望来源于街亭之战马谡的表现-(逃),六恐五俱之法强调兵从于将,将怯则于心战不利,于相持之时将不可怯。马谡弃众而奔,街亭失而危全军,斩之以警众将是其一,其二是因为马谡缺乏作为将领的胆气,其军事能力的上限到了,丧失了培养的价值,既然内政刘备找出了上限,这次军事上诸葛亮也发现了顶点,又犯了大错,有什么理由和希望留其命?至于孔明思先帝之明,奈何乏将可用,不得不用矣。
    船长趣谈 回复:
    诸葛亮还是有些太急了,马谡怎么说,有才能不假,但想到和做到是两回事,应该让他先带兵历练,等能力有了,再赋予重任。
    船长趣谈 回复: 吃完玉米顺手把棒子扔进垃圾桶
    说得好,我想起了拿破仑的总参谋长贝尔蒂埃,当参谋长无往不利,可是一当统帅就不行了。可能马谡就适合当参谋,不适合当大将
  • 2023-06-27 11:46

    也许刘备临终前未必提到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的话。

    船长趣谈 回复:
    有这个可能,不过多数人倾向于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