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唐·白居易)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初始元年十一月戊辰(9年1月10日),西汉权臣摄皇帝王莽胁迫皇太子刘婴禅让,从而篡汉称帝,建立了新朝。新朝是中华历史上的大一统皇朝,为何不被以后的历代皇朝承认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当时局势
同时由于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所以民众迫切希望汉朝能做出改革。而儒家学说自汉武帝推崇儒学后十分兴盛,成为西汉官方的统治思想。因此儒家应对民众改革的对策就是汉朝皇帝学习古代尧、舜、禹的禅让制度,将天下禅让给有德之人。
原本太皇太后王政君对侄子王莽的野心并不清楚,所以对其执政予以大力支持,使得王莽巩固了地位。然而随着王莽野心的暴露,王政君对此后悔不已,但也无力阻止。
二,新朝建立
随后王莽为了解决西汉末年的一系列问题,开始大刀阔斧的推行改革。原本王莽就是儒家学派狂热支持者,对儒家极力塑造的夏商周三代盛世十分推崇,便决定仿效西周时先圣周公的制度实施改革。
三,王莽改制
其一:废除王爵,恢复西周时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
其二:在中央设置太师、太傅、国师、国将等四辅、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等三公、更始将军、卫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等四将,合称“十一公”。
其三:在地方设置大尹(相当于太守),大尉(相当于都尉),宰(相当于县令)等官员。
其四:频繁更改地名,西汉时的地名大部分被更改,其中长安就被改为常安。
其五:王莽依据儒家大一统思想,认为世界上应该只有一个王,便将匈奴、高句丽等四周属国君主的称号由“王”改为“侯”,还收回汉朝发给这些藩属国的“玺”而换成新朝的“章”。
其一:推行王田制(即井田制),即天下土地都为朝廷所有,称为“王田”,不得任意买卖;男丁未满八人,而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余地须分给宗族乡邻;如果无地则由政府授田,每名男子一百亩。
其二:推行私属制,禁止奴婢自由买卖,抑制农民沦为奴婢。
其三:实行五均六筦,五均是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成都,宛等六大城市设立五均官,由政府统一物价,平衡市场供应;六筦是将酒、盐、铁,铸钱,名山大泽收归国有并征税。
其四:发行新币,王莽在位期间实行四次币制改革,变更发行了几十种货币。
五,新朝覆灭
然而王莽的改革政令繁杂且不切实际,朝令夕改又过于急切,用人不当又使得政策实行不符原意,导致官员百姓无法适从,还对经济与社会造成了极大破坏。最终改革失败,百姓纷纷破产,被迫揭竿而起。就连匈奴和高句丽等藩属也纷纷反叛。
六,正统性
东汉史学家班固本就鄙视王莽通过假造祥瑞而篡夺政权的方式,因此其所著《汉书》就视王莽为乱臣贼子而非皇帝,所以《汉书》中王莽的事迹属于臣子的列传而非皇帝的本纪。此后的曹魏与晋朝及南朝和东汉都是通过禅让而一脉相承的正统,自然沿袭东汉的观点,否认新朝的正统性。
王莽改革的初心是好的,但他不按照现实情况就乱搞,再加上又得罪了平民和贵族豪强,又遇到秀儿这个挂逼,不输才怪[笑着哭][呲牙笑]
人家当外戚只是参股,这老哥直接换法人[笑着哭]
说的好像汉高祖给西楚当下手那四年,还有武周被承认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