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张良次子张辟强足智多谋,智谏丞相陈平而使吕后掌权,结局如何

船长趣谈 2023-04-18 14:44:52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汉惠帝七年(前188年),汉惠帝驾崩,其母皇太后吕雉临朝称制,立孙子前少帝为帝。由此吕后控制了汉朝大权,开启了史上皇太后干预朝政的先河。而在吕后称制的过程中,留侯张良的次子张辟(pi)强(jiang)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张辟强是如何帮助吕后掌权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出身名门

昔者,卫侯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名,曰:“卫侯辟强。”周行人还之,曰:“启强、辟强,天子之号也,诸侯弗得用。”(新书)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留侯张良迎来了自己第二个儿子张辟强(或称辟疆),刘邦也击败项羽而被众诸侯推戴为皇帝。而“辟强”有开拓疆土之意,可见张良对汉朝走向强盛的美好祝愿。

根据贾谊所写的《新书》记载,辟强是天子专用的名号,诸侯无权使用。不过张辟强之后西汉还有两个刘辟强,一个是刘邦孙子河间王刘辟强(赵王刘友子),一个是刘邦侄孙宗正刘辟强 (楚元王刘交孙,红懿侯刘富子)。

这可能是汉朝初年制度不全,所以张良可以给儿子取名叫辟强。不过更有可能是刘邦为了感谢张良帮助自己夺取天下立了大功,所以给其子赐名辟强。不过刘邦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十几年后,这个叫张辟强的孩子就在吕后专权的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极大影响了汉朝历史的走向。

张良的封号叫“留侯”,一是刘邦与张良是在泗川郡的留县初次相遇,二是刘邦希望张良留下来辅佐自己。况且张良的长子就叫张不疑,可见张良对刘邦信任自己的感激。另外两个刘辟强都是汉朝宗室,与刘邦的关系很近,可见辟强这个名字不一般,更加证明刘邦与张良君臣关系之融洽。

二,侍奉惠帝

刘邦称帝后立妻子吕雉为皇后,嫡长子刘盈为皇太子。然而秦末民变时戚夫人就已成为刘邦的宠妃,还为其生下了儿子刘如意。而刘如意出生那年正好是秦朝覆灭的当年,加之其性格与刘邦十分相似,所以刘邦对这个孩子十分喜爱,一度想要废长立幼,让刘如意成为皇太子。

吕雉对此十分害怕,为了保住儿子刘盈的皇太子之位,所以决定向足智多谋的张良求助。但张良认为立储是皇帝的家事,何况刘邦本就喜欢刘如意,自己要是帮助刘盈必然引来刘邦的猜忌,于是决定袖手旁观。可吕雉是什么样的人,一个为了儿子可以不择手段的母亲,怎么会允许你张良置身事外。

然后吕雉就派哥哥吕泽挟持张良,逼迫他为自己出谋划策。张良无奈,只得建议其邀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刘盈。接着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就被刘盈邀请出山担任老师,而刘邦见刘盈羽翼已丰,只得放弃废长立幼的打算。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去世,刘盈即位为帝。由于张良此前在立储之争中立有大功,所以刘盈和吕雉母子必然对他是十分感激的。然后少年的张辟强就被汉惠帝召入皇宫担任侍中,侍奉在皇帝左右,受到皇帝和皇太后的信任与厚待。所以张辟强才会对吕雉的心思十分清楚,感激其知遇之恩而助其掌权。

三,智谏丞相

汉惠帝七年八月戊寅(前188年9月26日),汉惠帝驾崩,其母皇太后吕雉虽对此十分悲痛,却只是大声痛哭而不流眼泪。可见吕雉与刘盈母子关系虽亲,但她更重视自己及吕家的整体利益。

太后发丧,哭而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陈平曰:“太后独有帝,今哭而不悲,君知其解未?”陈平曰:“何解?”辟强曰:“帝无壮子,太后畏君等。今请拜吕台、吕产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军,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脱祸矣!”丞相如辟强计请之,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汉书·外戚传)

张辟强深知吕雉的心思,便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皇帝一个儿子,现在皇帝去世,太后却哭而不悲,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陈平听了便问他说:“为什么?”

张辟强回答说:“皇帝没有年长的儿子,所以太后担心你们这些功臣难以驾驭。现在你向太后请求让吕台、吕产、吕禄等太后亲侄担任将军,掌控南北禁军,再让吕家人入宫辅政。那太后才能安心,你们这些功臣也能免去杀身之祸。”

陈平听了,立即按张辟强所说行事。吕雉对此十分高兴,这才为儿子的死流出眼泪。由此吕雉权倾天下,开启了吕后专权的时代。然而张辟强却自此消失,再也不见于史书记载。当是诛吕安刘政变后朝廷不满张辟强力助吕雉专权,视他为吕氏一党,所以将其事迹删减所致。

2 阅读:32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