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孔明驻汉中,欲剪汉贼梗。委心任费袆,屈膝拜许靖。笑谈扼奸雄,老死不得骋。至今出师表,日月光烱烱。惜哉会潼关,不从魏延请。(南宋·洪咨夔)
魏延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多次随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取得了阳谿之战败郭淮、祁山之战破司马懿的杰出战绩。既然魏延的军事才能如此突出,还以兵仙韩信为榜样,为何没能助诸葛亮夺取关中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类似韩信
魏延的出身与韩信十分相似,都是士人阶层的寒门子弟,投效军旅时都只能从底层小兵做起,可都凭借自身不凡的才能而获得君主欣赏,成为了高级军官。建安二十四(219年),汉中王刘备在汉中之战后为了牢牢稳固对益州北部重镇汉中郡的控制,就让并不出名的大将魏延担任镇远将军兼汉中太守。
当时刘备的老部下张飞已经名声在外,在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中屡立大功,自以为自己会成为镇守汉中的不二人选。就连刘备手下的许多大将也认为张飞是最优人选,没想到最后刘备选择魏延,所以众人十分吃惊。四百多年前,汉王刘邦想要东出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就决定任命一员大将总领汉军出征,所以刘邦的许多部下都信心十足,认为自己就是那个人选。没想到刘邦听从心腹萧何的力谏,决定任命并不出名的韩信为大将军,导致众将得知是韩信拜将后也是大吃一惊。
最后魏延和韩信都没有辜负主君的信任,一个守稳了汉中,还制定下了防守妙计,确保蜀汉延续了四十多年;另一个带着大军赢得楚汉战争胜利并夺取天下,奠定了汉朝四百多年的基业。二,子午谷奇谋
建兴五年(227年),蜀相诸葛亮准备北伐曹魏,自然以汉中为前进基地,便任命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随同自己筹划伐魏。此时蜀汉的局势与刘邦的处境类似,都是要以巴蜀一地争夺天下。魏延素来以兵仙韩信为榜样,镇守汉中多年对曹魏的关中情况了如指掌,早就想像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那样一举平定三秦之地,便想出了“子午谷奇谋”。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三国志·卷四十)
然而由于史书记载过简,所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具体是什么内容无人清楚,只知道他想率领一万精兵独当一面,与诸葛亮在潼关会师。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正式出兵,魏延便提出了自己的计谋,可惜诸葛亮未能采纳。原来诸葛亮素来为人谨慎,加之蜀汉五虎上将中除赵云外张飞等其余四人尽皆离世,所以诸葛亮不愿冒险并失去魏延这一得力大将,便否决魏延的建议,还让其时刻留在自己身边效力。
然而诸葛亮误用实战经验不足的马谡镇守街亭,导致街亭之战惨败,使得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要是诸葛亮能把给马谡的兵力拨给魏延使用,并让其独当一面执行奇谋,估计蜀汉北伐能有更大战果。
三,历次北伐
可惜魏延擅长军事而不懂政治,性格上又恃才傲物,在诸葛亮不用自己的建议后竟然嘲笑其胆怯。这可就犯了职场大忌,诸葛亮毕竟是你的上级,以下犯上自然是没有你好果子吃。结果此后魏延多次随诸葛亮北伐,每次提出奇谋,自然是不出意外的被否决。韩信楚汉战争后功高震主引起皇帝刘邦猜忌,于是被降为淮阴侯并捉到长安软禁。当时刘邦的连襟和心腹舞阳侯樊哙对韩信的才能十分佩服,便不顾自己也是列侯的身份而对平级的韩信屈身下拜。结果韩信看不起屠户出身的樊哙,对此不以为意,导致自己被吕后杀死时无人挺身相救。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後,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三国志·卷四十)
当时长史杨仪是诸葛亮的心腹,可魏延却对杨仪态度傲慢。而杨仪也是自视甚高之人,便对魏延也是言辞傲慢,导致二人关系极差。诸葛亮对此极为痛心,不得不多次在二人之间调和。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后病危,便找杨仪和司马费祎、护军姜维商议撤军事宜。而魏延是领军大将,诸葛亮却不和他商议此等大事。可见魏延人缘极差,除了诸葛亮没人能镇住他,所以诸葛亮为了整个大军就忍痛放弃魏延。
结果魏延得知诸葛亮死后杨仪掌权十分气愤,公然反对与其争权,结果失败被杀。要是魏延能暂忍一时,知道诸葛亮其实想的是死后让心胸宽广的长史蒋琬替他主政而非杨仪,那他未必不能独当一面并获得北伐建功的机会,就不会落得后来身死族灭的悲惨下场。
不知庞统咋死的吧,没脑子的武夫,到时候自己死了,都挽回不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