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元凤三年(前78年),符节令眭弘向汉昭帝上书,请求皇帝将皇位禅让给贤人公孙氏而自己退隐做个诸侯。而汉朝是家天下的世袭制皇朝,为何眭弘敢大胆的要求皇帝退位让贤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少学春秋
眭弘字孟,是西汉时的鲁国蕃县人,少时喜欢行侠仗义,成为了一名游侠,每天过着斗鸡走马,快意恩仇的生活。此后眭弘年龄渐长,社会阅历丰富,人也变得成熟起来,认识到自己每天这么浑浑噩噩并非长久之计,便改过自新,拜了名儒嬴公为师,跟他学习《春秋》。
此前汉武帝采纳大儒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学,使得儒学兴盛,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因此通晓《诗经》、《尚书》、《春秋》等儒家经典就成为读书人入仕为官的必要条件,这便是眭弘跟随嬴公学习《春秋》的原因。后来鲁相得知眭弘精通《春秋》,是一个通晓经书的人才,便把他推荐给朝廷。然后朝廷就征召眭弘入京,让他当了比六百石的议郎。随后眭弘升任符节令,负责管理调兵的虎符与其他事物的竹符。
二,推演春秋
元凤三年(前78年),泰山和莱芜山的南边突然传来巨大的声响,就好像是数千人的鼎沸之声。
当地百姓前往查看,发现有一块大石头自己站了起来,不仅有3.4米多高,还需四十八人围在一起才能将它合抱。接着百姓近前查看,发现巨石深入地下1.8米,旁边还有三块像脚一样的小石头。随后又飞来几千只乌鸦围绕在大石旁边不肯离开。与此同时,昌邑社庙中已经枯死的大树又突然活了过来;而长安上林苑中一颗枯萎倒地的大柳树也重新站立发芽,还有虫子前去啃食柳叶,而被虫子蚕食过后的柳叶竟然形成“公孙病已立”五个大字。
其实这三件事原本都是很自然的正常现象:巨大的声音是巨石从泰山上掉下来撞击地面产生的响声,直立是巨石掉下来恰好是那个形状,乌鸦飞来是被大石的巨响惊动;枯树新芽是因为大树并未完全死去,它的活性细胞等到条件合适而重新生长,至于虫子啃食柳叶留下的汉字则纯属巧合。孟推春秋之意,以为“石柳皆阴类,下民之象,而泰山者岱宗之岳,王者易姓告代之处。今大石自立,僵柳复起,非人力所为,此当有从匹夫为天子者。枯社木复生,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者也。”(汉书·眭弘传)
然而眭弘并不知道这些科学道理,而是十分信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认为这三件事是上天示警,便仔细推演《春秋》大义,认为巨石和柳树象征底层的百姓,而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改朝换代的地方;现在巨石自立,枯柳逢春,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是要有一位平民百姓成为天子;而社木重生表示被废的公孙氏要复兴了。我们现代人看了眭弘的话都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历代中华皇朝都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权,皇位实行世袭制,皇帝会将皇位传给儿子或兄弟,但从来没有禅让给外人的;即使是禅让给外人,那也是在权臣的逼迫下走了禅让的形式,并非皇帝本愿。
哪怕是儒家十分推崇的尧、舜、禹三位先贤之间的禅让故事也大概率是儒家编造的,并不符合真实的历史。但西汉时期的儒生却对此是深信不疑,希望继承先师孔子的遗愿,让天下恢复到尧舜禹那个理想的时代。因此禅让制在儒生看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导致西汉中晚期出现了一股禅让制思潮,而权臣王莽就是利用了这个思潮而代汉称帝。因此眭弘上书请皇帝禅让在他看来是很正常的事,并不奇怪。三,进言被杀
孟意亦不知其所在,即说曰:“先师董仲舒有言,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襢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汉书·眭弘传)
不过眭弘并不能推测出这位公孙氏在那里,就对人说:“先师董仲舒说过,即使有继承皇位且遵循文德的天子,但也不能妨碍圣人受命于天。汉室是尧帝后人,素来有禅让的传统,所以今上应该下诏求贤,把皇位让给贤人公孙氏,而自己退居百里的封地,就像商周的后裔一样当个诸侯,这样才是顺应天意。”然后眭孟把自己的话写成奏折,拜托朋友内关长上奏朝廷。当时汉昭帝年幼,由大将军霍光辅政,而霍光看了眭孟的奏折十分气愤,认为这是在妖言惑众,便以大逆不道之罪杀了眭弘和内关长。
公孙病已不是刘病已吗,刘据的孙子,一点没错啊[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