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明初历史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历时三年之久的“靖难战争”。这一场朱明皇族的内斗,最终以正牌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离奇“被死亡”,反贼燕王朱棣篡位登基而告终。
从辈分上来说,朱棣是朱允炆的四叔,据说他老爹朱元璋对这个儿子还有一个评价: “英武似朕”。既然如此,当初太子薨逝之后,朱元璋为何舍弃朱棣这个儿子,反而将皇孙朱允炆立为储君呢?
皇太孙朱允炆剧照
从结果上来看,朱允炆手握一把好牌却输掉了天下,而且朱棣还带领大明王朝进入永乐盛世,让人不由得会生出这样的想法:当年朱元璋直接传位朱棣多好?岂不是可以免去这一场无妄刀兵?
皇位该传给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对明太祖朱元璋来说,是一个肝肠寸断的日子,因为皇太子朱标撒手人寰而去,年仅三十八岁。自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被册立为皇太子以来,朱标就以其杰出的才能赢得了文武大臣的信服,所有人都坚信大明王朝会在他的手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现在太子死了,朱元璋本人不但已经六十五岁高龄,而且早几年间就已经有了他身体抱恙的传闻,大明的天下传给谁,那可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立子以长或以贤?
按照有些人的观点,既然太子死了,就应该再另外立一个儿子做储君。跳过儿子立孙子,简直闻所未闻。这里我们先不讨论这种观点的对错,笔者只想问一句,立哪个儿子呢?不要说立朱棣,因为凭什么呢?
朱标去世之时,朱元璋还在世的儿子们有哪些?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次子秦王朱樉(三十七岁)、第三子晋王朱棡(三十五岁)、第四子燕王朱棣(三十三岁)、第五子周王朱橚(三十二岁)、第六子楚王朱桢(二十九岁)、第七子齐王朱榑(二十九岁)、第十一子蜀王朱椿(二十二岁)、第十二子湘王朱柏(二十二岁)、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十九岁)、第十四子肃王朱楧(十七岁)、第十五子辽王朱植(十六岁)、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十五岁)、第十八子岷王朱楩(十四岁)、第十九子谷王朱橞(十三岁)、第二十子韩王朱松(十三岁)、第二十一子沈王朱模(十三岁)、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十岁)、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七岁)、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栋(五岁)、第二十五子伊王朱㰘(五岁)。
在这二十人之中,马皇后所生的嫡子还有四人,分别为:秦王、晋王、燕王和周王。这里要插一句,朱棣绝不可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碽妃所生的庶子。
秦王朱樉剧照
无论以嫡还是以长,都应该册立三十七岁的秦王朱樉为新一任皇太子,轮得到朱棣吗?但是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个局面就很尴尬。这位秦王殿下在自己的封国西安城内“昵比小人,荒淫酒色”,被老朱怒骂为“自尔之国,并无善称”。
太子为什么会得病?就是在巡视关陕的途中过于劳累所致。那么太子为什么要去关陕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去为弟弟在当地的累累罪行擦屁股。
二十四年,以樉多过失,召还京师,令皇太子巡视关陕。太子还,为之解。—《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换句话说,太子去世之时,秦王正在京师南京,而他的身份,其实是“戴罪之身”。朱元璋对秦王在西安的所作所为非常愤怒,已经废去了秦王府西安三护卫。如果不是朱标说情,甚至连朱樉本人都已经被废黜。
太子朱标剧照
这样一位废柴,如果因为朱标去世被立为储君,何以服众?不要说他的两个弟弟晋王和燕王不服,文武百官、天下百姓不会安心,甚至朱元璋本人都会寝食不安,日后在孝陵之中只怕也睡不安稳。
如果跳过秦王立太子,可以用的理由就是立贤。即使是这样,那也轮不到朱棣。伦序在燕王之前的晋王,同样能力出众,深受朱元璋的喜爱。要知道老朱在第二年发动蓝玉案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蓝党被提前调去了山西,负责收拾他们的,正是晋王朱棡。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晋王而不是燕王,谁在他老人家心目中的地位高,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么?
更何况晋王和燕王一向不和,无论选谁做太子,另一个只怕马上就会被逼反。但是仅剩的老五周王也不成器,一心只想做一个草药学家。楚王和蜀王倒都不错,但他们毕竟是庶子,也不好办。
晋王朱棡剧照
换句话说,如果用立贤的方法来选太子,一来更不好选,因为选谁都会有连锁反应。晋王的背后有颖国公傅友德、燕王是魏国公徐达的女婿、楚王的老岳父是定远侯王弼、蜀王的背后也有凉国公蓝玉,这些人哪个不是威震一方的悍将,一旦举兵作乱,后果不堪设想。二来此例一开,后世的皇子们有样学样,大明王朝岂不是党争不断,再无宁日?
