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发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的胡惟庸案,算是明初历史的一道分界线。为了避免皇权旁落,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抬高六部尚书的品秩,目的就是为了“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
当年为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勋贵,其实都和胡丞相牵扯颇深。他们虽然逃过了这一劫,但却在十年后被一网打尽。而大浪淘沙以后的勋贵们,又几乎在三年后的蓝玉案中被清洗一空。
丞相胡惟庸剧照
经过连场大案,到了朱元璋驾崩之时,开国武勋只剩下这几个爵位:魏国公、曹国公、长兴侯、西平侯、江阴侯、安陆侯和武定侯这七家。但其实还有好几家的爵位,并非因为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而被削夺,我们不妨也来看一看。
信国公家汤和字鼎臣,从小和朱元璋一起长大,用《明史》的话来说就是“与太祖同里闬”。早在老朱还在於皇寺内念经的时候,汤和就已经带领族人加入了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队伍,成为了一名千户。而朱元璋之所以有机会成为郭子兴帐下的亲兵,也是因为汤和写给他的那封信。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大封功臣之时,汤和被封为中山侯。虽然在二十八位侯爵之中位列第一,到底不是公爵。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安排,大概原因有两个。
汤和与朱元璋剧照
其一、以汤和的资历、战功和官职,也不过是侯爵,其他对公爵有想法的功臣们不妨扪心自问,比得过吗?
其二、当年汤和镇守常州之时酒后失言,认为只要自己在朱元璋和张士诚之间选择谁,谁就能获胜。老朱一直记着这句话,多年以后也不忘拿出来敲打这位老哥哥:“惟守毗陵,于忠有慊”。
不过朱元璋对汤和还是有感情的,终于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将其进封为信国公。汤和的命很硬,无论是胡惟庸案和李善长案都没有牵连到他。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八月汤和去世,享年七十岁,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老年汤和与朱元璋剧照
但是汤和的子孙却并未袭爵信国公,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明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郑汝璧依据历朝底档写了一本《皇明功臣封爵考》,里面对汤家的情况做了说明。
汤和长子汤鼎,官至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但却在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不幸病故,追赐为信世子。而在汤和去世之后,嫡孙汤晟年龄尚幼,故而未曾袭爵。靖难战争后朱棣打压洪武朝勋贵,结果汤晟直到去世也未能袭爵。而汤晟嫡长子汤文瑜自幼患有“癱疾”,也未曾袭爵便去世。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的时候,汤文瑜嫡长子汤杰请求袭爵。明英宗朱祁镇不但予以驳回,还顺势削去了信国公这一爵位。
正统三年,吏部回咨: “勘得汤杰委系汤和玄孙,只因亡殁相继,因循四十余年未袭。”本年六月二十日,题奉英宗皇帝圣旨: “既是四十余年不曾准袭,罢,钦此。”—《皇明功臣封爵考卷一》
少年明英宗剧照
直到明世宗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朝廷才封汤和六世孙汤绍宗为灵璧侯,并且一直延续到了明末。
德庆侯家廖永忠,巢州(今安徽巢湖)人。在俞廷玉、俞通海和廖永安相继去世之后,廖永忠就成为了巢湖水师的代表人物,洪武三年封为德庆侯。要知道没有巢湖水师,朱元璋就不可能渡过长江攻克太平府,也不可能在鄱阳湖击败陈友谅。
某畅销书对廖永忠不屑一顾,认为他能够封侯,靠的是杀害小明王的功劳,此话未免过于偏颇。无论是在鄱阳湖大破陈友谅,还是在浙江讨方国珍,福建灭陈友定,收两广、取四川,廖永忠都有决定性的功劳。在廖永忠班师回朝之时,朱元璋甚至让太子朱标去亲自迎接,还敢说他功劳不大吗?
