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肉多吃一口,糖尿病、心血管病就凑上门!不少人却顿顿吃

婷扬的备忘录 2024-02-09 06:47:48

中国是心血管病和糖尿病大国。

我国每5个死亡病例中,就有2个死于心血管病,而糖尿病恰好是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

而这两类疾病在我国多发的原因之一就是饮食的不合理。

多吃蔬果粗粮,少油少盐的道理大家都懂。

但很多人都忽视一种很多人顿顿都在吃的“伤身”食物——红肉。

1

—The First—

600万数据揭露红肉危害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在《欧洲心脏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研究人员统计了过往70项研究、总计600多万人群的数据,全面评估了红肉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关系。

其中红肉还做了加工与否的区分,经过盐渍、发酵或以其他增加口味或改善保存的方法处理过的红肉就是加工肉。

图源:soogif

结果分析发现,每天多吃100克未加工红肉,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可能增加11%,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7%;每天多吃50克加工红肉,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就可能增加26%,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44%。

虽然红肉无论是否加工,多吃都会增加疾病风险,但加工肉的危害几乎是未加工的2倍,风险性更高。

2

—The Second—

红肉究竟还能不能吃?

其实这项研究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后续分析。

毕竟是观察性实验,虽然显示了食用红肉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之间存在关联,但并不能单纯地认为“红肉就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的致病因”。

于是研究人员还根据不同的饮食模式把人群分为了东方饮食(以谷物、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与西方饮食(以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为主),结果发现在东方饮食人群中,红肉对健康的影响没有明显关联性。

从这个分析结果就能看出,红肉是能吃得安全又健康的。

单从红肉本身的营养价值看,它不仅能提供优质蛋,尤其还能提供丰富的铁元素,而且吸收率也比较高,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

这是其他肉类无法替代的。

3

—The Third—

4个妙招减少红肉“威胁”

1

用白肉/乳制品替代部分红肉

图源:soogif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可以吃50~75g红肉。

超出这个量,可以白肉或者乳制品来满足多出来的“肉”欲。

既可以保证蛋白摄入,又能减少

2

多瘦少肥,少加工

红肉有肥瘦,像里脊、腿肉等油脂较少的肉,吃着更健康。

另外,加工肉能不吃就不吃。

不仅含盐量高,不利于血管健康,还可能产生大量亚硝酸盐,提升致癌风险。

3

多蒸煮,少用油

图源:soogif

需要用油的高温烹饪方法,比如烤、煎、炸等,都容易导致营养流失,还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不利于健康。

蒸、煮、炖的烹饪方式,看似清淡无味,其实也能烹饪出美味,粉蒸肉、猪肉炖粉条就是其中代表。

哪怕是“好吃狗”,也不用执着于重油重盐的烹饪方式。

4

搭配芋头吃

芋头总膳食纤维含量达4.1g/百克,而且多为可溶性膳食纤维,不仅能增加饱腹感、促排便、延缓血糖上升,还能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脂肪和胆固醇,有助于控制血脂和体重。

日常炖肉的时候,不妨加点芋头一起,既美味又有助于控糖控脂。

但要注意的是,芋头的淀粉含量高,吃了芋头就要少吃点主食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