即使朱棣真的“英武似朕”,只要他不是嫡次子,他就没有机会。
朱允炆是不是合适人选?当年九月十二日,朱标次子朱允炆被册立为皇太孙,正式成为储君。对着这个结果,历来都很有争议,主要集中在传孙不传子和是否嫡孙这两条上。
太子是不是大宗?
实际上按照周礼体系的宗法制度,只有继承大统的那个正嫡长子,才称为“嫡”,才算是“为父后者”的大宗。对于这个特殊“嫡子”来说,即使是他一母同胞的弟弟,其实也算是“庶孽”或者“别子”。
太子朱标剧照
从这个层面来说,历史上隋文帝废杨勇立杨广,李世民杀害李建成上位,就分别被认为是以庶代嫡和以庶夺嫡。而朱标既然已经被册立为皇太子,那他就是朱元璋这一系子孙中的大宗,除非他被废黜。
而朱元璋显然没有废去朱标太子名号的想法,他在八月份的时候赐谥“懿文”,并将这位懿文皇太子祔葬于孝陵之东。既然如此,那新一任储君就应该从大宗里面来选,换句话说,只有朱标的儿子才有这个资格。
朱允炆是不是嫡孙?
但是问题又来了,朱标共有五子,其中正妃常氏生长子朱雄英、第三子朱允熥,继妃吕氏生次子朱允炆、第四子朱允熞和第五子朱允熙。争议的焦点,就集中在朱允炆和朱允熥身上。
太子继妃吕氏剧照
朱允熥的身份很明确,他是朱标正儿八经的嫡子。还有很多人认为,在朱雄英夭折以后,朱允熥其实就是朱标的嫡长子、朱元璋的嫡长孙,所以他应该是皇太孙的不二人选。而朱允炆虽然年长,但他出生之时,其母吕氏还是太子侧妃,所以他不能称为嫡子。
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主要在于微子启和商纣王之间的王位之争。当年微子启出生之时,其母还是帝乙的妾室。而在帝辛(即纣王)出生之时,其母已经成为了王后。最终在太史的力争之下,帝乙舍微子启而立帝辛为商王继承人。
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 “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吕氏春秋·当务》
帝乙剧照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是发生在商朝的历史。而周礼,是在商朝灭亡之后才逐步完善的。拿商朝的例子来论证周礼,是不是有些关公战秦琼的味道?
其实我们换个脑筋想想,如果常氏没有儿子,而朱允炆之上另有一个庶出的兄长,那么在吕氏被扶正为继妃之后,朱允炆和这位庶兄的地位谁高呢?
举一个唐朝的例子,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唐高宗李治废黜皇后王氏,十一月册立昭仪武氏为皇后。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正月,唐高宗将王皇后养子皇太子李忠降封为梁王,改立武皇后长子李弘为储君。李弘在高宗诸子中伦序第五,李忠被废之时,他的二哥李孝、三哥李上金、四哥李素节仍然在世,但文武百官都认为他才是嫡长子。
换句话说,既然吕氏被扶正为继妃,那朱允炆的身份就可以从庶子变为嫡子。而他的年龄比朱允熥要大,所以就应该选他做皇太孙。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进士姜清曾经写了一本《姜氏秘史》,里面引用了一段朱元璋的诏令,我们来看一看:
洪武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一日,早朝后午时分,朕于奉天门命翰林修撰练子宁、许观、编修吴信三员,执笔听命,朕口占以成,以示后人,以辨真伪,孙允炆亲目之后发行。—《姜氏秘史·卷二》
皇太孙朱允炆剧照
洪武二十五年正月,朱标已经病重但尚未去世,此时代替他处理政务的人是谁呢?是朱允炆。也就是说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早已默认朱允炆为接班人。
结语:从本文的梳理来看,朱允炆能够成为皇太孙,绝对算得上是实至名归。微子启和纣王的例子,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这是周礼之前的故事。而李弘的例子,足以证明继室扶正之前的儿子,也可以变成嫡子。
太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十一月底回京之后便身染重病,朱元璋随即在十二月命每年正旦、冬至和皇太子妃的生日,公、侯、伯夫人,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五品以上命妇及未受封正妻都要前往柔仪殿向皇太子妃吕氏行贺礼。而在抬高吕氏地位之后,朱允炆又在次年正月代行太子职权,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他就是朱元璋、朱标父子内定的继承人。朱棣?一边玩去,压根没人想到过他。
燕王朱棣剧照
选朱棣做皇太子,诸位皇子之间立刻就会爆发内乱,因为谁也不服谁。或者说大家都坚信新太子一定会对付自己。但是朱允炆不一样,他如果不把叔父们逼到绝路,即使是朱棣本人也没打算造反。只可惜他太心急,或者说这位建文皇帝背后的江南地主集团太心急,吃相太难看,终于遭到反噬。