戊午,征南将军廖永忠、参政朱亮祖等帅师自广西还,上命皇太子率百官迎劳于龙湾。比入见,上抚慰欢甚。既退,复命皇太子送永忠还第。—《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五》
太子朱标剧照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廖永忠去世,享年五十三岁。朱元璋既没有追封,又没有赐谥,说明廖永忠之死大有玄机。《明史》认为廖永忠是因为“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被朱元璋赐死。
然而廖永忠虽死,朱元璋却并未牵连他的家人。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其长子廖权随宋国公冯胜练兵于西安。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又跟着御史大夫丁玉征讨松州、叠州。由于连战有功,廖权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袭爵德庆侯。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四月廖权去世,其子廖镛未能袭爵,只封了一个散骑舍人。靖难战争后,廖镛因为收葬其师方孝孺遗骨而被杀,其弟廖钺则被罚充军。
方孝孺(左)剧照
蕲春侯家康茂才字寿卿,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元末天下大乱之时,康茂才先是团结乡兵以自保,接着又在元朝官至淮西宣慰使都元帅。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下集庆路(今江苏南京)之后,康茂才无奈归降。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从太平府顺江而下,兵锋直指应天府。关键时刻康茂才挺身而出,一条反间计帮助朱元璋取得了龙湾之战的胜利。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八月,康茂才在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追封蕲国公,谥武毅。
当年十一月大封功臣,朱元璋特意封康茂才之子康铎为蕲春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由于康茂才的关系,康铎从小就和太子朱标一起在大本堂念书。不但如此,朱元璋还赐了康铎一块金牌,上面刻着五个大字:“蕲国武毅公”。又御笔写下十一个字:“康二子谨承先业,爱尔勤功”,赐给康铎及其庶兄康鉴。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自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起,康铎便统兵征辰州洞獠、平松叠诸州、巡沿海诸城,又跟着大将军魏国公徐达北伐,可见朱元璋对他期许极深。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的时候,康铎又跟着颍川侯傅友德一起征讨云南,结果却在军中不幸病故,年仅二十三岁。消息传回南京,朱元璋极为哀痛,下旨追封康铎为蕲国公,谥忠愍。而在棺柩回京之后,又将其葬于康茂才墓旁。康铎去世之时,其子康渊、康澄年纪尚幼。但康渊成年之后未能袭爵,而是“坐事革冠服勒居山西,遂不得嗣”。一直到明孝宗弘治年间,康茂才的后人才被封为世袭千户。
凤翔侯家张龙,凤阳人,是跟着朱元璋一起渡江的革命元老,以枪法出众而闻名。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月,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时任威武卫指挥佥事的张龙也是其中一员。
王保保(右)剧照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五月,明军发起了庆阳战役,目的在于彻底解决元军对其侧翼的威胁。双方各出全力,冯胜、汤和、傅友德、顾时、俞通源、陈德等明军大将悉数到场,王保保、贺宗哲、孔兴、脱列伯等元军名将也从四面八方增援庆阳。此时镇守凤州(今陕西宝鸡市凤县,位于市区西南方向)的张龙果断向凤翔方向出兵,协助大将金兴旺击退了贺宗哲所部元军。
凤翔乃秦陇襟喉之地,向因大军攻围庆阳未下之时。王保保令其将贺宗哲来攻城,穴地通道。指挥金兴旺、张龙、黄旺与旧军二千余人多方备御,出奇挫敌,致其退遁,关中晏然。—《明太祖实录卷五十八》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的时候,张龙因功进封侯爵,而他的爵位,正是凤翔侯。我们要注意,此时张龙的爵位是流侯,也就是后代只能世袭指挥使。但他凭借着征讨云南的功劳,给子孙谋了点福利:“予世券三十年”,也就是三十年内凤翔侯的爵位都可以传承。
明成祖朱棣剧照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的时候张龙去世,其子张麟已经去世,其孙张杰年仅七岁。而在朱元璋驾崩后,张杰曾经于建文年间袭爵凤翔侯,但却在朱棣篡位后惨遭削爵。
凤翔侯张龙,洪武十二年封,禄袭同前,后予世袭,加禄五百石,三十年卒。杰,建文时袭。永乐初除。—《明史卷一百五·功臣世表一》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的时候,张杰之子张纲,曾经和汤和玄孙汤杰一起请求袭爵。前文提过,明英宗否决了他们的要求,除了信国公,他连凤翔侯的爵位也一并削除了。
结语:洪武年间的武勋,算得上是命运多舛。逍遥了二十多年,一场胡惟庸案的余波就打得他们元气大伤。紧接着而来的蓝玉案,又让他们几乎团灭。而幸存下来的那些勋贵,又因为和亲王们有姻亲关系而被诛杀,比如晋王岳父永平侯谢成、亲家颖国公傅友德,周王岳父宋国公冯胜,楚王岳父定远侯王弼。
既非胡党,又不是蓝党,但是碰上了造反篡位的朱棣,洪武勋贵也只能一声叹息,比如信国公、凤翔侯。至于德庆侯和蕲春侯,好歹也都袭了一代。其实就算是本文开头提到的七家勋贵,在永乐朝过后,也只剩下魏国公和西平侯(黔国公)这两家。真正凭着自己本事活下来,而且越做越大的,只有从西平侯进爵黔国公的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