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明英宗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六月二十日,位于湖广武昌府高观山南麓下的楚王府,再一次发生了火灾。高观山,又称高冠山,因形似高冠而得名,即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再补一句,大名鼎鼎的黄鹤楼,就位于蛇山之巅。
之所以说一个“再”字,是因为早在两年前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四月到八月,王府之内就火灾频频,史称“随救随熄”。朝廷在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七月下定决心重修楚王府,结果工程尚未竣工,大火又不期而至。
蛇山之巅
对于古人来说,火灾一般都被认为是上天示警。如果发生在皇宫之中,皇帝不但要深刻反省,有时候还会大赦天下。而楚王府屡屡火灾,自然也预示着灾难发生。那么楚王家族在天顺年间会有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地位超然的楚王府明代的首封楚王朱桢,是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据史料推测,其生母胡充妃,是朱元璋落魄之时求而不得的白月光。而在心愿得偿之后,老朱对胡氏及其子朱桢都极为宠爱。日后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殿试榜眼陆釴曾经写了一本《病逸漫记》,里面就描述了楚府的富裕: “楚府昭王太祖高皇帝爱子,田地最多,故富。”
濠州胡家有女守寡,太祖欲纳之,其母不从。后闻随军在淮安,不曾适人,太祖遣人以书达平章赵君用,请求之。君用以胡氏同其母送至,太祖纳之,立为胡妃。—《国初事迹》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楚府马场
朱桢在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二月之国武昌,朱元璋特地赐银二万两、黄金一千六百两、钞二十万锭。而楚王府则有宫殿宫屋八百间有奇,几乎占了武昌城的一半。不但如此,楚王府在西北还有马场,甚至到了天顺年间朝廷还常常为此请求楚王帮忙。
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二月,镇守宁夏太监王清向朝廷上奏,希望从楚府马场拨马二、三千匹给宁夏一地的官军。我们要注意一点,从史料记载来看,王太监压根没想着花钱。可能英宗也觉得这样狮子大开口太过分,指示王清去找商人“纳马中盐”,也就是商人交纳军用马匹获得盐引。而所谓的“盐引”,就是食盐运销许可凭证。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不过半年以后,许是纳马中盐的效果并不理想,英宗不得不亲自给时任楚王朱季埱写信,请求“借马千匹”。虽然皇帝表示会“官与价直”,但马匹属于紧缺资源,有时候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要知道此时距离朱桢之国武昌,已经过去了近八十年,楚王府依然如此的富甲一方。
楚府税课司
上文说过,由于亲妈是亲爹的白月光,朱桢虽然是庶子,但待遇一点都不比他那几个嫡出的哥哥低,很多地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在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时候,湖广布政司左参议凌志捅了马蜂窝。
这位凌大人奉旨督造运粮船只,因为考虑到湖广连年大旱,生怕官府采购逼迫太急,最终引发民变,把主意打到了楚府税课司的头上。当时金沙洲等处商贩竹木,属于楚府税课司管辖,于是凌大人自作主张,从里面每年三十分的商税中“借抽一分以资成造”。
金沙洲位置图
然而事情报到工部之后,上面的大人物犹豫了。楚府税课司是当年太祖皇帝赐给楚昭王朱桢的,想用可以申请,不能这样自说自话啊!出了问题,谁来承担责任?果然英宗在得知此事后很生气,立刻对凌志进行了斥责。
事下工部,言楚府税课司太祖皇帝以赐王,岂宜借抽?合用物料不被灾州县采买可也。上是之,仍以志等不奏闻輙抽王府竹木,降敕责其专擅。—《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三十》
兄终而不能弟及
回到本文开头,楚府的厄运应在谁身上了呢?自然是代表整个家族的楚王本人。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桢去世,谥曰昭。当年十月,楚昭王嫡长子楚世子朱孟烷袭封楚王。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朱孟烷去世,谥曰庄。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楚庄王庶长子武陵王朱季堄进封楚王。
明代亲王府正门
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朱季堄去世,谥曰宪。因其无嗣,故而由楚宪王庶弟黔阳王朱季埱进封楚王。朱季埱去世的明确时间,《实录》中并未记载,《明史》记作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并称其谥号为“康”。而从史书中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个记载并没有问题。
