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淮阴侯韩信受好友宰相萧何之请,前往皇宫参加皇后吕雉举办的喜宴,庆贺皇帝刘邦平定代相陈豨的叛乱。然而韩信刚到皇宫,就被吕雉手下的武士逮捕,押往长乐宫的钟室处死。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能力超出。为何吕雉非要将其杀死而不是像对张良与萧何一样收为己用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汉初三杰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王刘邦击败楚王项羽而赢得楚汉战争胜利,成为秦始皇之后统一天下的第二人。接着刘邦就在齐王韩信、赵王张耳等诸侯王的推戴下称帝,定都洛阳,开创了大汉皇朝。一天,刘邦在洛阳皇宫举办酒宴,与群臣喝得酩酊大醉。突然刘邦询问群臣说:“各位爱卿,朕有一事要询问你们,希望你们畅所欲言,不要对我有所隐瞒。为什么待人轻慢的我能得到天下?而仁义待人的项羽却失去了天下?”
信平侯王陵和都武侯高起为了讨刘邦的欢心,便一起回答说:“陛下虽然待人傲慢无礼,却不吝赏赐。有人立了功,就把攻下的土地封给那人,是与众人同享利益。项羽虽然待人礼贤下士,可却嫉贤妒能,有人立功,他不仅吝于封赏,还怀疑猜忌,自然会失去天下。”刘邦听了笑着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定国安邦,善待百姓,使得大军有源源不断的粮饷供给,我不如萧何;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重用他们,这才能获得天下。可项羽却连一个足智多谋的范增都不肯重用,这才被我打败。”
自此以后张良、韩信、萧何就被人称为汉初三杰,不过三人能力过高,对刘邦的皇位可能构成威胁,所以刘邦对三人也从信任转为猜忌。于是萧何通过欺压百姓的自污方式以求平安,得王卫尉帮助逃过一劫。张良主动选择急流勇退,闭门不出显示自己没有野心。唯有楚王韩信不忍放弃富贵,被刘邦降为淮阴侯押到长安监视起来。二,吕雉拉拢张良与萧何
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所以爱屋及乌,对二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也是十分喜爱。同时刘邦与吕后的嫡长子刘盈性格软弱,而吕后却性格强势,所以刘邦担心皇太子刘盈即位后无法掌控大局,加之刘如意性格与自己类似,刘邦就决定改立刘如意为皇太子。吕雉得知刘邦废长立幼后十分害怕,便决定要誓死保住儿子刘盈的储君之位。当然吕雉知道刘邦最忌惮的就是汉初三杰,只要把这三人拉到自己麾下,那儿子的储位自然是稳如泰山。
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䇲,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史记·留侯世家)
然后吕雉就派哥哥建成侯吕泽绑架不与外人交往的张良,强迫他为太子出谋划策。张良无奈,只得献计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吕雉听从,请来商山四皓帮刘盈保住了储位。至于吕雉是如何拉拢萧何的,史书并未记载。不过萧何善于变通,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吕雉拉拢他时他自然也不敢拒绝。从后来萧何明知吕雉要害韩信,却仍奉命请韩信入宫推断,此时的萧何已经投靠了吕雉。
三,吕雉与韩信
既然吕雉拉拢了张良与萧何,那绝对不会错过韩信。虽然史书并未记载吕雉如何拉拢韩信,不过我们可以从细枝末节推断出吕雉是拉拢过韩信的。毕竟韩信军事才能异常突出,有他保驾护航,那刘盈一定能坐稳皇位,不用担心刘姓诸侯王造反。舞阳侯樊哙是吕雉的妹夫,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为妻,所以樊哙与刘邦既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也是存在亲戚关系的连襟。因此吕雉对樊哙是十分信任的,而樊哙又对韩信十分崇拜,所以吕雉要拉拢韩信,找樊哙就行。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史记·淮阴侯传)
一天,韩信路过樊哙府邸,樊哙对此十分高兴,竟然主动向韩信行跪拜之礼,将他请进了府邸。此时韩信已不是藩王,而与樊哙同为地位平等的列侯。可樊哙却以臣子自居,还尊称韩信为“大王”,可见其替吕雉拉拢韩信之诚心。虽然韩信出身落魄贵族,早年连饭都吃不饱,生活过得连樊哙这个小老百姓都不如。可骄傲的贵族自尊让韩信看不起出身屠户的樊哙,更是羞于与这个粗人为伍,自然拒绝了吕雉的拉拢。
然而吕媭可不是一个好惹的人,自己丈夫樊哙如此礼敬韩信却遭到轻视,那她必然要在姐姐吕雉面前进谗陷害韩信。例如陈平违背刘邦的命令留了樊哙一命,而吕媭仍要在吕雉面前诬陷陈平,可见吕媭心胸狭隘。而吕雉也是心狠手辣之人,又有妹妹在旁挑唆,见韩信不肯接受自己的拉拢,知道留不得他,于是胁迫萧何助自己杀了韩信。
淮阴不识己。既为人臣,又存反心;既寸反心,又不敢反,不死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