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一日抒忠愤,千秋仰义名。宁为傅佥死,不作蒋舒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首诗,描写魏灭蜀之战时,阳安关守将蒋舒临阵投敌,害死主将傅佥的故事。那蒋舒为何要叛蜀降魏,其行为又对蜀汉造成了哪些影响,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驻守武兴
蒋舒为武兴督,在事无称。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汉中守。舒恨,故开城出降。(蜀记)
其实蒋舒的毛病我们很多人都会犯,比如一件事情没做好,我们通常不会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反而会认为这是别人的过错。如果确实是自己有错,那也会心安理得的给自己找个替罪羊,认为就是对方有错,从而让自己摆脱负罪感。
二,欺骗傅佥
当时蜀汉在汉中治所南郑附近设置了汉城、乐城、阳安关等多座军事要塞,而这些要塞都是凭借汉水及其周边的山脉而建,地势险要,易受难攻。因此蜀汉大将军姜维的战略是让各个要塞守军依据坚城抵御魏军并拖延时间,等到魏军粮草不足而退军,那蜀军就可以乘胜追击。然而蒋舒的临阵倒戈,却让这一切都成了梦幻泡影。
阳安关主将傅佥见魏军人多势众,便立即执行姜维的政策,下令全军坚守不出。可蒋舒见曹魏大军前来,认为自己报复蜀汉朝廷的机会来了,便立即决定临阵倒戈。
蒋舒将出降,乃诡谓傅佥曰:“今贼至不击而闭城自守,非良图也。”佥曰:“受命保城,惟全为功,今违命出战,若丧师负国,死无益矣。”舒曰:“子以保城获全为功,我以出战克敌为功,请各行其志。”遂率众出。佥谓其战也,至阴平,以降胡烈。(汉晋春秋)
傅佥回答说:“我们奉朝廷的命令镇守阳安关,只要力保城关不失,那就是功劳。如果违背命令而擅自出击,一旦损兵折将,那就是战死也没有什么意义呀!”
蒋舒不服气的反驳说:“你认为保住阳安关不失就是功劳,可我认为出城打败敌军才是大功。既然你我意见不同,那就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三,献城投降
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三国志·姜维传)
《汉晋春秋》提到蒋舒出城是跑到阴平向胡烈投降,然而攻占阴平是魏军中路军主帅雍州刺史诸葛绪的任务,跟钟会没有任何关系。况且胡烈一直是钟会的部下,奉命攻打阳安关,没有必要西进到几百里的阴平去帮助诸葛绪。因此此处“阴平”当为“阳平”之误。
所以季汉灭亡应归功于蜀本地人。战死的都是荆州派,可惜傅家父子都为刘家牺牲
[流鼻涕]
真正的荆州嫡系或者说蜀国中坚战死了很多,后来钟会叛乱被平后在成都又被所谓的乱兵洗了一遍就剩不了多少死忠了。之前诸葛瞻以及一些主战的荆州派在绵竹就死的莫名其妙,还有人说是诸葛瞻贸然出击,我觉得他如果守下去说不定就会被有些人把脑袋取了当成见面礼送给邓艾了[得瑟][得瑟]。真正的大军在姜维手里回不来,防吴和防蛮的两路要么太远要么太少,诸葛瞻手底的兵是什么货色就不用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