和无嗣而终的哥哥楚宪王相比,楚康王留下了子嗣,但此时仅仅八个月大。整个楚王家族人员众多,自然不能让这么一个小娃娃来主事,于是朝廷命康王之弟东安王朱季塛来主持丧礼。
壬戌,书与东安王季塛曰: “承喻,以兄楚王薨逝,庶生子甫八阅月,本府庶务及丧礼无人维持。朕闻之恻然于怀。已敕承奉、长史等官用心整理府中内外庶务。至若丧葬礼仪,事体非小,不可轻易差失,王宜主管以毕其事。”—《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三十八》
龙泉山楚王墓
当年七月二十八日,楚康王归葬于楚王家族墓地:江夏县灵泉山之原。如果不出意外,在此后的至少十年时间里,东安王朱季塛都会是楚王府的摄政王。甚至于康王的那位独生子不幸夭折(后面确实也是如此)以后,他还能正大光明地以“兄终弟及”的方式进封楚王。
然而两个月后,一切都结束了。当年九月二十六日,东安王朱季塛去世,享年三十七岁,谥曰恭定。至此,楚庄王的四个儿子全部死绝。但是下一任楚王选谁的难题,并没有在天顺年间解决,还是留到了宪宗成化朝。
楚王一脉宗室楚昭王共十子,庶长子朱孟熜早逝、庶次子朱孟炯封永安王,嫡长子朱孟烷袭封楚王,剩余诸子中朱孟焯封寿昌王、朱孟炜封崇阳王、朱孟爚封通山王、朱孟灿封通城王、朱孟炤封景陵王(无嗣除国)、朱孟爟封岳阳王、朱孟炬封江夏王。
天顺年间楚藩世系图
楚庄王共四子,即楚宪王朱季堄、楚康王朱季埱、东安恭定王朱季塛和大冶悼僖王朱季堧(无嗣除国)。
薨逝与袭爵
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十一月,通城王朱孟灿去世,谥曰庄靖。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四月,通城庄靖王庶长子朱季堂由镇国将军进封通城王,其夫人刘氏则进封通城王妃。
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七月,封崇阳王朱均镦夫人李氏为崇阳王妃。
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四月初十日,岳阳王朱季境去世,享年五十岁,谥曰恭僖。
这其中进封崇阳王妃,以及岳阳恭僖王去世这两件事,都引发了不小的风波。
册封崇阳王妃
当初负责册封崇阳王妃的正使,是成山伯王琮。王琮的祖父王真,死后追封宁国公,谥忠壮,配享太庙。其父王通,则以总管营建长陵的功劳,被封为成山伯。
北京太庙
然而这位老牌勋贵后代,却和副使工科给事中郑瑞一路上贪图口腹之欲,甚至到了王府也不收敛。最终被随行的校尉揭发,一个罚俸一年,一个罢职为民。
丙寅,复成山伯王琮爵,罚禄一年。罢工科给事中郑瑞为民。琮、瑞持节往楚府册封崇阳王妃,为校尉发其沿途受军卫有司米肉,且受崇阳王府羊酒。比还京,六科十三道被旨劾之。下锦衣卫狱,命偿其所受,送都察院论当徒。久之乃有是命。—《明英宗实录卷三百十八》
岳阳国
上文去世的岳阳恭僖王朱季境,是首封岳阳王朱孟爟嫡长子。但他虽然活了五十岁,却没有留下子嗣,岳阳国按例应该除国。然而楚康王和东安恭定王的相继去世,让楚王一爵的归属顿生悬念。
为了试探朝廷的态度,当时楚藩之中资格最老的江夏王朱孟炬上奏,指出恭僖王虽然无嗣,但他弟弟镇国将军朱季墀同样也是嫡出,而且还留下一个嫡子辅国将军朱均锽。理论上来说,朱均锽就是朱孟爟的嫡长孙,希望能够让他袭封岳阳王。
明代楚王府
而朝廷的反应也很有意思,他们并没有否认朱均锽袭封的合法性,只是指出“无辅国将军进封郡王例”。这个模棱两可的说法,让朱均锽为之付出了近三十年的努力,此乃后话。
仪宾方规
方规,汉川郡君仪宾。明代亲王之女封郡主,郡王之女封县主,镇国将军之女封郡君。汉川郡君的父亲镇国将军朱季𡌘(土余),是现任通山王朱季垟的弟弟。
仗着这一层身份,方规平日里在武昌城内横行无忌,目中无人,甚至连楚王府承奉范敬都不放在眼里。二人积怨甚深,方规一不做二不休,向朝廷诬陷范敬谋杀门官陈鉴,结交湖广都指挥汪泽,打算把他置于死地。
然而朝廷也很有意思,尽管查下来这些都是诬奏,也给了方规“赎徒”的处罚,却依然判了范敬一个“赎杖”。所谓的赎徒和赎杖,就是交纳钱物以减免徒刑和杖刑。不过英宗认为方规“凶顽甚”,革去了他仪宾的冠服,“令戴头巾随住”。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想不到方规怙恶不悛,先是半夜潜入小姨子婺川郡君,打算“伺隙为奸”,不料却被仪宾陈瑛抓个正着。方规不但不曾悔改,反而威胁要杀了陈瑛,让老岳父向朝廷上奏,帮他复官。眼见得弟弟家门不幸,通山王朱季垟果断出手,直接上报朝廷,把方规直接送往京师的锦衣卫大牢。
结语:自昭王以来,楚藩一直都是宗室榜样。而从天顺年间的故事来看,除了那位特别奇葩的仪宾方规,其余宗室依然保持着良好的作风。实际上当时楚藩最大的问题,在于谁会是下一任楚王。
上文说了楚庄王一共四个儿子,其中三人无嗣,爵位必定会落在东安王一脉的头上。然而这位东安恭定王本身并未袭爵,若是让他的庶长子朱均鈋袭爵,那要不要追封他本人为楚王呢?这种情况此前尚无先例。
但若是让东安恭定王庶次子朱均钸以过继的方式袭爵,那么该过继给谁呢?楚宪王还是楚康王?相信整个楚藩对此心里也没有底,才会拿岳阳国袭爵之事来试探朝廷,可惜并未如一。那么究竟由谁袭封楚王呢?我们放在成化年间的楚王家族故事中再讲。
有明一代,继统不继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